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的語言發育與聽力發育密不可分, 聽力是否正常, 語言發育測試就是一塊“晴雨錶”。 一個人必須先有了聽力, 再經過語言學習才會說話。 一個正常的小兒(發音正常, 決不是聲啞), 如果出生後被放在一個不與任何人接觸的環境裡, 沒人教說話, 就永遠也不會說話。 一個聽力有障礙的小兒, 即使生活在有人和他說話的環境裡, 但因聽不見也學不會說話, 這就是所謂的“十聾九啞”的道理。
寶寶各個階段的聽覺都有不同的發展,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先不必盲目著急, 我們要根據每個階段的特點來給寶寶訓練聽力。
Advertisiment
0-1歲
胎兒3個月時, 就能聽到母親體內的聲音, 5個月大的時候, 聽力水準已接近成人, 能聽到母親體外的聲音並做出反應。 當媽媽邊撫摸肚子邊對寶寶說話時, 胎內的寶寶沒准正豎著耳朵聽你的“教誨”呢!
巧用“媽媽調”。 由於剛出生的寶寶對某些聲音具有本能的聽覺偏好, 因此, 當成人對嬰兒說話時, 可以用一種相當特別的方式——媽媽調。 比如:說話時的語調要誇張一些, 抑揚頓挫, 語速緩慢、清晰, 同時還會伴隨明確的動作或物品示範, 還可以用疊音詞(肚肚、褂褂)等, 這樣就比較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你可以利用家中的空優酪乳瓶、易開罐、紙袋等, 在裡面放上彈珠蓋好, 搖一搖, 對寶寶說:“你聽聽彈珠的聲音。 ”然後把彈珠拿出來,
Advertisiment
3—6歲
3歲的寶寶語言理解及聽覺記憶都有了一定的基礎, 語言表達也逐漸從簡單變得更長、更複雜、更生動, 這為他們即將進入幼稚園, 學習更多的人際交往技能、複雜的遊戲等做好了準備。
(1)邊聽邊看。 多給寶寶看圖畫書, 為年齡小點的寶寶講故事, 讓孩子以聽為主、視知覺為輔。 等到3歲的時候,
Advertisiment
(2)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 寶寶對身邊的人和事物所發出的聲響, 都有了一定的聽覺印象。 因此, 你就可以將這些熟悉的聲音錄成卡帶, 請寶寶閉上眼睛, 說出聽見的聲音:街上的車聲、小鳥的啾鳴聲、水龍頭流水的聲音。 接著, 角色互換, 寶寶來問你來答。 還可以通過播放各種小動物的聲音, 讓寶寶來辨別、配對, 這樣能訓練寶寶更加細心地注意身邊的聲音, 以奠定語音辨別能力。
(3)掌握聽覺與語言互動發展的訣竅。 鍛煉寶寶對語音的分辨能力,
Advertisiment
對於你的指令沒反應的寶寶, 不見得都是不聽話、有叛逆傾向的表現, 可能是由於寶寶的聽覺能力不足, 從而搞不清你的要求。 一般來說, 先天的聽覺障礙應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 及時的治療與矯正就不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然而, 寶寶的聽力出現問題時, 由於他們不會說不會表示,
Advertisiment
對於學前期的寶寶, 爸媽不宜過於強調視、聽方面的認知學習, 片面重視寶寶多讀、多說的訓練, 而忽視了寶寶觸覺、嗅覺等基礎感覺對孩子整體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 寶寶視覺、聽覺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些方面的感覺刺激, 因為各種感覺的發展是在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