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當“貓爸”父親還能怎麼做

今年上半年, 一部親子題材的熱播劇《虎媽貓爸》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 尤其是對於“虎媽”和“貓爸”各自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如今的家庭, “貓爸”為何盛行?過度溺愛孩子, 甚至在孩子面前沒有任何威信的爸爸為何越來越多?這種教育方式, 對孩子的成長是否合適?

其實, 家庭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 由相互聯繫的各部分組成, 各部分之間又相互影響。 當然, “貓爸”這種過於放任和溺愛的教育方式, 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合適。 在放縱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 很難學習到自我控制, 往往對父母或他人缺乏尊重,

Advertisiment
甚至會變得霸道、自我中心、固執, 很難與同伴相處。

父母教養風格的四種類型

父母的教養風格會影響孩子應對周圍世界的能力。 心理學家鮑姆林德認為家長既不應該過度懲罰孩子, 也不應該淡漠

處之, 應該為孩子訂立一些規則, 並有感情地對待他們。 她根據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控制程度, 把教養風格分為四種類型:

權威型

父母重視孩子的個性, 既對孩子充滿關愛和溫情, 又會給孩子一些限制和約束。 權威型的父母鼓勵孩子獨立, 支持孩子的積極行為, 親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比較多。 在權威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控力, 能夠自我獨立, 成就感也比較強。 他們和同伴關係融洽, 能夠與大人合作,

Advertisiment
也能很好地應對壓力。

忽視型

父母對孩子既缺少關愛和溫情, 也沒有太多約束和限制, 基本上對孩子的成長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在忽視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 缺乏社交能力, 自控力和獨立能力也較差, 自尊水準較低。

專制型

專制型父母強調控制和無條件的服從, 對孩子比較冷漠, 缺少關愛和溫情。 他們強加給孩子一些不經解釋的規則, 對孩子進行嚴密的限制和控制, 還可能會經常懲罰孩子, 甚至打罵孩子。 在專制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感覺不快樂, 更容易感到恐懼和焦慮, 形成孤僻和不信任的性格, 通常很被動和缺乏溝通技巧。

放縱型

放縱型父母對孩子充滿關愛和溫情, 但極少有要求和限制,

Advertisiment
他們允許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在放縱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 很難學習到自我控制, 往往對父母或他人缺乏尊重, 甚至會變得霸道、自我中心、固執, 很難與同伴相處。

由此可見, 權威型教養風格是和積極的發展結果聯繫最緊密的, 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既需要愛和自由, 也需要管教和規則, 説明他們規範和評價自己的行為。 沒有任何規則和約束, 他們可能就難以學會自我控制。

那麼, 作為爸爸, 如何做才能成為權威型父親呢?

溫柔而堅定地守住底線, 耐心而堅決地樹立權威

鮑姆林德指出, 一開始, 權威型父母的孩子往往會反抗父母的要求, 但是父母對自己所提的要求堅定不移, 同時又有足夠的耐心等到孩子變得順從,

Advertisiment
而不會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也不會以勢壓人, 長此以往, 孩子最終就會變得更順從。

這就要求父親溫柔而堅定地守住自己的底線, 在原則和要求面前不輕易向孩子讓步, 耐心而堅決地樹立自己的權威。 否則, 孩子很可能得寸進尺, 最終令父親難以招架, 讓父親的權威甚至尊嚴逐漸喪失殆盡。

堅持要求孩子做出適當行為

在引導孩子做出符合家長期望的適當行為時, 孩子可能會出現不配合甚至故意作對的情況。 一旦我們對孩子提出了要求, 就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 切忌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如果父親對自己所提的要求和底線都不能堅持, 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學會鑽空子。

堅決而耐心地對待不順從行為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出現不順從行為時, 我們不要採用強制性的手段逼迫孩子“就範”, 而是需要通過我們的耐心去等待孩子, 通過我們的堅決去影響孩子, 讓孩子斷了不順從的念頭。 孩子雖小, 但察言觀色的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孩子察覺到自己的不順從行為輕易得逞, 那麼下一次表現出的很可能就是更大的不順從。 最終摧毀的就是父親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和地位。

究竟如何做, 才能成為權威型父親

創建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親有責任為孩子提供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的原生家庭對人的一生影響重大。 為了對孩子負責任, 家長應該做到:

1 不搞家庭暴力(包括冷暴力);

2 不與家人(尤其是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

3 每天花一定時間陪伴孩子(最好是父母一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家庭的溫馨;

4 避免不文明行為,如亂扔垃圾、插隊、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

5 儘量不說抱怨話,給孩子傳遞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

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更不是家長的殖民地,孩子和家長都是平等的人。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父親應該做到:

1 學會傾聽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強加給孩子;

2 給孩子獨立的權利和機會,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

3 不要看不起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

4 尊重孩子的隱私,不偷看孩子的日記,不偷聽孩子的電話和偷看孩子的短信;

5 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強迫孩子接受你擅自給其做的選擇。

善於發掘優點,學會讚美孩子

孩子需要被人發現,才會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發掘孩子的優點,父親應該做到:

1 善於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和亮點,並找到孩子的缺點和不足,説明孩子成長;

2 學會讚美孩子,一定要真誠、具體、實事求是;

3 不把成績和分數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而是關注孩子的人格培養、身心發展;

4 對待孩子有耐心,不把自己的壓力和焦慮傳遞給孩子。

允許孩子犯錯,學會管教孩子

孩子一定有犯錯的時候,也一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父親要學會引導和管教。如何引導,如何規範,父親應該做到:

1 給孩子犯錯的空間,讓孩子有機會經歷和體驗做錯事的後果;

2 對於觸及原則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引導,採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批評;

3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要採用辱駡和體罰等粗暴簡單的方式;

4 對待孩子的價值觀要堅定,前後要一致。

以上這些方面,並不全面,也未必全部適合於所有家庭。所以,爸爸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時、因地制宜。 

3 每天花一定時間陪伴孩子(最好是父母一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家庭的溫馨;

4 避免不文明行為,如亂扔垃圾、插隊、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

5 儘量不說抱怨話,給孩子傳遞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

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更不是家長的殖民地,孩子和家長都是平等的人。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父親應該做到:

1 學會傾聽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強加給孩子;

2 給孩子獨立的權利和機會,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

3 不要看不起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

4 尊重孩子的隱私,不偷看孩子的日記,不偷聽孩子的電話和偷看孩子的短信;

5 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強迫孩子接受你擅自給其做的選擇。

善於發掘優點,學會讚美孩子

孩子需要被人發現,才會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發掘孩子的優點,父親應該做到:

1 善於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和亮點,並找到孩子的缺點和不足,説明孩子成長;

2 學會讚美孩子,一定要真誠、具體、實事求是;

3 不把成績和分數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而是關注孩子的人格培養、身心發展;

4 對待孩子有耐心,不把自己的壓力和焦慮傳遞給孩子。

允許孩子犯錯,學會管教孩子

孩子一定有犯錯的時候,也一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父親要學會引導和管教。如何引導,如何規範,父親應該做到:

1 給孩子犯錯的空間,讓孩子有機會經歷和體驗做錯事的後果;

2 對於觸及原則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引導,採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批評;

3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要採用辱駡和體罰等粗暴簡單的方式;

4 對待孩子的價值觀要堅定,前後要一致。

以上這些方面,並不全面,也未必全部適合於所有家庭。所以,爸爸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時、因地制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