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iment
在實踐的過程中, 我覺得對待不同的新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他們, 而且我發現新生大致分三種類型:依戀型、抗拒型、新奇型。
依戀型的孩子在家裡一般非常的粘人, 而到幼稚園以後沒有了依靠, 往往會選擇第一個去迎接他的老師作為他的依戀物件, 對於這類型的孩子我們老師要讓他認識到我們不僅僅是老師, 更是他的親人, 可以給他依靠並能保護他。
仔仔小朋友剛入園時, 一直跟著第一個去迎接他的老師, 不願意參加任何日常活動, 於是其他老師就親切地拉拉他的小手, 跟他聊天, 喂他吃飯等等。 讓他感受到老師媽媽般的溫暖。 一天下來, 老師們基本得到了仔仔的信任。 但對於這類的孩子老師也不能一味的安撫,
Advertisiment
抗拒型的孩子性格相對都是比較倔的, 對他們空洞的講道理往往是行不通的, 而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 找到一個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
萱萱從小由保姆帶大, 什麼事情都依她, 比較嬌慣。 來園後天天哭, 老師抱她就躲開, 跟她講道理她就跟你煩, 嘴巴裡不停的念“媽媽來接, 阿姨來接~~~~~~~”, 不吃東西也不喝水。 有一天我看她實在哭得渴了, 就倒了杯水給她喝, 她不肯喝, 於是我就說:“媽媽喜歡喝水的小朋友”,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川川小朋友性格開朗, 頗有些小男子漢的味道。 一來幼稚園, 看到到處都是玩具開心地到處翻到處跑, 並且高興地跟奶奶說再見。 我們一邊陪他玩一邊跟他聊天培養感情, 一會兒又拉著他的小手跟大家一起進行遊戲。 開飯的時候又跟他介紹幼稚園的飯菜。 在他對某樣東西失去興趣情緒開始波動時, 我們通過手偶講故事給他聽、或者給他介紹新玩具及時的轉移了他的注意力。
Advertisiment
當然,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適應以上的方式方法來引導,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用一雙充滿愛心的眼睛, 去發現孩子的不同之處, 再用相應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鼓勵孩子, 讓孩子們能更好更快地渡過適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