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同濕疹類型的中藥處方調理

濕疹, 在中醫中相當於“濕瘡”, “濕瘍”, 也屬於“侵淫瘡”、“血風瘡”、“粟瘡”等病的範疇。 又據其發病部位不一而名稱各異。 如生於小腿者曰“臁瘡”, 生於肘窩或胭窩部則稱“四彎風”, 生於陰囊即為“繡球風”, 其名不下十餘種。

本病發病大體有三個原因:一是稟賦不耐, 風、濕、熱客於肌膚所致;二是因為飲食不節, 過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 或嗜酒傷及脾胃, 脾失健運, 濕熱內生, 複感風濕熱邪, 內外合邪, 兩相搏結, 淫侵肌膚而發;三是素體虛弱, 脾為濕困, 肌膚失養, 或濕熱蘊久, 耗傷陰血, 血虛風燥, 肌膚失養所致。

依據濕疹的性質不同,

Advertisiment
可以給予不同的中藥處方調理。

1.熱毒型

治法:清熱解毒, 佐以祛濕。

處方:金銀花15克, 連翹12克, 黃芩12克, 荊芥7克, 防風7克, 牛蒡子12克, 蟬衣6克, 射干15克, 梔子9克, 丹參10克, 土茯苓15克, 生甘草3克。

加減:瘙癢劇烈酌加白蘚皮、地膚子;抓後皮膚感染化膿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大便秘結加生大黃。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亦可煎汁外洗患處。

常用成方:可用牛黃解毒片、銀翹散、消風散、黃連解毒湯、防風通聖散等。

2.濕熱型

治法:清熱利濕, 祛風解毒。

處方:萆薢30克, 蒼術15克, 蛇床子15克, 白蘚皮15克, 生薏苡仁20克, 黃柏12克, 川牛膝12克, 赤芍12克, 苦參15克, 黃芩12克, 茯苓12克, 生甘草3克。

加減:若濕疹偏于上部加荊芥、防風;發於中部或肝經所分佈者可酌加龍膽草、生山梔;糜爛滲出液甚者加用紫草。

Advertisiment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亦可煎汁外洗患部。

常用成方:二妙丸、四妙丸、萆薢滲濕湯、龍膽瀉肝湯等。

3.血燥型

治法:養血祛風, 清熱化濕。

處方:生地15克, 當歸20克, 赤芍12克, 白芍12克, 川芎9克, 防風6克, 苦參15克, 澤瀉12克, 黃芩12克, 首烏12克, 白蘚皮12克, 威靈仙12克, 生甘草2克。

加減:瘙癢甚影響入眠者宜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棗仁;口渴咽幹酌加玄參、麥冬、石斛;目睛乾澀加枸杞子、菊花;大便艱澀加火麻仁、核桃仁。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四物湯、清營湯、涼血地黃湯、當歸補血湯等。

4.濕阻型

治法:健運脾胃, 除濕祛風。

處方:生黃芪30克, 白術15克, 蒼術9克, 茯苓20克, 薏苡仁30克, 陳皮9克, 厚樸9克, 茵陳9克, 澤瀉12克, 赤芍12克, 防風6克, 徐長卿12克, 生甘草2克。

加減:胃納不香加砂仁、雞內金;胸悶不舒加枳殼、木香;舌苔厚膩加藿香、佩蘭;劇癢滋水浸淫加滑石、苦參。

Advertisiment

用法: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常用成方:胃苓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藿朴夏苓湯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