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 許多父母並不注重孩子觀察力的培養。 這樣做, 很可能會抑制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
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父母首先應該瞭解孩子有哪些特點:
1、幼兒喜歡觀察活的、動的物體,
不喜歡觀察靜的物體。
2、喜歡觀察顏色鮮豔的物品。
3、喜歡看大而清晰的物體圖像。
4、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
5、物體的開頭容易被觀察,
其他特徵容易被忽略。
6、差別大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出來,
差別不大的物體,
常常容易被忽略。
因此在培養孩子觀察力時, 父母應注意多提問題, 有意識引導孩子去觀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Advertisiment
怎樣培養孩子觀察:
1、明確觀察目的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首先要讓孩子有目的的觀察習慣, 目的越是明確, 孩子觀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 也觀察得越細緻。
2、前先做好相關準備
在觀察前, 可以讓孩子先瞭解點相關知識, 以便孩子做好觀察的準備;同時要激發其求知欲, 培養其觀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了濃厚的興趣, 就會主動去認識事物。 開始時,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觀察一些他熟悉、感興趣的、特徵比較明顯的事物, 先激發孩子積極觀察的興趣。
3、教孩子正確的觀察方法,
Advertisiment
1)綜合觀察法:即先局部後整體或先整體後局部的觀察方法,
以達到對觀察物件全面正確的認識。
2)動靜觀察法:動態觀察指按先後順序或方向位置觀察物體的變化;靜態觀察指按物體的顏色、形狀等進行觀察,
建立基本數學概念,
理解數學法則。
父母要指導孩子學會動靜結合觀察法,
為孩子以後看圖數數和看圖例式打下基礎。
3)對比觀察:比較是一個鑒別的過程,
只有比較過能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以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4)反復觀察:對於某一動作可讓孩子進行重複觀察,
這種方法可以強化孩子大腦皮層形成暫時性的聯繫,
並能使各個暫時性聯繫之間相互貫通,
逐步形成動作的連貫一致。
反復觀察能形成孩子對事物的整體認識,
Advertisiment
5)順序觀察:事物的發生一般都有一個先後順序, 並從中建立一個完整的概念, 使孩子養成按順序觀察的好習慣。 讓孩子有順序地觀察, 能使他們有條理地思考, 達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 邏輯思維能力增強。
6)重點觀察:在事物完整的發展過程中, 找到最主要的環節, 這對訓練孩子抓中心環節, 掌握大局都有好處。
4、開闊視野
孩子的視野是否開闊直接影響到他的觀察力。 孤陋寡聞的孩子, 缺少實踐的機會, 觀察力必然很狹隘, 可以說, 觀察力基於知識與經驗, 而知識與經驗的豐富與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孩子觀察力的發展。
5、鼓勵孩子多提問
不要總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
Advertisiment
面對孩子的提出的“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的態度十分重要, 如果我們覺得不耐煩或者不屑回答, 會使孩子萬分掃興, 甚至挫傷或者磨滅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敏感與思考。 可能是這些父母並沒意識到:當孩子提問時, 正是孩子主動求知的好機會。
因此, 父母應鼓勵孩子提問, 但需要注意的是,
為了培養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 不要立即把每個問題的現成答案告訴他們, 讓他們也動腦筋想一想, 再看一看。
父母不要小看這“觀察力”, 也是想像力、創造力的源泉, 它對於孩子今後的智力發展十分重要,
Advertisiment
摘編自:小寶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