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不抱怨媽媽的育兒日記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 每天要照顧丈夫和兒子的飲食起居, 就像環繞兩顆行星旋轉的衛星, 過得并不清閑。

兒子文文快6 歲了, 長得虎頭虎腦。 不過, 這個在外人眼里惹人喜愛的小男孩, 卻讓我頭疼不已。 小的時候只是有一些調皮, 可是, 隨著年齡的增長, 兒子變得越來越難教育、不懂禮貌、喜歡攀比。 我看過很多家教方面的書, 希望通過努力把兒子教好。 可是, 道理雖然懂了, 實踐起來卻很難。 碰到兒子難纏或不乖的時候, 我便對兒子抱怨不休。 然而, 抱怨不但沒有讓兒子的情況有所改善, 他反而變本加厲,

Advertisiment
并且和我越來越疏遠。

以前, 也時常和媽媽們一起聊聊這些煩心事。 有幸得到機會參加雜志社舉辦的為期一周的“ 體驗之旅”讓我高興不已。 體驗的項目就是“不抱怨”。 這樣的體驗對我真是正中下懷。 期待著這為期一周的“不抱怨”體驗可以改善我們母子的關系。

首戰告捷:抱怨是可以運用智慧緩沖和避免的

日期:11 月19 日~11 月20 日

星期五 第一天:急中生智可以緩沖抱怨

下午接兒子回家, 順路帶他去超市, 兒子眼珠子一轉, 對我說:“你不是答應我買一個悠悠球專用手套嗎?”這小家伙, 又跟我動心眼, “沒有啊, 上次不是叫你二選一, 你選了小貼畫嗎?”我馬上對他說。 不過, 此時我已心中暗暗叫苦, 我和兒子關于亂消費和反亂消費的大戰也許又將拉開序幕。

Advertisiment
“后天我過生日, 就當生日禮物送我吧!”聽了他的話, 我腦子里馬上冒出“不行!”兩個字。 不過, 憑我的經驗, 如果直接拒絕他, 肯定立刻引發爭吵, 接下來我會控制不住地對這個不聽話的兒子的一頓指責抱怨。 我現在可是在一周的“不抱怨”體驗期呀。 逼著自己趕緊想點別的招。 于是, 到了嘴邊的“不行!”又被我咽了回去。 于是我問:“多少錢?”“1 2 塊。 ”“那好, 如果高于1 2 塊 , 我們就不買。 ”“行。 ”他一口答應了。

到了地下商城, 我們直奔賣悠悠球手套的柜臺, 一只手套竟然25 元!“怎么樣, 太貴了, 不買了。 ”我理直氣壯地說。 因為有言在先, 兒子只好作罷。 “走, 去給我買文具。 ”兒子見一個要求不成, 又提出了第二個要求。 我心想, 在孩子一個要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可以答應他另一個比較合理的要求, 就給他買了兩支筆, 是比較貴的那種, 兒子雖然有點不情愿, 但也只好悻悻地拿著新買的筆和我一起回家了。

首戰告捷, 雖然和兒子的周旋頗費點腦筋, 但是, 我卻從中有一個小小的總結。 如果對孩子的要求只是干巴巴的拒絕, 那么, 我們之間的沖突在所難免。 在沖突中, 我的情緒會控制不住地爆發, 接下來就是抱怨, 發脾氣。 所以, 我覺得為兒子的消費設限很重要。 先傾聽, 再說理, 接下來偷梁換柱地引導孩子合理消費, 既起到了緩沖的作用, 又能讓孩子信服。

星期六 第二天:強迫自己冷靜可以避免抱怨

天氣很涼了, 可是, 文文卻超級愛吃冰棍。 今天去百望山的路上, 文文又吵著讓爸爸給他買了冰棍。

Advertisiment
為了讓文文少吃點涼的, 我就假裝很饞的樣子對他說:“媽媽也想吃, 給媽媽吃一口吧。 ”這家伙可真小氣, 猶猶豫豫地對我說“: 只許吃一小口。 ”我點點頭假意答應, 卻狠狠地咬了一大口。 這回文文不干了, 馬上哭鬧起來:“媽媽是小偷, 媽媽是小偷, 你得還我兩根冰棍。 ”邊鬧還邊用腳踢我。

