當孩子還不能用言語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時候, 要想知道他們的想法以及身心發育狀況, 就要從解讀身體語言開始。
頭和臉
眼睛和它的活動常常能顯露出嬰兒的狀態。 明亮的眼睛, 飛揚的眉毛, 隨著物體而轉動的眼睛, 跟著視線活動的頭, 這一切都告訴我們, 這是一個樂於交往的、清醒著的孩子。 無神的眼睛, 只關注自身的視線, 反應微弱則可以推斷出他缺少交流、感覺不舒服或者無聊。 也許嬰兒已經是聽天由命了, 因為他接收到的刺激和反應太少了, 由此他喪失了交往的意願。
Advertisiment
頭微微抬起並且跟隨眼睛轉動, 可以理解為是對探索事物和世界的興趣和願望的明確信號。 頭和脖子的靈活是清醒的重要標誌。
頭的轉向和朝前看標誌著要求休息、要求結束遊戲、要求中斷交流、或者要求重新交往的願望。 耷拉著腦袋意味著失去了興趣;這常常只是疲倦的標誌。
相反如果伸直腦袋則表示:嗨, 我在這兒呢!誰來跟我一起玩哪?
如果人們追隨著孩子的頭和眼睛的活動方向就能很容易判定他們現在正對什麼東西有興趣。
手和腳
如果嬰兒注視著自己的手, 我們就可以推斷, 他在學習如何去瞭解自己。 經驗能告訴他, 行為可以產生哪些效果, 他能夠有效地利用它們。 協同能力也開始發展了,
Advertisiment
向一個人或某一個物體伸出手顯而易見是表達想要有所互動或者與之交往的意願。 這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釋為:我指著這個東西, 因此你可以分享我的興趣。 如果成年人的手攥成拳頭是憤怒、想要爭鬥的表現, 嬰兒也同樣如此。 生氣或不快的感覺可能是針對周圍環境的, 但更準確的是針對自己的身體。 脹氣、便秘、尿濕了和冷了常常是引起手攥成拳頭的原因。
需要區分的是, “攥成拳頭”和伸手去抓東西時的握緊是不同的。 伸手去抓的動作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而是處於一個動態的過程中, 這完全與攥緊的拳頭相反。
人們經常在2~3歲之前(偶爾還在更大的年齡)看到兒童的手鬆弛、整個手腕都下垂著,
Advertisiment
如果整條手臂都下垂著貼著身體, 那我們就要把這理解為是累了, 他想睡覺了。
如果嬰兒蹬腳, 表示身體下部遇到了阻礙, 原因可能是身體的疼痛。 這時的動作是針對疼痛或者內心的壓力的, 嬰兒試圖把傷害踢開。
如果嬰兒用手去碰臉, 常常表示他餓了。 如果手伸了出來則表達了他想進行社會交往。
小編總結:隨著兒童的成長, 身體語言的表達也在不斷地擴大。 不管兒童是躺著的, 還是坐起來、爬或站立和走路, 每一種身體語言都在傳遞地不同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