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的說故事時間
要小小孩喜歡閱讀、享受故事,
要從自己喜歡開始。
第一步,
就是開闢親子說故事時間,
並且在家裡營造一處小小的空間,
是故事的園地。
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
彼此都會培養好心情,
歡喜準備進入今天的故事世界。
這也是養成孩子許多其他生活行為習慣的好方法。
輪流挑選故事書
今天該說什麼?爸媽當然都希望,
每天給小朋友一則寓教於樂、意味深長、充滿大啟示的小故事;其實,
不見得那些有意義的故事,
才是好故事。
能夠反映孩子生活、情緒、好奇心以及學習能力的,
都是好書。
Advertisiment
用不一樣的聲音, 不一樣的語言
說故事, 不必拘謹嚴肅, 也不要害羞, 爸媽可以換換自己的聲音、語言, 用遊戲或扮演的方式。 當然不是指那種, 怪怪的、「自以為像”小朋友的聲音, 而是進入故事情節, 自然流露人物對話的感覺。 該巫婆上場時, 用邪惡高八度的聲音, 輪到小小螞蟻的戲, 可以用纖細微弱表現。 小朋友還可以適時加入, 自己替這些角色配上聲音音樂、甚至動作。 事實上, 故事情節本身就是很好的啟發工具, 啟發孩子對不同知覺的感受力,
Advertisiment
不要想太多
提醒爸媽, 練習全心全意沉浸在故事當中, 不要在說故事的當下, 設想或是判斷太多, 這個故事說得有沒有邏輯?孩子懂不懂?我講得吸不吸引人?是不是合常理, 倒不必用大人的眼光太過強求;小小孩的天馬行空所能接受的思緒空間, 是可以擴張到大人無法揣想的。 觀察孩子的聆聽反應是必要的, 但爸媽無須太過緊張擔心自己說得不夠生動。 首先讓自己完完全全進入故事的情緒之中, 這樣的感染力將會很大唷。
適時打斷孩子的疑問 有時, 孩子會有很多疑問, 「為什麼會…”, 或者會急著發表自己的經驗,
Advertisiment
一遍又一遍
當孩子要求你說同樣的故事, 一遍又一遍, 可別失去耐心唷。 這表示他終於遇見一個, 他懂得、也被懂得的故事夥伴啊, 其中有著奇妙的情感和學習, 正在發酵呢。 這當然也表示, 說著這個故事的爸爸媽媽, 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小小的心。 加油, 親愛的爸媽!
說故事的語言
很多大人一想到要和孩子說故事就頭大,
Advertisiment
以目前孩子認知範圍的來創造生活情境故事
情境一:周日當爸爸再家而媽媽去買菜時, 孩子說要找媽媽………
有一個小朋友叫小和, 他的媽媽不見了, 他開始從家裡找起, 先找一下房間, 沒有耶!再找一下儲藏室, 沒有耶!再找一下書房, 沒有耶!媽媽會不會學愛麗絲夢遊仙境喝了什麼東西變小了, 再找一下抽屜, 沒有耶!再找一下垃圾桶, 媽媽不會當垃圾丟了吧!…………… (請孩子認真找一找)。
透過故事讓孩子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情境二:孩子總是貪玩電腦或看電視太晚, 第二天趕上學總是睡眠不足。
小力是一個對完很認真的小朋友, 但是他都玩到很晚, 從太陽升起他就開始不停找玩的玩具,
Advertisiment
說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心靈:*學習語言的運用。
*無形傳達的生活教育。
*練習思考和建立生活價值觀。
*促進親子關係。
*提升孩子文化氣息。
說故事的重點
1. 說故事要讓孩子和你分享一種在幻想, 有趣的境界中,單純的娛樂效果,不要在孩子聽完故事,加上說教,讓孩子覺得無趣,幾個孩子一起聽可以加強互動的趣味。
2. 買來唸給孩子聽的書,就是學習工具,嬰幼兒可以選立體書、塑膠書、厚紙版書,3-6 歲就讓他翻書,一邊學看字,孩子偶而弄破書不要責駡,反而要示範依次正確的使用方法。
3. 和孩子一起腦力激蕩。
全家一起讀書的時間
你是不是固定某個鐘點,沒有電視、沒有電話、沒有家事,留給自己和孩子讀書、說話的時間?你會不會固定某個下午,沒有應酬、沒有公事、沒有雜務,帶著自己和孩子一同漫遊在書中?