我剛想大聲抱怨:“你這孩子怎么這么自私, 媽媽吃口冰棍怎么了?!”可是, 馬上又有一個聲音提醒我, “警惕!冷靜!抱怨不能解決問題!”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蹲下來拉著孩子的手說: “你知道媽媽為什么要吃你的冰棍嗎?不是因為媽媽饞, 而是媽媽心疼你, 吃多了冰棍對胃不好, 你不應該罵媽媽, 也不應該踢媽媽, 你要先向我道歉,

Advertisiment
我才能再買一個給你。 ”一邊又沖旁邊木訥的文文爸爸使了個眼色, 文文爸爸趕緊說: “是呀, 快給媽媽道個歉。 ”文文這才低著頭, 在嘴里哼哼唧唧地說:“媽媽我錯了, 對不起。 ”“沒關系, 承認錯誤就是好孩子, 媽媽原諒你了, 以后不許一急就踢人罵人。 ”

今天雖然有一點點不愉快, 但我還是克制住了抱怨, 不過我想, 經過這件事, 我一定要注意在平時多多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習慣, 雖是獨生子女, 也不要讓他得到東西就據為己有。 另外, 對我和愛人雙方的父母也做到恭敬孝順。 過年過節經常去探望老人, 多帶點禮品, 以實際行動影響他。 今天的經驗是做好溝通, 少抱怨, 掌握教育時機讓孩子學會分享。

本文相關推薦 媽媽,你的愛讓我... 爸爸,媽媽今晚不回家 我的媽媽日記 媽媽懷孕日記 最新準媽媽日記 媽媽100 日記我幫媽媽做家務 小學生日記我的媽媽 媽媽不生氣孩子很爭氣 遭遇瓶頸:不冷靜的媽媽讓抱怨愈演愈烈

日期:11 月21 日~11 月22 日

星期日 第三天: 強迫的愛催生抱怨

為了給孩子補鈣,每天晚上我都給文文熱一杯牛奶。可是今天當我把牛奶端給他的時候,他卻說什么也不肯喝。我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半天,文文終于不情愿地接過牛奶,喝了一口后,卻吐了一地。我的肺都氣炸了!“不抱怨”的警告早已被我拋到九霄云外,“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我沖兒子大喊起來。兒子一下子委屈得“哇哇”大哭起來。

文文爸爸聞聲趕來,安撫文文,又把我拉回了房間。文文爸偷偷對我說:“其實這件事你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又吃了這么多零食,肚子填得滿滿的,哪喝得下牛奶。再說一天不喝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你又何必這么生氣。”

說到這我也覺得不無道理。仔細想想,我的愛確實有些強迫的成分,每個人都有腸胃不舒服的時候,他也許胡吃了一天,正肚脹呢,我干嘛非得和他較勁,非得讓他喝不可呢?今天的收獲是媽媽愛孩子但不要強迫他。

星期一 第四天:翻舊賬讓抱怨愈演愈烈

晚上,文文要我給他講故事,但是幼兒園布置的成長記錄還沒有完成。所以我和他協商,講完故事要做成長記錄。故事講完了,我拿出成長記錄手冊提問文文,可是,這家伙卻絲毫不配合。剛剛買的一個拼插飛機的玩具吸引了他,他旁若無人地玩起來飛機。“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不是說好做成長作業嗎?”我一把奪走了他手里的玩具,逼著他完成成長作業。誰知,他卻跟我使了個花招,“哎呦,我手疼。”于是,大聲苦惱起來。我氣急了,開始不停地數落他,甚至陳年舊賬被我一股腦兒翻了出來。然而我的抱怨不僅沒能讓兒子改過自新,而是整晚上的不愉快。

今天的不抱怨媽媽我做得可真失敗呀,看來,習慣發脾氣是我最大的敵人。不過,現在也要停止抱怨自己,我還有幾天矯正的機會,加油!

