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同教學科目小學男教師的職業認同

調查顯示的結果, “主科”小學男教師的職業認同和“副科”小學男教師沒有顯著差異, 但是在工作環境、工作報酬、學校管理維度方面“主科”小學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要高於“副科”小學男教師。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 “主科”“副科”之分理應是不恰當也不應該的, 但實際情況卻與素質教育理想相背離, 迫于升學壓力, 社會、家長的壓力, 更多的學校還是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 行應試教育之實。 在社會意識中, 尤其表現在知識界, 還有這樣一種思維定勢, 即判斷某學科的價值, 並不是以該學科的物件、功能、性質來確定,

Advertisiment
而是機械地強調該學科行為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方法和表現形式。 特別在當今應試教育還大行其道的背景下, 功利主義傾向在所難免, 其結果是將學科人為地分成等級。 顯然, “等級高”的學科群體, 其社會認可值就會明顯高於“低等級”的學科群體。 於是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領導潮流, 副科(如思品、體育、音樂、美術)稍遜風騷, 其他(如科技、勞技等)聲色暗淡。 在學校管理層面, 更多的優惠政策向“主科”老師傾斜, 無論城鄉, 終日忙碌於“副科”的小學男教師們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 再加上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很多小學很少考慮到“副科”老師的專業發展。 在各種評比中, “副科”老師往往成為被榮譽遺忘的角落。 而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
Advertisiment
這些可學可不學學科的老師更是無足重輕。 儘管“副科”男教師在環境、報酬和管理方面的認同要低於“主科”男教師, 但是相對來說他們比“主科”老師的競爭壓力要小得多, 也比較“自山”, 和“主科”男教師相比在總體職業認同方面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