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同體質過敏寶寶的餵養小常識

過敏簡單地說就是對某種物質過敏, 是身體對過敏原產生產生過度的反應。 如果孩子有過敏體質往容易生病, 如果家長能夠根據過敏體質孩子的特點, 有針對性地護理, 可以減少孩子生病的次數。 其實, 通過孩子身上一些部位的表現可以判斷孩子有沒有過敏體質。

四部位判斷寶寶有沒有過敏

表現部位一:皮膚

皮膚上的過敏表現通常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就出現了, 主要是濕疹和脂溢性皮炎。

濕疹主要症狀為皮膚表面長出很多紅斑或者小丘疹, 有明顯滲出, 如果用手撓抓, 會使皮膚表面潰爛,

Advertisiment
皮膚潰爛處會流出黃色液體而結痂。 濕疹常發生于孩子的頭部和面部, 比如額頭、雙頰、頭頂部等, 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 得了濕疹的孩子會感到患處刺癢, 因而會焦躁不安、哭鬧不止, 影響孩子的睡眠。 如果護理不當, 極有可能使患處皮膚感染化膿, 形成膿皰疹。 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症狀是孩子的頭頂一直有結痂。

表現部位二: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的過敏症狀一般為:孩子出生以後經常放屁, 並且聲音響亮, 還經常打嗝。 有些孩子還會出現生理性腹瀉, 一天大便6-7次, 為稀便, 主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或者對動物蛋白過敏。 添加輔食以後, 孩子的這些症狀就會明顯改善。

表現部位三:黏膜

眼睛:眼睛黏膜的過敏, 表現是過敏性結膜炎,

Advertisiment
孩子大約在1到3個月的時候, 就會出現揉眼睛或者用額頭在大人的身上或衣服上蹭, 經常眼淚汪汪, 一出門、一颳風就會流眼淚, 嚴重者會造成鼻淚管堵塞。 4歲左右, 孩子會出現弱視或者近視, 嚴重者也會出現頻繁眨眼睛, 檢查會發現孩子眼瞼充血明顯, 有卵石樣突起, 嚴重者有結石形成。

鼻子:鼻黏膜的過敏, 主要表現是揉鼻子、摳鼻子、打噴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 6個月以前的孩子因為鼻子堵塞, 吃奶的時候常哭鬧, 晚上睡覺愛翻滾。 請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個症狀很容易和缺鈣相混淆, 但補鈣沒有效果。 如果孩子反復不好, 合併感染, 就會出現鼻竇炎和腺樣體肥大, 此時孩子會睡覺咬牙、說夢話、流口水甚至打呼嚕, 早上起來有口臭,

Advertisiment
但喝水或者刷牙以後就會消失。

氣管:支氣管哮喘, 主要表現是反復?作的咳嗽和喘息, 喘息的聲音就像貓喘氣, 有“嘶嘶”的聲音;容易反復患氣管炎、肺炎, 或者出現慢性咳嗽, 特別是運動以後或者吃巧克力以後咳嗽。

表現部位四:心臟

過敏性心肌損害, 最初的表現是孩子不愛睡覺, 入睡困難, 晚上睡覺的時候容易出汗, 特別是剛入睡的半小時到兩個小時。 之後的表現是孩子不愛走路, 經常要人抱, 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精力充沛, 而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 就耍賴, 沒有精神。 1-2歲的孩子會出現頻繁地咬人或者其它攻擊行為, 25歲的孩子會出現口吃, 8歲以上的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多動、馬虎和駝背現象等。 孩子是否有過敏性心肌損害,

Advertisiment
可以通過心肌酶檢查來確診。

遇到孩子有以上情況, 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孩子是不是過敏體質, 然後才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護理。

通過上述介紹就可以初步斷定寶寶有沒有過敏, 如果是過敏體質, 在日後添加輔食或者在飲食上就需要格外留意了。 嬰兒期是食物過敏的高發階段, 往往起病急, 病情輕重不一, 症狀多種多樣。 因此, 家長在給嬰兒添加輔食時, 尤其是引入新食物時一定要慎重, 要掌握一些添加輔食的技巧, 儘量避免或減少食物過敏的發生。

正確添加輔食, 預防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在1歲以內, 特別是剛開始添加輔食4~6個月。 為了避免或儘量減少嬰兒食物過敏的發生,

