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是較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
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
在人群中調查的發生率大概是在7.8-34.9%,
年齡越大者,
發生率越高,
絕經後患者較絕經前更多見。
近些年來,
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報導,
在原發不孕女性中子宮內膜息肉的檢出率可以高達50%以上。
子宮內膜息肉多數實在行B超或者宮腔鏡檢查時才發現,
息肉可呈單一性也可呈多發性。
疑問一:子宮內膜息肉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關?
誘發子宮內膜息肉的原因有3個, 一主要是患有婦科炎症的女性沒有及時治療, 長期的炎症刺激會導致子宮內膜;二主要是雌激素水準過高,
Advertisiment
疑問二:子宮內膜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宮腔鏡中心劉玉環主任表示: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常常會導致月經不調:表現為月經量過多或者不規則子宮出血, 多數患者症狀不明顯, 一般是由於不規則出血去醫院檢查才發現, 絕經前子宮異常出血的婦女中10-40%可發現子宮內膜息肉, 並且症狀輕重與息肉的數量, 直徑及位置無關;子宮內膜息肉也會導致多囊卵巢和子宮內膜異位,
Advertisiment
疑問三:子宮內膜息肉需要處理嗎?
子宮內膜息肉是否需要處理, 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狀、惡變的風險、是否合併有不育的問題以及醫院的條件來進行決策。 有27%的息肉, 經過一年的觀察, 可以自然消退。 通常而言, 25px以下的小息肉容易發生消退, 且惡變的機會不大, 因此, 25px以下的息肉是可以選擇保守觀察。
有研究提示, 在經過孕激素類的藥物治療後,
Advertisiment
疑問四: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目前一般用什麼方法治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宮腔鏡中心劉玉環主任指出:對於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 盲刮已經不推薦使用, 更多建議是使用在宮腔鏡下手術, 宮腔鏡不僅可以檢查宮腔內的情況, 更可以同時進行手術切除息肉。 患者如果在息肉存在下合併有不育, 是一個手術切除子宮息肉的指征, 術後的妊娠率可以達43-80%。 通過手術可以改善妊娠結局。 術後復發是一個少見的現象, 一個國外的研究提示9年的復發率在3.7%,
Advertisiment
總之, 被診斷為子宮內膜息肉後, 是否需要手術, 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狀、息肉大小、是否有惡變的可能、是否影響生育。 如果出現明顯的月經延長、月經量過多, B超發現宮腔內有贅生物, 或者宮腔內贅生物無法完全排除惡性可能性的患者, 均建議手術治療。 另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可能的, 也建議手術後再試孕。 如果需要手術, 一般推薦宮腔鏡手術。 宮腔鏡直視下下息肉切除術是治療的主要方式, 組織全部需要送病理檢查。 無條件的地區。 也可以選擇診刮, 但是因為診刮時無法看到宮腔, 容易漏掉, 而且容易刮不乾淨息肉的根部, 容易復發,
Advertisiment
疑問五:子宮內膜息肉惡變的概率有多少?
絕大多數的子宮內膜息肉是良性的, 少數會惡病。 有研究者通過十幾年的跟蹤研究發現, 95%以上的子宮內膜息肉為良性病變, 大約1.3%為癌前病變, 3.5%會發生惡變。 與發生惡變相關的因素包括年齡大、絕經晚、有臨床症狀。 除了上述因素外, 多發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也會增加子宮內膜息肉惡變的概率。
疑問六:有生育要求和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手術方式上是否有什麼不同?
有生育要求和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手術方式沒有什麼不同, 一般在臨床上我們都推薦其做宮腔鏡手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宮腔鏡中心劉玉環主任介紹說:宮腔鏡手術直視下進行手術切除息肉比傳統的診刮技術要有優勢, 可以簡單明瞭的切除息肉,避免遺漏。宮腔鏡手術後一個月應做B超複查,如果沒有復發建議其儘快懷孕。
可以簡單明瞭的切除息肉,避免遺漏。宮腔鏡手術後一個月應做B超複查,如果沒有復發建議其儘快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