峰回路轉:智慧的媽媽不再抱怨

日期:11 月23 日~11 月25 日

星期二 第五天:用轉移注意力取代抱怨

早上起來,文文就開始找他的奧特曼撲克牌,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急了,并鬧著說“找不到我就不去上學!”幼兒園的班車7:20 到小區門口,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對文文的耐心也在一點點地喪失,我終于按捺不住發火了:“為什么昨天晚上不把該帶的東西都拿好!” 話一出口我忽然意識到,這不又是在抱怨嗎?照此下去估計又要開戰。怎么辦?我心急如焚。絞盡腦汁改變策略,忽然靈機一動,文文最喜歡騎自行車,何不就此轉移他對撲克牌的注意力?于是,我對他說:“奧特曼的撲克牌現在是找不到,但些東西就像是和我們捉迷藏,越找越找不到,你不找它,它自己就出來了,時間快到了,走,我們騎你的小自行車去上學。” 文文看看我,一臉懷疑的樣子,我說:“我保證過兩天不找它就自己蹦出來了。”我指指墻上的表:“快點呀,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等著文文呢。”文文終于被我說動了。今早,不抱怨的媽媽終于闖關成功。

我忽然發現,孩子就是孩子,不像成人一樣有自制力,一切由著興趣來,在成人看來不可理解的行為,對孩子來講卻再正常不過。我今天的經驗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遇到想法不一樣的事情,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今天的教訓是:讓文文學會臨睡前收拾書包,帶好要帶的東西。

星期四 第七天 把責任還給孩子停止抱怨

一大早,我讓文文起床,他卻只穿著秋衣就跑到冰箱邊上拿吃的東西,我說:“唉,衣服還沒穿就來拿東西吃,快去穿上衣服!”兒子故意氣我:“就不穿!”我雖然對他的不配合有點生氣,剛想抱怨:“怎么還是這么不講道理,不懂事。”但是轉念一想,不對,我不應該抱怨,就故意說:“穿不穿衣服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不穿衣服凍病了,難受可是自己的,誰也替不了你。”又過了一會兒,他果然跑過來,衣服也穿好了。文文爸爸出去晨練之前,也領教過孩子的胡攪蠻纏,回來后,看我沒有上演清晨大戰,沒有發生爭吵抱怨就把孩子馴服了,感到很驚訝,他把孩子送去上學后,笑著對我說:“看來你這幾天的功課沒白做,終于找到一些治理孩子的訣竅了。你都對他怎么說的?”我說很簡單:“他一鬧,我就不理他,冷處理,他故意做我不喜歡的事,比如沒穿好衣服就在我面前晃來晃去的,我沒理他,說得了病是他自己難受,有的時候孩子就是做些事情來拿人,看你越在乎他越有勁,我現在也不抱怨,把球踢給他,把利害關系給他說清楚讓他自己去選擇。”

文文爸爸笑著說:“看來不理他也不抱怨,這招挺管用。”

專家點評:沖破貫性思維才能停止抱怨

媽媽一旦停止抱怨,內心的憤怒、焦慮、擔憂便無處宣泄,負性情緒像“小魔咒”一樣在心里翻騰,在一定階段內,媽媽看不到成果和希望,因此也很容易中途放棄。

“體驗”活動對媽媽們來講卻是一次很好的外力推動,很多時候,不要想太多,先去做就好了。就像文文媽媽一樣,當她停止抱怨的時候,心里也會有諸多的負性情緒在威脅著她。但是,她的一個心理寄托在于:最起碼我要完成一周的體驗呀。正是這樣的堅持,迫使她想出新的辦法來面對與寶寶之間出現的不協調和矛盾,你看,堅持一下下,便會有峰回路轉的欣喜。

