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建議寶寶使用學步車的6大理由

很多家長或許早已聽說了學步車的危害, 但又有些不以為然, 因為很多靠著學步車長大的孩子看似也很正常健康。 但乖乖網提醒您, 有一些潛在的問題, 比如寶寶內向、膽小的性格, 或許也受到學步車的影響哦~~

寶寶過早學走路的危害

把小寶寶過早放進學步車裡, 就像讓未成年的孩子駕駛轎車一樣, 是非常危險的事。 統計表明, 3~13歲兒童中, 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症狀, 這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 醫學上稱為“感覺統和失調”。

Advertisiment
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 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

不建議使用學步車的6大理由

1、減少了寶寶鍛煉的機會

大運動鍛煉能加強身體各部位運動的協調性, 包括爬、站立、彎腰、行走等, 而學步車將寶寶固定在其內, 使寶寶失去了大運動鍛煉的機會。 因為學步是需要眼、手、足協調, 而學步車前面的安全大託盤會擋住寶寶的視線, 寶寶看不到自己走動的腳, 不瞭解自己何以走動。 加之學步是需要花“力氣”的, 但由於有車輪的滑動作用, 孩子的用力就可隨車滑動而“行走”, 依靠學步車寶寶很容易從坐椅上站起來, 缺乏真正的鍛煉, 自然不利於孩子學站練走。

Advertisiment

2、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孩子是通過接觸、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學習認識物體, 自由的探索有助於孩子智慧的發展, 學步車限制了孩子活動的自由, 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  

3、影響寶寶的腿型與走姿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 只要不過早使用學步車就沒有危害。 事實上, 不管你什麼時候使用學步車, 學步車的危害永遠都在。

就拿6個月會坐就能使用學步車這個觀點來說, 此時寶寶勉強站立的後果可能是“羅圈腿”, 因為寶寶的骨骼中含膠質多、鈣質少, 骨骼柔軟, 而學步車的滑動速度過快, 寶寶不得不兩腿蹬地用力向前走, 時間長了, 容易使腿部骨骼變彎形成羅圈腿。 那如果是10個月寶寶會站的時候才開始使用呢,

Advertisiment
其實後果也差不多, 3個月的時間並不能讓寶寶的骨骼變得很堅韌。  

4、加大了意外傷害的概率 

有些家長認為使用學步車不容易發生磕磕碰碰, 但實際上學步車容易使寶寶在大人眼皮底下受傷。 學步車賦予了原本不擅移動、不知危險的嬰兒以快速運動的能力, 孩子有可能會快速進入危險地帶, 比如迎頭撞向手持熱水的你, 可能就會導致寶寶燙傷, 這些危險時常令媽媽猝不及防。 一旦照料者對寶寶出現的反應稍慢, 或跟不上寶寶在學步車裡的移動速度, 寶寶很容易因地面不平而傾倒或從臺階上翻下, 導致寶寶磕破。  

另外, 學步車的應用縮短了寶寶“爬”的時間, 過早使用可能相應減少寶寶的爬行經驗,

Advertisiment
易導致手腳協調度不佳、觸覺經驗不足, 或是日後離開學步車時容易跌倒。  

5、影響走路姿勢:踮腳走 

要學會走路, 跟神經、肌肉發育的成熟程度及視力發育密切相關, 並不是單純的幫寶寶直立起來就能學會走路。 要知道行走是負重運動, 當關節肌肉還未達到負重的要求時, 過早起步會影響孩子下肢的發育。 如才滿7個月的小寶寶就坐學步車, 因個子小, 坐墊過高, 由於腳不能完全著地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 長久以後就形成前腳掌觸地的踮腳走路姿勢。  

6、寶寶性格變古怪

寶寶1歲前學習爬行, 對身體各部位動作的協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寶寶整天呆在學步車中, 就會錯過1歲前的爬行學習期, 容易罹患感覺統合失調綜合征,

Advertisiment
表現為好動、任性、脾氣暴躁、不易與人溝通等, 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閱讀跳行等。

專家建議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一定要在嬰兒期及早訓練爬行。 爬、走路、跌倒、再站起, 這是一個運動的過程, 也是一個發育的過程, 寶寶正是在這種自主運動中學會掌握平衡、增強條件反射、學會思考。 因此, 該爬的時候就讓寶寶爬一爬吧。

儘管學步車的弊大於利, 但完全禁止學步車也不現實。 專家認為學步車應該是只為9個月以上寶寶設計的,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已經能坐和爬, 並且大人要注意控制寶寶的行動速度。 如果有人建議你給寶寶買學步車, 你應該先考慮手推式學步車或學步帶, 或者最好還是讓寶寶用傳統的好辦法:在地板上鍛煉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