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怕寶寶發脾氣 辣媽來支招

寶寶的情感表達方式都很簡單, 對於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情就只有一種做法——哭鬧。 這種哭鬧, 是父母們最束手無策的。 有經驗豐富的辣媽就為爸媽們分情形解答了這個難題,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場景1:疼痛的哭鬧

個案描述:

事情的起因是:當3歲的小女孩蓓蓓不得不去醫院時, 她的媽媽爸爸正在上班, 所以只好由祖母帶她到醫院。 這時一個護士過來說治療室比較小, 要求祖母暫時先出去, 而蓓蓓此時明顯有些緊張了。 過了一會兒, 醫生出來, 他告訴祖母這個小傢伙實在太緊張了, 無法作任何檢查,

Advertisiment
於是孩子的祖母被重新請回來, 蓓蓓看到祖母後很快就乖乖坐好了, 並且表現得非常合作。

發生地點:醫務所, 醫院等。

直接起因:讓人不安的治療經驗, 嚇人的醫療器械和空氣中的味道, 狹窄的治療室。

年齡層次:18個月~6歲

典型徵兆:不停踢腿, 手來回抓劃;號啕大哭或者尖叫。

預防和處理方法:

讓孩子知道“該知道的”就夠了:如果坦白地告訴孩子他會被帶去看醫生, 並且很可能會挨上一針, 會讓孩子更加緊張。

帶上一個娃娃或者小熊:在醫生檢查前, 請求醫生首先在娃娃身上做出示範, 從檢查耳朵一直到示範注射。

輕鬆愉快地交談:用輕快的語調告訴孩子一些醫學的小常識, 但要注意避開那些可能引起緊張的部分, 比如手術、注射等等。

Advertisiment
你們也可以乾脆聊點別的什麼。

場景2:購物中心“攤牌”

個案描述:

金薇飽受此類孩子暫時性發脾氣之苦。 她說, 最近在一家商場購物時, 她2歲的女兒坐在購物車裡突然開始不停地扭動。 “當我試圖阻止她爬出來時, 她就開始大聲哭鬧。 此時旁邊的一位婦女非常氣憤地對我說:“你怎麼這樣帶孩子!” 金薇試圖向這位陌生人解釋, 她這樣做是為幫助孩子克服暫時性發脾氣, 然而這位婦女顯然不能理解這樣讓孩子哭泣, 並且不讓她爬出來的“虐待”行為能有什麼用。 “我真想痛哭一場, 覺得自己實在不是個稱職的母親”, 金薇說。

發生地點:購物中心, 玩具店, 超市等。

直接起因:勞累, 行動受限制, 有明確的物質願望沒能得到滿足。

Advertisiment

年齡層次:從18個月到6歲, 尤以2~3歲的幼兒居多。

典型徵兆:坐在購物車中焦躁地不停扭動, 要求玩具或者甜食等。

預防和處理方法:

分散注意力:幼兒對於大人做鬼臉以及幼稚園老師教的童謠有很好的反應能力, 可以試著用這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也可以拿出一根香蕉或什麼的。

遠離“旁人壓力”:每次購物時留意商場提供的特別服務處, 這樣在突發事件臨頭時, 你就可以從容地把購物車推到服務處寄存, 然後到人少的地方去處理你的問題了。

忽略旁觀者:把精力集中在你的孩子身上。 畢竟讓你的孩子能從中瞭解並記住什麼要比旁人說些什麼更重要。

檢討自己的情緒:如果你在超市里“塞車”或者排隊結帳時不停咒駡、著急上火的話,

Advertisiment
想想坐在車裡的小傢伙會從中學到些什麼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