睡前床邊故事,對小小孩來說,會是很舒適、很溫暖的經驗。
影片中,最窩心的鏡頭,莫過於夜裡熄燈前,爸媽坐在孩子床邊,共同遇見那個熟悉主角,然後互親臉頰、互道晚安。你的小寶寶,有沒有這樣的幸福?孩子玩樂一整天,睡前,最容易安靜下來,進入爸媽口中緩緩敘述的天方夜譚。尤其,溫暖貼心、甚至是孩子自己可以倒背如流的晚安小故事,最讓他感到放心,還能安撫一天中興奮、緊張、充滿刺激的各種情緒。
這個共讀片刻,對鎮日面對新事物、新面孔或新學習的小小孩來說,是可以全然放心、沒有任何顧慮的。爸媽不會因為其他人、其他事情而將自己拋下;爸媽會守著自己入眠、趕走所有嚇人的黑夜怪物。
每天撥出半小時,和大一點的孩子一起享受共讀時光。
即使是大一點的孩子,會自己看書了,閱讀,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課。每天若能固定撥出二、三十分鐘,將家裡某個角落打點得平和、溫暖,輕輕的音樂、柔柔的光線;無須每個人都正襟危坐,也不必規定讀些什麼,就是安安靜靜地,看書、或是說故事分享。親子可以共同進入一個故事,也可以各自尋覓所好;就像每天固定的卡通時段,只要能夠透過這個機會,引領孩子進入另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享受充分的自在、專注,他自然就會每天期待、甚至主動為大家佈置這小角落,提醒你,時間到了! 時間不必太長、形式可以多樣。
說故事給小小孩聽時,儘量別再找太過冒險、驚嚇、或讓太多想像、甚至會讓小孩害怕的情節。如果他今天心情不好、想要略過今天的閱讀活動,就不要勉強。如果孩子總是要求你說同樣的故事,既然他百聽不厭,那就再說一回吧。哪天爸媽孩子精神體力都不錯,穿插新鮮的話題;或是偶爾帶著孩子上書店挑選最新作品,相信孩子都會十分樂意。
提醒爸媽,時間不必太長!別抱怨孩子不夠專心、總是聽不完一整篇故事。畢竟孩子的專注能力還是有限,眼睛、體力也不能太過負荷,一旦超過極限,彼此的不耐反而容易成為閱讀樂趣的殺手。當大孩子沉浸在書中世界時,也不要任意地打斷他,更別急著在故事結局出現、放下書時,立即問他「書上說什麼?”這個過程,不就是要讓全家人都輕輕鬆松的,自由交談、幻想,因為這是故事時間呀。就利用這段共處,讓自己的繁瑣沉澱、也讓孩子放鬆弛騁。
請爸媽別偷懶,記得自己和孩子間的這個小約定!只要你也認為這是重要的,願意全心全意保留這段專屬你、孩子與故事的交流,全家人一起閱讀的美好經驗就是另一種幸福。
全家一起讀書的地方
在家裡,有沒有一個角落,是專門給「故事精靈”的?讓孩子愛書之前,先讓孩子愛上說故事的氣氛、一家人一起讀書的環境吧,那是支持他繼續尋找閱讀趣味的重要經驗。而這個小角落,需要爸媽的慧心,好好構思、營造。
隨手可得
在家中,找一個可以擺書的地方。記得,這些書必須要安置在孩子容易看見、並且伸手可得的地方;無論是一層櫃子、一紙箱子,只要配合孩子的高度和伸展範圍,就可以是孩子的藏書中心。客廳、書房、臥室、甚至是餐廳廚房也都可以加以安排。儘量讓孩子能夠輕鬆自在地、三不五時地翻到這些大大小小作品,他還能因為自己突然發現「哦,有新書呢!”「咦,這是什麼?”而感到興奮。 溫暖的空氣
這個具體的「純書”空間,是開放的、乾淨的、新鮮的。它容易讓孩子進入,卻也和家裡其他活動場所有些許區隔。光線足夠,但不要太過強烈。舒適的靠墊、小桌椅、加上和書中人物相呼應的可愛玩偶的加入,都是這個故事小角落的關鍵元素。偶爾換換這裡擺設、桌布的顏色、氣味,也是維持孩子的新鮮感的方式。
一家人的
讓這個角落,有孩子自己的感覺。他可以決定放哪些書、怎麼排列;他可以選擇今晚讀哪一本書、坐在哪兒。如果孩子能夠「今天亮這本的封面”、「明天擺那本在上面”如此隨意地安排書的位置、轉換書櫃的味道風格,相信這個角落,將會吸引他、使他沉醉、有空就來坐坐的。 百寶箱