親密關系的相處模式與每個人的習慣、性格、成長經歷息息相關,雖然很多模式是不利于關系的健康成長,但是對于當事人來講,打破舊模式,建立新模式卻意味著冒險,所以,很多人會由于害怕承擔風險而中途放棄了。

文文媽媽是一個勇敢的媽媽,她一次次沖破自己的慣性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停止抱怨。忍受了內心一時的不快,開動腦筋,用更有建設性更健康的方式與寶寶交流。

真正停止了抱怨,媽媽在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才有可能發展出智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像文文的媽媽,運用了給兒子消費設限來解決與孩子關于消費觀念的沖突,運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兒子準時上學,和孩子平等對話,分析事理。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人格完善的健康的孩子。

本文相關推薦 媽媽,你的愛讓我... 爸爸,媽媽今晚不回家 我的媽媽日記 媽媽懷孕日記 最新準媽媽日記 媽媽100 日記我幫媽媽做家務 小學生日記我的媽媽 媽媽不生氣孩子很爭氣

星期日 第三天: 強迫的愛催生抱怨

為了給孩子補鈣,每天晚上我都給文文熱一杯牛奶。可是今天當我把牛奶端給他的時候,他卻說什么也不肯喝。我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半天,文文終于不情愿地接過牛奶,喝了一口后,卻吐了一地。我的肺都氣炸了!“不抱怨”的警告早已被我拋到九霄云外,“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我沖兒子大喊起來。兒子一下子委屈得“哇哇”大哭起來。

文文爸爸聞聲趕來,安撫文文,又把我拉回了房間。文文爸偷偷對我說:“其實這件事你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又吃了這么多零食,肚子填得滿滿的,哪喝得下牛奶。再說一天不喝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你又何必這么生氣。”

說到這我也覺得不無道理。仔細想想,我的愛確實有些強迫的成分,每個人都有腸胃不舒服的時候,他也許胡吃了一天,正肚脹呢,我干嘛非得和他較勁,非得讓他喝不可呢?今天的收獲是媽媽愛孩子但不要強迫他。

星期一 第四天:翻舊賬讓抱怨愈演愈烈

晚上,文文要我給他講故事,但是幼兒園布置的成長記錄還沒有完成。所以我和他協商,講完故事要做成長記錄。故事講完了,我拿出成長記錄手冊提問文文,可是,這家伙卻絲毫不配合。剛剛買的一個拼插飛機的玩具吸引了他,他旁若無人地玩起來飛機。“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不是說好做成長作業嗎?”我一把奪走了他手里的玩具,逼著他完成成長作業。誰知,他卻跟我使了個花招,“哎呦,我手疼。”于是,大聲苦惱起來。我氣急了,開始不停地數落他,甚至陳年舊賬被我一股腦兒翻了出來。然而我的抱怨不僅沒能讓兒子改過自新,而是整晚上的不愉快。

今天的不抱怨媽媽我做得可真失敗呀,看來,習慣發脾氣是我最大的敵人。不過,現在也要停止抱怨自己,我還有幾天矯正的機會,加油!

峰回路轉:智慧的媽媽不再抱怨

日期:11 月23 日~11 月25 日

星期二 第五天:用轉移注意力取代抱怨

早上起來,文文就開始找他的奧特曼撲克牌,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急了,并鬧著說“找不到我就不去上學!”幼兒園的班車7:20 到小區門口,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對文文的耐心也在一點點地喪失,我終于按捺不住發火了:“為什么昨天晚上不把該帶的東西都拿好!” 話一出口我忽然意識到,這不又是在抱怨嗎?照此下去估計又要開戰。怎么辦?我心急如焚。絞盡腦汁改變策略,忽然靈機一動,文文最喜歡騎自行車,何不就此轉移他對撲克牌的注意力?于是,我對他說:“奧特曼的撲克牌現在是找不到,但些東西就像是和我們捉迷藏,越找越找不到,你不找它,它自己就出來了,時間快到了,走,我們騎你的小自行車去上學。” 文文看看我,一臉懷疑的樣子,我說:“我保證過兩天不找它就自己蹦出來了。”我指指墻上的表:“快點呀,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等著文文呢。”文文終于被我說動了。今早,不抱怨的媽媽終于闖關成功。