Advertisiment
在輔食添加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堅持母乳餵養, 避免過早添加輔食

目前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 純母乳餵養是預防嬰兒食物過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這是因為:一、在嬰兒腸道不成熟期, 母乳餵養可減少接觸異體蛋白質的機會;二、母乳餵養可通過促進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的生長, 發揮抗感染及抗過敏的作用;三、母乳中的特異性抗體可誘導腸黏膜耐受, 從而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因此, 在嬰兒頭4個月, 儘量採用純母乳餵養;4~6個月後, 再添加輔助食品。 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兒, 尤其要強調頭4~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 而且應堅持喂母乳10~12個月。

因食物過敏還與遺傳因素有關, 有食物過敏史的夫婦, 懷孕後期要提防曾使自己過敏的食物, 以免讓孩子通過母乳間接過敏。哺乳期間,母親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2.注意輔食品種的選擇和添加順序

研究發現,嬰兒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雞蛋、花生、大豆、魚蝦類、貝類、柑橘類水果、小麥等。多數食物過敏原為糖蛋白,牛奶中約有40多種不同蛋白質可能有致敏作用,雞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過敏。鱈魚、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種可誘發過敏的抗原存在。此外, 一些食品添加劑如人工色素、防腐劑、香料等也可引起過敏。因此,在輔食添加過程中不應過早引入這類食物。

第一種給嬰兒引入的輔食應是易於消化而又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米粉可作為試食的首選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後再試食肉、魚、蛋類。總之,輔食添加的順序依次為穀物-蔬菜-肉、魚、蛋類。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產品等,應在1歲以後才提供。

3.掌握循序漸進的輔食添加原則

給嬰兒添加輔食要掌握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則。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應為單一食物,少量開始,以便觀察嬰兒胃腸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時發現與新引入食物有關的症狀,這樣可以發現嬰兒有無食物過敏,減少一次進食多種食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在給嬰兒試食一種新食物時,嬰兒常有拒食、不合作等表現。通常,這是嬰兒的防禦本能,可停喂2~3天后再試喂。但有時嬰兒對食物過敏的反應僅表現為一種保護性拒食行為。若嬰兒持續拒絕某種食物,也要考慮是否有食物過敏的可能。

不同體質寶寶的過敏食療

基本上,要用什麼食療補藥之前、要先瞭解寶寶的體質,臨床上,常見的過敏體質有:

一、脾胃兩虛:這一類的小孩常常是瘦巴巴的、胃口差,吃個飯要吃一兩個小時,身體的發育落後其它小孩,大便往往呈現便秘或不成形的症狀,這一類型的小孩可以用四神湯食療來恢復體質,或者自己在家裡用山藥15克、薏苡仁15克、人參5克、蓮子15克、黃芪30克連同白米15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既可增進食欲又可快速補充體力。

二、陽虛體質:整天容易疲勞、四肢容易冰冷、大便常常不成型、小便多而且顏色淡、面色較蒼白、怕冷且喜歡喝熱水,舌苔多白潤且舌質偏淡、脈象多遲弱,這類型的小孩可以用五味子10克、人參10克、麥門冬10克、當歸10克、黃芪30克,連同150克羊肉,加入適量水、蔥及薑,燉服喝湯食肉即可。

三、陰虛:除了容易打噴嚏、過敏之外,常常坐不住、心煩口幹、失眠、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大便常便秘,舌苔多呈黃色、脈象浮數,可以用一些滋陰的食療來改善,例如荷葉15克、枸杞15克、黃芪15克、生地15克、當歸10克連同蓮藕200克,加水適量燉服即可。

四、氣虛:經常感冒,感冒都需要一陣子才會痊癒,平時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沉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舌苔少、脈象無力,這種氣虛的體質可以用一些滋補中藥材來調理,例如:黃芪50克、白術20克、防風20克、蓮子50克,連同豬瘦肉200克,共同燉服,食湯即可,每週吃一次即可。

五、血虛:容易氣喘、面色蒼白、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爬個樓梯會喘,四肢容易冰冷,脈象沈弱無力,這種供血不足的症狀可以用黃芪30克、人參5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鹿茸10克,連同烏骨雞半隻,加水燉熟,喝湯即可。

六、肝火盛:臨床症狀除了清晨容易打噴嚏之外,還伴有口幹、口苦、胸悶、容易長青春痘,時常發脾氣、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多夢,這種症狀並也不適合隨意吃補藥,平時可以用用杏仁(打碎)10克、菊花5克、蒼耳子5克,小火煮3~5分鐘,待溫涼後服用即可。

溫馨提示:有的人經醫師調養是“漸入佳境”,有的人則是“越補越虛弱”,其中的差別就在自己的心態,如果態度客觀、正確使用中藥,不要一味地使用黃芪、當歸、人參等補藥,應根據身體狀況而用藥,那麼,過敏性疾病才有機會跟您說再見,不是嗎?

