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懂醫也能瞭解寶寶血常規

到醫院看病, 有的病需要做血常規檢查, 這是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和進一步瞭解病情的必要手段, 是判斷疾病的一個武器。 家長很想知道化驗單上寫些什麼, 以及異常改變代表什麼意思, 家長往往是“瞎子摸象”, 不明白上面寫的說明了什麼。 兒科門診病人太多, 受時間所限, 確實也不能完全講清楚, 因此家長粗略瞭解一些血常規單的常識, 是很有必要的。 血常規檢查是從手指末端紮 一針, 只需一滴血(成人則是抽靜脈血檢查), 在經過血液細胞分析儀器, 電腦報告結果, 此項目已成為檢查病人的一個慣例,

Advertisiment
所以稱之為血常規。

血常規檢驗報告單內包括有紅細胞(RBC), 血紅蛋白(Hb), 白細胞(WBC)及白細胞分類計數, 紅細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 正常參考值在化驗單的右側都有注明, 查出來的結果, 除有數位外, 還有符號“↑”和“↓”表示比正常參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規報告內容較多, 各項含義不同, 看報告時可分為三大塊, 即紅細胞系統, 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

紅細胞系統:紅細胞在人體內主要功能是攜帶氧。 如果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都標有“↓”號, 提示有貧血存在, 組織可能有缺氧表現。 如果“↑”顯示體內紅細胞增多, 紅細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細胞系統:白細胞在血常規中顯示“↑”或“↓”都不正常。 它的總數是局限在“正常範圍”內的, 如剛出生正常新生兒的白細胞總數是(9~30)ⅹ 109/L,

Advertisiment
平均是20ⅹ109/L。 隨年齡增長, 正常值會逐漸降低, 如6月到6歲的幼兒為(6~15)ⅹ109/L, 平均為10ⅹ109/L;7~12 歲為(4.5~13.5)ⅹ109/L, 平均為8ⅹ109/L。 超過高值則疑有炎症存在, 多為細菌感染, 少於低值, 可能是病毒感染, 或藥物作用, 以上是指白細胞總數而言, 還應進一步瞭解白細胞是由五種白細胞組成的, 各有自己的功能, 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細胞(代表符號為N), 約占50%~70%(年齡不同, 百分比有變化), 主要起吞噬殺滅細菌作用。 第二種是淋巴細胞(代表符號為L), 約占20%~40%, 產生細胞因數破壞細菌結構, 使細菌不能生存。 第三種細胞是單核細胞(代表符號為M), 約占1%~8%, 產生抗體。 第四種細胞是嗜酸性粒細胞(符號E), 約占0.5%~5%, 機體過敏或寄生蟲感染時可增加比例數。 末位元是嗜鹼性粒細胞(符號B),
Advertisiment
約占0~0.75%, 各種比例如不協調, 預示可能有某種病。

血小板系統:血小板(PL)約為(100~300)ⅹ109/L, 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 如低於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傾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