我忽然發現,孩子就是孩子,不像成人一樣有自制力,一切由著興趣來,在成人看來不可理解的行為,對孩子來講卻再正常不過。我今天的經驗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遇到想法不一樣的事情,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今天的教訓是:讓文文學會臨睡前收拾書包,帶好要帶的東西。

星期四 第七天 把責任還給孩子停止抱怨

一大早,我讓文文起床,他卻只穿著秋衣就跑到冰箱邊上拿吃的東西,我說:“唉,衣服還沒穿就來拿東西吃,快去穿上衣服!”兒子故意氣我:“就不穿!”我雖然對他的不配合有點生氣,剛想抱怨:“怎么還是這么不講道理,不懂事。”但是轉念一想,不對,我不應該抱怨,就故意說:“穿不穿衣服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不穿衣服凍病了,難受可是自己的,誰也替不了你。”又過了一會兒,他果然跑過來,衣服也穿好了。文文爸爸出去晨練之前,也領教過孩子的胡攪蠻纏,回來后,看我沒有上演清晨大戰,沒有發生爭吵抱怨就把孩子馴服了,感到很驚訝,他把孩子送去上學后,笑著對我說:“看來你這幾天的功課沒白做,終于找到一些治理孩子的訣竅了。你都對他怎么說的?”我說很簡單:“他一鬧,我就不理他,冷處理,他故意做我不喜歡的事,比如沒穿好衣服就在我面前晃來晃去的,我沒理他,說得了病是他自己難受,有的時候孩子就是做些事情來拿人,看你越在乎他越有勁,我現在也不抱怨,把球踢給他,把利害關系給他說清楚讓他自己去選擇。”

文文爸爸笑著說:“看來不理他也不抱怨,這招挺管用。”

專家點評:沖破貫性思維才能停止抱怨

媽媽一旦停止抱怨,內心的憤怒、焦慮、擔憂便無處宣泄,負性情緒像“小魔咒”一樣在心里翻騰,在一定階段內,媽媽看不到成果和希望,因此也很容易中途放棄。

“體驗”活動對媽媽們來講卻是一次很好的外力推動,很多時候,不要想太多,先去做就好了。就像文文媽媽一樣,當她停止抱怨的時候,心里也會有諸多的負性情緒在威脅著她。但是,她的一個心理寄托在于:最起碼我要完成一周的體驗呀。正是這樣的堅持,迫使她想出新的辦法來面對與寶寶之間出現的不協調和矛盾,你看,堅持一下下,便會有峰回路轉的欣喜。

親密關系的相處模式與每個人的習慣、性格、成長經歷息息相關,雖然很多模式是不利于關系的健康成長,但是對于當事人來講,打破舊模式,建立新模式卻意味著冒險,所以,很多人會由于害怕承擔風險而中途放棄了。

文文媽媽是一個勇敢的媽媽,她一次次沖破自己的慣性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停止抱怨。忍受了內心一時的不快,開動腦筋,用更有建設性更健康的方式與寶寶交流。

真正停止了抱怨,媽媽在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才有可能發展出智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像文文的媽媽,運用了給兒子消費設限來解決與孩子關于消費觀念的沖突,運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兒子準時上學,和孩子平等對話,分析事理。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人格完善的健康的孩子。

本文相關推薦 媽媽,你的愛讓我... 爸爸,媽媽今晚不回家 我的媽媽日記 媽媽懷孕日記 最新準媽媽日記 媽媽100 日記我幫媽媽做家務 小學生日記我的媽媽 媽媽不生氣孩子很爭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