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一旦得到確診之後,
就應儘早進行治療,
治療應包括早期干預、康復訓練及手術治療。
早期干預包括氧療、藥物治療和早期的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對於腦癱患兒來說要長期堅持方能見效並保證手術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
腦癱治療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
手術應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選擇適當時機進行,
手術必須和康復訓練密切結合。
換而言之,
腦癱除了針對性的手術治療之外,
康復訓練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而及早進行康復也是很關鍵的。
國際上以為出生6個月進行康復效果最佳。
Advertisiment
由於腦癱是一個綜合病症,
有其整體性,
所以腦癱兒童的恢復應該是全方位的,
而不是局部性的,
只有全方位的恢復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腦癱患兒往往影響到多方面的發育,
所以康復越早越好。
超過6歲的腦癱兒童康復難度就會增大,
由於腦細胞發育基本成熟;同樣病情的一個腦癱患兒,
如果在3歲前之前能得到正確的康復訓練,
就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而如果6歲以後再康復,
其程度就差遠了。
不同年齡腦癱患兒的康復訓練
由於患兒處於發育中,
月齡和年齡不同,
症狀表現不同,
故應將患兒發育程度與正常兒進行對照,
結合異常姿勢和運動情況,
制訂出合適的康復目標和訓練方法。
1、嬰兒早期的訓練:
生後3-4個月或6-9個月前,
Advertisiment
以訓練方法促進正常發育為主。
2、嬰兒及幼兒期的訓練:
此時腦癱症狀明顯,
但攣縮和變形尚未形成,
為治療關鍵時期,
除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外,
還要在日常生活護理中,
注意防治畸形,
以促進其站立行走。
3、幼兒期以後的訓練:
主要為功能訓練,
此時腦癱症狀幾乎固定,
攣縮變形等已經產生,
功能障礙也已顯著,
要一面繼續運動功能訓練,
一面要配合裝具(如靴、杖、椅子、輪椅等)進行療育。
重型者可配合矯形外科手術療法。
4、年長患兒訓練:
對患兒要實行綜合療育,
包括教育、職業培訓等各領域的適應,
以及交通手段、居住環境改善等。
同樣,
腦癱患兒接受外科手術的時間也很重要
據目前的研究發現,
腦癱手術的最佳時機是在肢體痙攣穩定,
Advertisiment
同時未出現明顯關節畸形的情況下實施;最佳年齡段是2.5歲~6歲。
因為腦癱患兒3歲以內其腦癱類型還不穩定,
且有可能通過康復治療症狀改善,
而且年齡過小,
承受手術創傷的能力較差。
由於肌肉長期痙攣易造成肌肉發育遲緩而出現關節畸形,
所以,
儘早手術有可能通過一次手術就較徹底地改善運動功能,
一旦出現關節畸形,
往往還需要二期矯形手術處理。
如單純從改善痙攣狀態的角度,
對手術年齡並無要求。
手術治療主要包括:解除痙攣的手術,
即FSPR手術;各項關節矯形手術及改善平衡和協調能力的手術(頸動脈鞘交感神經網剝脫術)。
痙攣型腦癱是發病率最高的一種,
所以這兒具體介紹一下痙攣型腦癱患兒最適宜的FSPR術(即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離斷術)。
Advertisiment
這種手術是通過多導聯電生理技術進行術中監測,
決定脊髓神經後根的切除比例,
使切除感覺神經的範圍和比例更科學更客觀。
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
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儘量接近正常狀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腦癱患者的肌肉痙攣並非局限於單個肌肉,
往往表現為多個肌肉或肌群痙攣,
而FSPR術就可以達到全面調整肌張力的作用,
且可以長期、穩定、徹底地解決患者肌肉痙攣的痛苦,
為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提供了前提條件。
另外,
除痙攣型腦癱以外的其他類型的腦癱患者多以肌張力不穩定增高和肌肉不自主運動為主要表現,
Advertisiment
以平衡和協調功能障礙為主的混合型和徐動型腦癱相對多見。
主要病因是出生時中、重度窒息及病理性黃疸引起,
此種類型的腦癱可進行頸動脈鞘手術,
以改善平衡和協調能力,
改善運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