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發現, 要想讓孩子聽話懂事, 就要常常表揚他。 教育學家們也認為, 正確的表揚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能力。
表揚是讓孩子的那些符合父母意願的行為能夠堅持下去的非常好的手段。
當你的寶寶雖然踉踉蹌蹌, 但是終於在沒有任何攙扶和協助的情況下, 把皮球送交到爸爸手裡的時候, 全家人都會為他鼓掌歡呼:“好樣兒的, 太棒了!”這時候, 他的“感應器”迅速捕捉到了空氣中彌漫的鼓勵信號, 於是越發賣力氣地橫衝直撞起來……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 表揚是一種強化手段,
Advertisiment
比如, 孩子在吃飯的過程中一直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而不是像平時那樣走來走去。 如果我們對他這種行為進行表揚的話, 他可能就此開始保持這種好行為了。 對於小寶寶而言, 他們問候其他寶寶的方式通常是抓對方的臉, 那麼當他某次沒有“下毒手”, 而是友好地撫摩了對方一下時, 如果我們迅速表示出讚歎, 他可能就此放棄以前的習慣動作。
表揚是非常有講究的, 孩子們需要的是你發自內心的、恰如其分的讚賞。
表揚是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教育方式, 但是有些時候,
Advertisiment
表揚的常見錯誤一:過於泛泛, 沒有針對性
當孩子得意地把我們叫到桌邊, 展示他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完成的拼圖遊戲時, 我們充滿表情地讚歎:“你拼得不錯!”這是孩子需要的表揚嗎?不是。
孩子能夠“消失”一個下午, 把幾百張五彩斑斕的小卡片湊成一幅圖案, 是需要很大的耐心、自信心以及相當程度的觀察能力的。 從最初的無處下手到最終的撥雲見日, 他一定經歷了很多次從困擾到停滯, 從企圖放棄到發現轉機的過程, 這也正是他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所以, 如果你能說出“這兩片這麼相像, 區分出來一定花了很長時間吧?”之類的話,
Advertisiment
對孩子們的行為盡可能深入地瞭解, 表揚一定要有針對性, 最好涉及細節, 而不只是泛泛。
表揚的常見錯誤二: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低估了孩子能力的表揚, 只能讓他們感到不快。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這樣的:全家團聚的時候, 我們看到6歲的小外甥嫺熟地滑著旱冰來回穿梭, 於是和藹可親地上前說道:“你真棒呀, 這麼小就能滑旱冰啦!”誰知小夥子一副被侮辱的樣子:“我三歲就會滑了!”然後氣哼哼地走了。
Advertisiment
有些時候, 成年人低估孩子的能力, 是因為他們心裡有偏見, 但是孩子有著敏銳的觸角, 他們能夠分辨出你的言外之意。
記得我上幼稚園的時候, 有一次生活老師看到了我的手工作業後掩飾不住地驚訝:“沒想到你的手還挺巧的!”我當時的感覺是, 因為我吃飯、穿衣服、上廁所總是落在最後面, 所以她一直認為我是個笨孩子, 所以她根本不是在表揚我。
在一個公平的水準上評價孩子, 不要因為你的偏見, 讓表揚成為對孩子的一種變相的不屑。
表揚的常見錯誤三:為了表揚而誇大事實
誇大事實的表揚倒是不會得罪孩子, 但是, 如果父母們打算把孩子捧上天的話, 必須要想到孩子在某些時候是會跌下來的。
Advertisiment
任何時候如果因為一點小事就把孩子奉若天才, 你將會從三個方面傷害到孩子。 第一是妨礙了孩子對自己能力的客觀認識, 因為他會長期高估自己。 第二是孩子會像上癮了一樣渴求讚美, 並且非常看重來自外界的承認。 最後一點是, 很多研究都表明, 誇張的表揚對孩子的耐性、寬容程度以及應對挑戰和競爭的能力都大大降低。
表揚的時候一定要適可而止, 肯定細節重於擅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