另外,再準備一本小小的手記、彩色鉛筆、色紙白紙…吧。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的想像、體會、創造力不只限於書中的文字與圖案。這個能讓孩子的心沉澱、也馳騁的角落,事實上,就是他自己的故事場景。此時,爸媽若也能同時提供足夠的寶貝工具,陪著孩子延伸許多的想、許多的心願,你將發現這裡不僅僅紀錄孩子閱讀過程,還有許多的對話、滿滿的成長和幸福。
不論說書、聽書、看書、讀書,甚至寫書,為孩子保留一個可以天天見面、願意時時報到的小小方塊,讓他盡情建立自己與書、以及閱讀經驗之間的感情。一旦這個角落收藏了全家一起讀書的豐富,它也就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個精采。
一起說故事
許多爸媽都已經知道,經常和寶寶說話,對他的語言發展會有正面影響;但是,有些大人卻因為自身沒有愛說話的習慣、有些則是缺少和小寶寶相處的經驗而不知所措,正苦於找尋「和寶寶交談的話題”,苦思究竟該說些什麼好呢?
如果這也是你的煩惱,可以嘗試唸唸故事書喔。
這些可愛新鮮的繪本買來,並不是交給寶寶自己玩玩,就算完成任務的;帶著孩子一起唸書,才是真正的樂趣所在。聆聽,是這個階段寶寶最擅長、也最容易吸收的方式。不論是精采的情節、對話、或是插畫色彩,都必須透過寶寶所熟悉的爸媽的聲音,來引導他學會專注聆聽並且感受。尤其,0-3歲孩子的每一回感受都將是他新的經驗,即使唸同一個故事,他都可以在重複朗讀的過程中,逐漸懂得文字、語音和表達的關係,也進一步瞭解內容、進而體會、預測然後欣賞。甚至會說話之後,還能主動加入新的情節對話呢。
增加生活字彙理解力
當寶寶說出第一個字、第一句話之前,他其實已經有能力聽懂許多詞彙、以及說話者背後的情緒和意圖。早期的讀書語言經驗,將成為他開始說話、嘗試表達的重要資料庫。許多專家指出,讓孩子多多接觸書本,可以增加他的字彙量和語言使用能力,雖然學會認字或學會用對句子,對這個年齡的寶寶而言,還是稍嫌早了些。若為促進語言發展,爸媽可以將故事中的語詞和生活事物相連結,像是「你看,這只小黃狗好像昨天故事裡的那只,牠是不是…”從簡單的日常詞彙開始,生活中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素材。
念故事,因為這裡藏著許多美麗的語言。
一本好的故事繪本,不只是文字而已。其中的韻味,確實可以一讀又讀之後,慢慢體味。聽故事可以感受到聲音和語言的美麗,這也是讓孩子樂於接近書接近故事的重要誘因。同時,寶寶的感覺經驗是整體、敏銳的,傾聽之中,他將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聲音的世界。而作家精練的口語,加上爸媽細膩的心思,每一本繪本都可以延展出最有力道、最動人的語言魅力。於是,寶寶最早接觸到的語言,也將是最有味道的。
目前坊間的繪本很多,其中也為爸媽做好相當完整的分齡與分類,因此,找到一本唸來好聽、自己喜歡、適合寶寶年齡、配合生活情境、還能夠提供孩子發展需要的故事書,其實並不難。就花點時間,培養與孩子一起說故事的默契與樂趣吧,你們之間的獨特感受和美麗的語言故事,是一家人才享有的愛的經驗呢。
4.介紹概念的圖畫書
除了認識具體的事物之外,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歲左右的幼兒也開始學習抽象的概念,例如分類、顏色、形狀、空間、數位、相反詞等。父母在選擇概念類的圖畫書時,需要注意這些概念是否以貼近幼兒的方式呈現,例如幼兒是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與歸納來學習,因此在介紹大、小、遠、近之類的概念時,需以日常可實際接觸到的事物、場所來作說明。
不只是說故事!
