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是說體重達不到標準嬰兒就不健康

"健康檢查"嬰兒在3~4 個月時, 保健所就會通知嬰兒去體檢。 在保健所成立初期, 嬰兒體檢曾起過很大的作用。 有的母親在體檢之前不知道自己缺乳, 有的母親把牛奶調配得過稀, 還有的未給嬰兒加任何果汁, 這時保健人員就會給這些母親發出臀告:這樣下去會造成嬰兒的營養不良。 保健人員的努力工作解救了眾多嬰兒的生命。 當時因預防嬰兒的營養不良是最重要的工作, 因此, 保健所將測量嬰兒體重作為起點, 給所有來體檢的嬰兒測量體重, 從中發現沒有達到"標準體重"的營養不良嬰兒。 這種體檢方法逐漸成為健康檢查的程式,

Advertisiment
並且一直延用至今。

用奶粉喂嬰兒的母親有的是按奶粉包裝上標示的量調配牛奶。 可是, 也許由於商業利益, 一般奶粉瓶上標的量往往多於嬰兒的必需量。 有的嬰兒能喝下這些量, 而有的嬰兒卻喝不完。 母親以為嬰兒奶量達不到這個標準是不行的, 因此總是想方設法讓嬰兒按這些量喝牛奶, 這種做法常常持續到嬰兒3~4 個月接受健康檢查之前。

在保健所測量嬰兒體重後, 沒有達到《母嬰手冊》中規定的標準體重的嬰兒就會被留下來。 這些留下來的嬰兒分兩種類型, 其中一種是母乳餵養的嬰兒。 在日本, 喂牛奶的嬰兒比較多, 所以整體的嬰兒平均體重更接近牛奶餵養嬰兒的平均體重。

Advertisiment
另外, 比起喝母乳的嬰兒, 喝牛奶的嬰兒要吃得多, 平均體重在逐年增加。 如果對100 名嬰兒的體重進行排序, 即使是發育正常的喝母乳嬰兒, 也要排在第50 位以下。

還有一種類型的嬰兒雖用牛奶餵養, 但每次不能全部喝完包裝盒上標明的量, 總要剩下20 毫升或30 毫升。 與能喝下"標準量"的嬰兒相比, 在長到3~4 個月後兩者的體重就會有明顯差距了。

遺憾的是, 使用至今的未修改的《育兒指導》將區分出來的這類體重偏輕的嬰兒判定為營養不良, 並指導母乳餵養的母親們應給嬰兒加牛奶, 而對用牛奶餵養嬰兒的母親則提醒她們要加倍努力使嬰兒吃得更多一些。 這種忽視嬰兒個性的"指導"過於呆板, 結果只能是給嬰兒帶來麻煩。

Advertisiment

雖說在健康檢查中偶爾也會發現因先天性髖關節脫臼和心臟病而體重偏輕的嬰兒, 但大多數情況並非如此, 而且體檢後並不能使嬰兒的喝奶方式及體重有明顯的改變。 習慣喝母乳的嬰兒, 硬要他改成牛奶, 他不會很快接受。 儘管母親想盡了各種辦法, 可嬰兒就是不肯喝, 因此體重的增加仍然同上個月一樣不足。

這時母親就會受到指責, 被認為是不負責任, 從而使母親的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神經症的發生, 這樣的事例並不少見。

核心家庭時代的"健康檢查"與徵兵時期的身體檢查是不同的。 應鼓勵母親學會餵養健康嬰兒的方法。 現代城市中的"健康檢查"應重視的是營養過剩, 而不是營養不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