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當拐仗當嚮導

獨立性是指一個人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它是社會生存及進行創造性活動必備的心理品質。 幼教專家指出, 生存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獨立性, 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 重點培養自理生活能力。 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  

一、從2-3歲幼兒身心發看獨立性的表現 
一是要求"擺脫成人控制"。 2-3歲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言語和動作的發展迅速, 對周圍世界的認知範圍擴大。 他們喜歡到處看到處摸索, 不要成人抱著, 甚至不願讓人拉著手走路。 他們已經能表達自己的意願, 對成人要他幹的事,

Advertisiment
往往回答"不"。 對自己要幹的事又說:"我會, 我自己來"。  

二是由於手腳動作還不十分協調, 走或跑容易跌倒, 用杯喝水會潑翻, 用勺吃飯會灑在身上。 這些現象通常被認為"不聽話""強"。  

三是渴望與同齡夥伴交往。 交往是幼兒的一種發展性需要, 2-3歲的獨生子女尤其明顯。 他們特別喜歡與鄰里的小孩子玩, 甚至說"沒人陪我玩, 沒勁"等。 而家長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歲的幼兒對自已有點會但還不熟練的事情最感興趣, 喜歡自己反復做, 如反復擺弄某一類玩具, 重複進行一種遊戲等。  

二、家庭是培養幼兒獨立性的首要場所 
任何一個孩子, 無論是獨生還是非獨生, 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 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

Advertisiment
獨立性同樣不是與生俱來或自然形成的, 而是後天塑造的結果。  

首先, 家長要根據孩子獨立性的表現, 抓住2-3歲這個關鍵時期, 因勢利導地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自己做", 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飯、小便、穿鞋襪、收拾玩具等。 若錯過時機, 形成依賴和懶惰的習慣, 改正就難了。  

其次, 家長要及時讓孩子入託, 滿足孩子渴望與同齡夥伴交往的需要, 為情感上和生活上的獨立性培養創造有利條件。 經驗證明, 兩歲及兩歲前入託並不比三歲入園更難適應。  

再次, 採用適當的教育方式。 民主型教養方式有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家長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要求強加給孩子, 剝奪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另外, 家園兩方面應該加強協作、配合, 堅持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 為孩子創造發展的機會和條件。 (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