曾經很多次在書店裡見到類似的景象:媽媽抱著孩子念故事書,但是孩子似乎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幾次想要動手去翻閱其他的畫面,又被媽媽翻回來。再更激烈一點的媽媽甚至會輕輕打孩子的手心:「你給我專心一點!”或許這些媽媽認為訓練孩子能專心聽一篇故事是最重要的,但事實上,只是單方面的念完一本故事書,對孩子來說有多少的好處,實在是未知數。只是接收訊息而沒有互動、不能隨著孩子的需要而調整,那麼雖然是花了時間陪孩子說故事,卻和放錄音帶給孩子聽的效果相差不多。
故事該怎麼說?
對爸媽來說是「說故事”,對孩子來說,他們可是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感官在學習呢!他會看故事書的文字和圖片,觀看插畫中各種角色的表情,會聽爸媽講話的語氣,腦子裡還一面思量著故事的情節。因此說故事的方式愈活潑愈好,常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故事,說的、唱的、演戲的,甚至有時候孩子思考問題太入神,故事沒說完也沒關係。
與孩子討論故事
爸媽可以回應孩子的問題,鼓勵他說說自己的看法,舉例來說,講到小紅帽遇見大野狼的時候,問「外婆你怎麼眼睛變得那麼大?”孩子很可能哈哈大笑說,「小紅帽怎麼分不出來大野狼跟祖母長的不一樣呢!?”爸媽就可以反問孩子說,「對啊,我們來想想看野狼和人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恰到好處的問題能激發孩子去觀察、整理自己的記憶,並且訓練有系統地表達。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就能將腦中零碎的概念,逐漸架構成完整的認知系統了。甚至比較大一點的孩子,已經具備較高的社會情緒能力,也可以針對故事中的情節分享他們的想法:「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作呢?”也可以與孩子生活當中類似的情境相結合,給予孩子適當的機會教育和品德教育。
說故事最忌一板一眼 最後要提醒爸媽,在愉快氣氛中跟孩子說故事,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的。尤其學齡前期的孩子比較不容易隱藏他們的思考過程,當他有什麼疑問或見解,一定是很快就發表出來!如果爸媽沒有多點耐心聽他講完自己的看法,板起臉孔來指責他不該打斷爸媽說話,就相當掃興囉!不僅傷害親子關係,幾次經驗下來,孩子很可能就不敢再多說什麼,更扼殺了他發揮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機會唷!
如何延伸說故事的趣味性
通常,您是說完一本故事書,就把書合起來呢,還是繼續和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感動或經歷當中?許多爸媽,都會想要讓一本故事書或說故事時間,能夠產生「最大的效益”,那麼,如何才能將故事說得「很有意義”呢?