過敏寶寶的日常護理要點

孕育萬物的大自然脫去嚴寒的外衣,春的氣息籠罩大地。在這美好的季節裡,卻也是各種塵蟎、蟲類大量繁殖的時期。由於它們異常“活躍”,導致不少患兒患上濕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那麼寶寶過敏了應該怎麼進行護理呢?

1、防止皮膚發生感染

日常護理中要注意儘量少用肥皂,不用鹼性大的肥皂。除用適當的嬰兒的擦臉油外,不用任何化妝品;穿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衣服要寬鬆;為避免抓破皮膚發生感染,可用小手套;頭皮和眉毛等部位結成的痂皮,可塗消過毒的植物油。

2、 給孩子純淨的環境

有過敏體質的孩子90%以上對蟎蟲過敏,有灰塵的地方就有蟎蟲的存在,所以家庭環境一定要整理乾淨,可以使用空氣濾清器或者除濕機,以降低室內的塵蟎量;憋了一冬的屋子,春天一定要每天都定時開窗通風一個小時以上;另外,近年來也有很多的防塵蟎的家飾,可以配合使用,只要能降低空氣中的塵蟎,孩子的過敏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3、 運動可減輕過敏症狀

有廣泛的權威資料說明:過敏體質的孩子,吃藥過敏症狀時好時壞。但是適度運動後,過敏的症狀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尤其呼吸道過敏的孩子!

運動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免疫功能的提高,往往能減輕過敏的症狀,尤其建議有過敏體質的孩子,要經常游泳,可以選擇溫水游泳池,無季節的限制可以持續達到運動的效果。

過敏體質是先天的、遺傳因素決定,通常雙親中有一個有過敏病史,孩子患過敏疾病的概率為40%;如果雙親均有過敏病史,孩子是過敏體質的幾率高達70%。過敏性疾病現階段沒有辦法根治,如果孩子過敏應該積極治療,雖然過敏無法斷根,但是可以讓寶寶更舒適地生活。

以免讓孩子通過母乳間接過敏。哺乳期間,母親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2.注意輔食品種的選擇和添加順序

研究發現,嬰兒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雞蛋、花生、大豆、魚蝦類、貝類、柑橘類水果、小麥等。多數食物過敏原為糖蛋白,牛奶中約有40多種不同蛋白質可能有致敏作用,雞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過敏。鱈魚、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種可誘發過敏的抗原存在。此外, 一些食品添加劑如人工色素、防腐劑、香料等也可引起過敏。因此,在輔食添加過程中不應過早引入這類食物。

第一種給嬰兒引入的輔食應是易於消化而又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米粉可作為試食的首選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後再試食肉、魚、蛋類。總之,輔食添加的順序依次為穀物-蔬菜-肉、魚、蛋類。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產品等,應在1歲以後才提供。

3.掌握循序漸進的輔食添加原則

給嬰兒添加輔食要掌握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則。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應為單一食物,少量開始,以便觀察嬰兒胃腸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時發現與新引入食物有關的症狀,這樣可以發現嬰兒有無食物過敏,減少一次進食多種食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在給嬰兒試食一種新食物時,嬰兒常有拒食、不合作等表現。通常,這是嬰兒的防禦本能,可停喂2~3天后再試喂。但有時嬰兒對食物過敏的反應僅表現為一種保護性拒食行為。若嬰兒持續拒絕某種食物,也要考慮是否有食物過敏的可能。

不同體質寶寶的過敏食療

基本上,要用什麼食療補藥之前、要先瞭解寶寶的體質,臨床上,常見的過敏體質有:

