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可用不當方法阻止嬰兒啼哭

啼哭是嬰兒正常成長發育行為, 僅極小部分因病症引發。 3月齡以內嬰兒約有70%以上平均每天要啼哭兩個半小時, 9月齡以內嬰兒的啼哭往往是隨意的。 父母大可不必焦慮不安, 更不可採取用力搖動等不恰當方法阻止。

切莫用不當方法阻止嬰兒啼哭

根據大會報告, 過去30年, 兒科專家開展了大量有關嬰兒啼哭的研究。 發現嬰兒在出生之前就開始練習啼哭, 嬰兒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啼哭頻率都會穩步增加, 出生兩個月時是嬰兒啼哭發生的高峰期, 到3個月至4個月以後啼哭會有不同程度減少。

啼哭可謂新生兒為適應子宮外陌生環境的自我調整。

Advertisiment
嬰兒啼哭中會有很小部分存在腹部絞痛, 臨床上將一周3天中超過3個小時且持續3周以上啼哭診斷為患有絞痛。 而在診斷為腹部絞痛的嬰兒中, 真正有器質性病變的僅占5%。 嬰兒器質性病變的啼哭一般發生較晚(約在3個月大時), 特別是在開始吃牛奶代替品後, 啼哭持續超過4個月, 並且伴有其他症狀。

針對嬰兒啼哭, 父母首先要注意查看孩子有無尿布浸濕、饑餓、不滿或疼痛, 然後根據哭聲判斷原因給予相應處理, 並可以嘗試安慰, 如抱起嬰兒, 輕輕拍打其臀部及腰部, 對其說話或唱歌。

一定切忌劇烈搖動嬰兒, 避免發生“搖動嬰兒綜合征”而導致嬰兒出現諸如急性腦炎、腦部硬膜出血、腦水腫、視網膜出血或破裂等嚴重問題。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