話故事,畫故事
即使是看著圖畫書,聽故事的時候,小朋友都會在他的心裡,勾勒出另一個不同顏色世界。故事裡的人長什麼樣、住什麼屋、如何哭如何笑…,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詮釋。那就畫出來吧。塗鴉,是學齡前孩子表達心思想法的重要方式,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心裡另一個場景,畫出來,邊畫邊說,邊說邊畫。
記得,爸媽千萬不要在一旁「出主意”唷,「你這樣畫不對啦”、「這怎麼會是這樣”;就慢慢地等孩子畫完、說完吧。故事的精采,早已在孩子的心中有著屬於他的炫麗,他自己知道故事該怎麼進行下去。
一起表演 帶領孩子熟悉情節、體會角色,表演,是很容易引導他進入故事的途徑。說完故事之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不同角色的扮演,彼此輪流分配,將故事中不同人物活生生地演出來。若想增加表演趣味,你可以根據情節需要製作簡單的道具、利用玩偶一起扮演;甚至在流程中,「故意”說錯臺詞、表錯情,孩子會很正直地指導你,「故事書不是這樣說的啦”;如此,你還可以知道究竟孩子理解這個故事有多少呢。 和孩子延伸討論想像
「你喜不喜歡這個故事啊?”「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嗎?”「為什麼故事最後會…?”問這類關於故事情節的問題,可能是許多爸爸媽媽經常在說完故事後,會和孩子一起討論的。這確實是延伸故事的趣味和情意的一種好方式。當小朋友完完全全進入故事的境界當中時,這樣的延伸、體會書中的情感對話,其實並不困難。現在也有許多故事,留下開放結局的空間,供大小讀者們進一步揣想、發揮。
只是提醒爸媽,此時,教訓道理心得,並非小小孩聽故事聽得入迷的主要誘因。問問題時,別給孩子預設任何的正確答案,尤其當你問的是一些與孩子自身情緒、經驗或角色相關的問題,例如:「你最喜歡故事裡的哪一個人?”或是「你覺得自己最像哪一個主角?”「你想不想和王子一樣…”…誰說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一定是邪惡的?誰說沒有小朋友會喜歡白雪公主中的巫婆皇后?這些屬於孩子本身的好惡和感覺,需要爸媽細細的聆聽,需要爸媽真誠的肯定同理,即使是小小孩,也會給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觀察和理由的。 和孩子的生活連結
就算是神話、幻想故事,也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發生作用-這就要看爸媽說故事之後,能否將故事導入孩子生活的功力了。許多故事,其實傳達的是一種心情、一種困境的解決、一種轉換想法的方式。爸媽可以用不同的故事,為孩子說明-什麼是分享、什麼是同情、憤怒、什麼是忌妒和羡慕的感覺;也可以用故事引導孩子聯想自己身邊人事物的點點滴滴,聯想生活中曾經遇見的困難或衝突。
「這和…像不像”、「對了,上次你不是就像故事裡的…”、「如果你有這些困難,你會…”、「媽媽有一次就是這樣啊…”,這樣的發想和連結,會讓孩子有更多的發現,發現故事的精神、也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像故事一樣! 故事,可以說、可以問、可以玩、可以演、可以畫,可以增添許許多多親子之間的話題和瞭解。這樣,就是「最大的效益”、「很有意義”了吧。你覺得呢?[/color]
(媽咪愛嬰網——您的育兒指導專家!
有趣的境界中,單純的娛樂效果,不要在孩子聽完故事,加上說教,讓孩子覺得無趣,幾個孩子一起聽可以加強互動的趣味。2. 買來唸給孩子聽的書,就是學習工具,嬰幼兒可以選立體書、塑膠書、厚紙版書,3-6 歲就讓他翻書,一邊學看字,孩子偶而弄破書不要責駡,反而要示範依次正確的使用方法。
3. 和孩子一起腦力激蕩。
全家一起讀書的時間
你是不是固定某個鐘點,沒有電視、沒有電話、沒有家事,留給自己和孩子讀書、說話的時間?你會不會固定某個下午,沒有應酬、沒有公事、沒有雜務,帶著自己和孩子一同漫遊在書中?
