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還很聰明伶俐的孩子, 長大了卻變得丟三落四、反應遲鈍, 總是心不在焉。 很多家長可能並沒想到, 生活中一些壞習慣可能會把孩子的聰明勁兒慢慢趕跑了。
1.不愛吃早餐
新加坡亞歷山大醫院飲食與營養部的研究人員調查了亞洲6個國家和地區的家庭, 包括孩子是否吃早飯以及大腦發育狀況和學習成績, 結果發現, 不吃早飯的學生注意力比較差, 反應相對遲鈍
美國專家也發現, 當上午第一堂是數學課時, 吃早飯的孩子表現比沒吃早飯的孩子好得多。 但現實中, 有些爸媽早上懶得早起準備早餐,
Advertisiment
2.總是吃太飽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吃得越多越好, 但吃得過飽, 消化系統超負荷工作, 分配到大腦的血液減少, 孩子容易疲勞、犯困, 還會抑制語言、思維、記憶、想像等大腦區域的活動和發育。 因此, 不少肥胖的孩子動作和反應速度都比較慢, 顯得笨拙。 家長要學會合理搭配飲食, 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肉類和油炸食物, 零食要限量。
3.過量吃甜食
有調查發現, 甜食和肉類是幼兒最喜歡吃的兩種食物,
Advertisiment
4.睡眠量不夠
睡足覺, 大腦才能得到充分休息。 研究發現, 孩子熟睡後腦部血流量明顯增加, 腦部蛋白質合成加速, 有利於智力發展。 睡眠不足會導致孩子精力變差, 學習成績下降。 因此, 父母應注意孩子的睡眠時間, 早睡早起, 晚上儘量在9點前上床睡覺, 睡足8~9小時。 臥室溫度在18℃~25℃為宜,
Advertisiment
5.蒙著頭睡覺
不少孩子喜歡把被子蒙在頭上睡覺。 此時, 被子裡氧氣不足, 二氧化碳升高, 時間長了會缺氧, 導致睡眠品質變差。 父母要提醒孩子別蒙頭睡覺, 跟孩子做好溝通, 如果是因為害怕、沒有安全感, 父母要及時找原因, 從根源上幫孩子解決問題。
6.不愛說話
有些孩子總是沉默寡言, 家長多半不會太在意, 覺得長大就好了。 不愛說話並非智力低的表現, 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 表達能力好, 善於言語溝通, 往往顯得更機靈, 與老師、同學溝通時更順暢。 父母可以適當引導, 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意願, 不當“悶葫蘆”。
7.懶得動腦筋
Advertisiment
科學研究證實, 大腦越用越靈活,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父母要鼓勵孩子動腦筋, 可以從小購置積木、拼圖等益智類玩具。 對於學齡期孩子, 家長可以鼓勵他們認真對待學習, 不要採取應付了事的態度, 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8.生病還用腦
有些孩子生病了還堅持寫作業, 父母和老師也很鼓勵這種行為, 但這對大腦發育可不好。 生病時全身機能都下降, 大腦也不例外。 此時過度用腦不僅效率低, 還會加重大腦負擔, 得不償失。 所以, 生病就要多休息, 跟老師打個招呼, 幫孩子放下心理負擔。
9.長期處於噪音中
法國研究顯示, 雜訊在55分貝時, 孩子的理解錯誤率為4.3%;雜訊在60分貝以上時, 理解錯誤率上升到15%。 因此, 家長應讓孩子儘量避免各種噪音的干擾,
Advertisiment
生命時報特約專家早教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林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