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半月后, 孩子開始進行發聲練習
孩子出生后表現出對聲音的敏感。 突然有人開門的話, 他們會豎起耳朵聆聽, 這是他們開始對聲音有反應的一個例子。 孩子發出聲音, 而不單單是哭鬧, 始自孩子出生后一個半月。 從這時起, 孩子經常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 這樣的聲音衍變之后就是孩子的呀呀學語了。
(2)6~9個月時學語忙
出生6~9個月時, 呀呀學語是孩子的頭門功課。 這時, 孩子發出的聲音也提升了孩子的信心, 使得他們對此更是樂此不疲。
Advertisiment
使用多種詞匯、話多的母親教出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能使用更多的詞匯。 不過, 比多說話更重要的是怎樣說話。
新生兒的時候, 因為聽力器官不成熟, 聽不到竊竊私語, 所以提高一個聲調對孩子說話比較好。
等孩子開始呀呀學語, 開始模仿別人的聲音的時候, 無論什么方式對孩子講話都可。 學語時期(生后3個月)需要對他多講話。 也就是要和孩子對話一樣, 看著他的眼睛說話, 并給孩子時間讓他發出自己的聲音。
6~8個月大的時候, 孩子能積極地表明自己的意思。
Advertisiment
17個月前后是孩子掌握50個左右的詞匯、學會基本的意思表達的重要時期。 這點和美國、歐洲相差不大。 孩子的詞匯量爆增的“詞語風暴”時期大約出現在23~24月的時候,
Advertisiment
(4)對詞匯發展有益的媽媽的行動
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 經常對他的表達做出“說得真好”、“很對”等回應比較好。 母親的這種贊賞能傳遞“我的行動有意義”、“我的行動有效果”的信號。 而且不僅要回答孩子的提問, 對聽不懂的話問一句“什么?”、“嗯?你說什么?”也很重要。 問一句“這是什么?”也能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其中。 這時如果孩子不會回答, 媽媽就可以代替作答:“啊, 這是蘋果。 ”此外給孩子念書的時候不僅要教給孩子一些物品器具的名字, 同時告訴他物品的形狀、顏色功能也可以提高語言的能力。 舉個例子:“這是錘子, 砸釘子時用的東西。 ”講故事時說說主人公的感情、想法或者故事中主觀的情感,
Advertisiment
呀呀學語從出生后2~3個月開始, 在6~9個月時達到鼎盛, 說話的長度也在增加;
孩子學語時期開始的時候, 要多和他交談, 看著他的眼睛說話, 并給孩子時間讓他發出聲音;
習得必需的50個單詞以能進行基本的意思表達在17個月大小的時候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