睡前床邊故事,對小小孩來說,會是很舒適、很溫暖的經驗。
影片中,最窩心的鏡頭,莫過於夜裡熄燈前,爸媽坐在孩子床邊,共同遇見那個熟悉主角,然後互親臉頰、互道晚安。你的小寶寶,有沒有這樣的幸福?孩子玩樂一整天,睡前,最容易安靜下來,進入爸媽口中緩緩敘述的天方夜譚。尤其,溫暖貼心、甚至是孩子自己可以倒背如流的晚安小故事,最讓他感到放心,還能安撫一天中興奮、緊張、充滿刺激的各種情緒。
這個共讀片刻,對鎮日面對新事物、新面孔或新學習的小小孩來說,是可以全然放心、沒有任何顧慮的。爸媽不會因為其他人、其他事情而將自己拋下;爸媽會守著自己入眠、趕走所有嚇人的黑夜怪物。
每天撥出半小時,和大一點的孩子一起享受共讀時光。
即使是大一點的孩子,會自己看書了,閱讀,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課。每天若能固定撥出二、三十分鐘,將家裡某個角落打點得平和、溫暖,輕輕的音樂、柔柔的光線;無須每個人都正襟危坐,也不必規定讀些什麼,就是安安靜靜地,看書、或是說故事分享。親子可以共同進入一個故事,也可以各自尋覓所好;就像每天固定的卡通時段,只要能夠透過這個機會,引領孩子進入另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享受充分的自在、專注,他自然就會每天期待、甚至主動為大家佈置這小角落,提醒你,時間到了! 時間不必太長、形式可以多樣。
說故事給小小孩聽時,儘量別再找太過冒險、驚嚇、或讓太多想像、甚至會讓小孩害怕的情節。如果他今天心情不好、想要略過今天的閱讀活動,就不要勉強。如果孩子總是要求你說同樣的故事,既然他百聽不厭,那就再說一回吧。哪天爸媽孩子精神體力都不錯,穿插新鮮的話題;或是偶爾帶著孩子上書店挑選最新作品,相信孩子都會十分樂意。
提醒爸媽,時間不必太長!別抱怨孩子不夠專心、總是聽不完一整篇故事。畢竟孩子的專注能力還是有限,眼睛、體力也不能太過負荷,一旦超過極限,彼此的不耐反而容易成為閱讀樂趣的殺手。當大孩子沉浸在書中世界時,也不要任意地打斷他,更別急著在故事結局出現、放下書時,立即問他「書上說什麼?”這個過程,不就是要讓全家人都輕輕鬆松的,自由交談、幻想,因為這是故事時間呀。就利用這段共處,讓自己的繁瑣沉澱、也讓孩子放鬆弛騁。
請爸媽別偷懶,記得自己和孩子間的這個小約定!只要你也認為這是重要的,願意全心全意保留這段專屬你、孩子與故事的交流,全家人一起閱讀的美好經驗就是另一種幸福。
全家一起讀書的地方
在家裡,有沒有一個角落,是專門給「故事精靈”的?讓孩子愛書之前,先讓孩子愛上說故事的氣氛、一家人一起讀書的環境吧,那是支持他繼續尋找閱讀趣味的重要經驗。而這個小角落,需要爸媽的慧心,好好構思、營造。
隨手可得
在家中,找一個可以擺書的地方。記得,這些書必須要安置在孩子容易看見、並且伸手可得的地方;無論是一層櫃子、一紙箱子,只要配合孩子的高度和伸展範圍,就可以是孩子的藏書中心。客廳、書房、臥室、甚至是餐廳廚房也都可以加以安排。儘量讓孩子能夠輕鬆自在地、三不五時地翻到這些大大小小作品,他還能因為自己突然發現「哦,有新書呢!”「咦,這是什麼?”而感到興奮。 溫暖的空氣
這個具體的「純書”空間,是開放的、乾淨的、新鮮的。它容易讓孩子進入,卻也和家裡其他活動場所有些許區隔。光線足夠,但不要太過強烈。舒適的靠墊、小桌椅、加上和書中人物相呼應的可愛玩偶的加入,都是這個故事小角落的關鍵元素。偶爾換換這裡擺設、桌布的顏色、氣味,也是維持孩子的新鮮感的方式。
