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同程度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

不同程度細菌性痢疾有哪些臨床表現?

(一)潛伏期

潛伏期一般為2—4天, 可短至幾小時, 長至7天。

(二)臨床表現

表現輕重不同, 這與感染的細菌型別不同及人體反應不同有關。 從細菌型別來看, 志賀痢疾桿菌或福氏痢疾桿菌所致成的感染, 重症及中毒型痢疾較多。 宋內菌引起的症狀輕, 常不典型。 從人體反應性來看, 首先與年齡有關, 小嬰兒對感染的反應不強, 發病遲緩, 常先見稀水便, 以後才變成黏液便或膿血便。 2~7歲小兒, 體質健壯者常發生典型也稱普通型菌痢或中毒型痢疾。 營養不良患兒常可表現脫水或遷延不愈,

Advertisiment
變成遷延性或慢性痢疾。 人工餵養的患兒, 免疫力差, 容易發生併發症。

1.急性菌痢的臨床表現

(1)典型(普通型):起病急, 先有發熱, 體溫可達39℃或更高, 同時或數小時後即開始腹瀉, 大便頻數, 每日數次或數十次, 糞便為黏液便或膿血便。 常伴有食欲減退、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左下腹可有壓痛也可彌散至全腹部。 患兒呈急性病容, 無力、脈速、心率快、呼吸增快。 大便後有沉脹下墜的感覺。 較重患兒常有大便失禁、脫肛, 腹瀉頻繁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平衡紊亂。 全病程約1~2周。

(2)非典型(輕型):每日排便次數不多, 只幾次或一兩次, 呈稀便或黏液便或帶有少量膿血, 兩三天到一周痊癒。 患兒無脫水及任何中毒症狀。 此類患兒易被家長忽視。

Advertisiment
在痢疾流行季節, 此類患兒不少見, 常成為痢疾的傳播者。

(3)中毒型:是細菌性痢疾的一種特殊類型, 此型多見於2~7歲的小兒, 特別是學齡前兒童, 發病急驟、病情嚴重。 大多數患兒有突然高熱, 肛溫常在39℃、40℃, 甚至更高。 但當休克症狀嚴重時, 腋下體溫往往不升高, 測肛趾溫差>6℃(正常肛趾溫差2~3℃)休克越重, 肛趾溫度差越大, 直至迴圈衰竭糾正後才出現高熱。 少數患兒開始為普通型痢疾, 過1~2天才轉成中毒型痢疾。 中毒型痢疾患兒都有神志方面的改變。 中毒型痢疾的輕型常表現嗜睡、譫語或煩躁不安。 重型者往往發生抽搐、昏迷。 中毒型菌痢可發生兩個主要症狀:

①迴圈衰竭型(休克型):主要表現迴圈衰竭症狀, 是內毒素所致的休克現象。

Advertisiment
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 面色蒼白, 皮膚發花、發紺, 四肢涼、冷濕, 心音低弱, 血壓下降, 心動過速, 脈細數, 少尿或無尿。 重者可有吐咖啡樣物或其他出血現象。

②呼吸衰竭型(腦型或腦水腫型):主要表現為呼吸衰竭症狀, 除高熱外, 常有意識障礙, 可表現煩躁不安, 譫妄、嗜睡, 重者可驚厥, 昏迷, 面色灰、白或蒼黃, 血壓正常或偏高, 脈壓增大, 脈搏增快或緩慢。 同時可有四肢肌張力增高, 且可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症狀, 表現呼吸節律不整、深淺不均勻、快慢不均勻、可有暫停、歎息樣呼吸、雙吸氣、三吸氣、下頜呼吸等。 瞳孔可忽大忽小、大小不等、邊緣不整齊、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 這些症狀均為腦疝的早期症狀, 也可發生腦疝, 瞳孔一大一小為小腦幕切跡疝(也稱勾回疝)。

Advertisiment
瞳孔兩側散大固定, 同時呼吸心跳停止, 即是發生了枕骨大孔疝, 或稱小腦扁桃體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