一、脾胃兩虛:這一類的小孩常常是瘦巴巴的、胃口差,吃個飯要吃一兩個小時,身體的發育落後其它小孩,大便往往呈現便秘或不成形的症狀,這一類型的小孩可以用四神湯食療來恢復體質,或者自己在家裡用山藥15克、薏苡仁15克、人參5克、蓮子15克、黃芪30克連同白米15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既可增進食欲又可快速補充體力。

二、陽虛體質:整天容易疲勞、四肢容易冰冷、大便常常不成型、小便多而且顏色淡、面色較蒼白、怕冷且喜歡喝熱水,舌苔多白潤且舌質偏淡、脈象多遲弱,這類型的小孩可以用五味子10克、人參10克、麥門冬10克、當歸10克、黃芪30克,連同150克羊肉,加入適量水、蔥及薑,燉服喝湯食肉即可。

三、陰虛:除了容易打噴嚏、過敏之外,常常坐不住、心煩口幹、失眠、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大便常便秘,舌苔多呈黃色、脈象浮數,可以用一些滋陰的食療來改善,例如荷葉15克、枸杞15克、黃芪15克、生地15克、當歸10克連同蓮藕200克,加水適量燉服即可。

四、氣虛:經常感冒,感冒都需要一陣子才會痊癒,平時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沉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舌苔少、脈象無力,這種氣虛的體質可以用一些滋補中藥材來調理,例如:黃芪50克、白術20克、防風20克、蓮子50克,連同豬瘦肉200克,共同燉服,食湯即可,每週吃一次即可。

五、血虛:容易氣喘、面色蒼白、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爬個樓梯會喘,四肢容易冰冷,脈象沈弱無力,這種供血不足的症狀可以用黃芪30克、人參5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鹿茸10克,連同烏骨雞半隻,加水燉熟,喝湯即可。

六、肝火盛:臨床症狀除了清晨容易打噴嚏之外,還伴有口幹、口苦、胸悶、容易長青春痘,時常發脾氣、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多夢,這種症狀並也不適合隨意吃補藥,平時可以用用杏仁(打碎)10克、菊花5克、蒼耳子5克,小火煮3~5分鐘,待溫涼後服用即可。

溫馨提示:有的人經醫師調養是“漸入佳境”,有的人則是“越補越虛弱”,其中的差別就在自己的心態,如果態度客觀、正確使用中藥,不要一味地使用黃芪、當歸、人參等補藥,應根據身體狀況而用藥,那麼,過敏性疾病才有機會跟您說再見,不是嗎?

過敏寶寶的日常護理要點

孕育萬物的大自然脫去嚴寒的外衣,春的氣息籠罩大地。在這美好的季節裡,卻也是各種塵蟎、蟲類大量繁殖的時期。由於它們異常“活躍”,導致不少患兒患上濕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那麼寶寶過敏了應該怎麼進行護理呢?

1、防止皮膚發生感染

日常護理中要注意儘量少用肥皂,不用鹼性大的肥皂。除用適當的嬰兒的擦臉油外,不用任何化妝品;穿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衣服要寬鬆;為避免抓破皮膚發生感染,可用小手套;頭皮和眉毛等部位結成的痂皮,可塗消過毒的植物油。

2、 給孩子純淨的環境

有過敏體質的孩子90%以上對蟎蟲過敏,有灰塵的地方就有蟎蟲的存在,所以家庭環境一定要整理乾淨,可以使用空氣濾清器或者除濕機,以降低室內的塵蟎量;憋了一冬的屋子,春天一定要每天都定時開窗通風一個小時以上;另外,近年來也有很多的防塵蟎的家飾,可以配合使用,只要能降低空氣中的塵蟎,孩子的過敏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3、 運動可減輕過敏症狀

有廣泛的權威資料說明:過敏體質的孩子,吃藥過敏症狀時好時壞。但是適度運動後,過敏的症狀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尤其呼吸道過敏的孩子!

運動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免疫功能的提高,往往能減輕過敏的症狀,尤其建議有過敏體質的孩子,要經常游泳,可以選擇溫水游泳池,無季節的限制可以持續達到運動的效果。

過敏體質是先天的、遺傳因素決定,通常雙親中有一個有過敏病史,孩子患過敏疾病的概率為40%;如果雙親均有過敏病史,孩子是過敏體質的幾率高達70%。過敏性疾病現階段沒有辦法根治,如果孩子過敏應該積極治療,雖然過敏無法斷根,但是可以讓寶寶更舒適地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