一家人的
讓這個角落,有孩子自己的感覺。他可以決定放哪些書、怎麼排列;他可以選擇今晚讀哪一本書、坐在哪兒。如果孩子能夠「今天亮這本的封面”、「明天擺那本在上面”如此隨意地安排書的位置、轉換書櫃的味道風格,相信這個角落,將會吸引他、使他沉醉、有空就來坐坐的。 百寶箱
另外,再準備一本小小的手記、彩色鉛筆、色紙白紙…吧。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的想像、體會、創造力不只限於書中的文字與圖案。這個能讓孩子的心沉澱、也馳騁的角落,事實上,就是他自己的故事場景。此時,爸媽若也能同時提供足夠的寶貝工具,陪著孩子延伸許多的想、許多的心願,你將發現這裡不僅僅紀錄孩子閱讀過程,還有許多的對話、滿滿的成長和幸福。
不論說書、聽書、看書、讀書,甚至寫書,為孩子保留一個可以天天見面、願意時時報到的小小方塊,讓他盡情建立自己與書、以及閱讀經驗之間的感情。一旦這個角落收藏了全家一起讀書的豐富,它也就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個精采。
一起說故事
許多爸媽都已經知道,經常和寶寶說話,對他的語言發展會有正面影響;但是,有些大人卻因為自身沒有愛說話的習慣、有些則是缺少和小寶寶相處的經驗而不知所措,正苦於找尋「和寶寶交談的話題”,苦思究竟該說些什麼好呢?
如果這也是你的煩惱,可以嘗試唸唸故事書喔。
這些可愛新鮮的繪本買來,並不是交給寶寶自己玩玩,就算完成任務的;帶著孩子一起唸書,才是真正的樂趣所在。聆聽,是這個階段寶寶最擅長、也最容易吸收的方式。不論是精采的情節、對話、或是插畫色彩,都必須透過寶寶所熟悉的爸媽的聲音,來引導他學會專注聆聽並且感受。尤其,0-3歲孩子的每一回感受都將是他新的經驗,即使唸同一個故事,他都可以在重複朗讀的過程中,逐漸懂得文字、語音和表達的關係,也進一步瞭解內容、進而體會、預測然後欣賞。甚至會說話之後,還能主動加入新的情節對話呢。
增加生活字彙理解力
當寶寶說出第一個字、第一句話之前,他其實已經有能力聽懂許多詞彙、以及說話者背後的情緒和意圖。早期的讀書語言經驗,將成為他開始說話、嘗試表達的重要資料庫。許多專家指出,讓孩子多多接觸書本,可以增加他的字彙量和語言使用能力,雖然學會認字或學會用對句子,對這個年齡的寶寶而言,還是稍嫌早了些。若為促進語言發展,爸媽可以將故事中的語詞和生活事物相連結,像是「你看,這只小黃狗好像昨天故事裡的那只,牠是不是…”從簡單的日常詞彙開始,生活中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素材。
念故事,因為這裡藏著許多美麗的語言。
一本好的故事繪本,不只是文字而已。其中的韻味,確實可以一讀又讀之後,慢慢體味。聽故事可以感受到聲音和語言的美麗,這也是讓孩子樂於接近書接近故事的重要誘因。同時,寶寶的感覺經驗是整體、敏銳的,傾聽之中,他將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聲音的世界。而作家精練的口語,加上爸媽細膩的心思,每一本繪本都可以延展出最有力道、最動人的語言魅力。於是,寶寶最早接觸到的語言,也將是最有味道的。
目前坊間的繪本很多,其中也為爸媽做好相當完整的分齡與分類,因此,找到一本唸來好聽、自己喜歡、適合寶寶年齡、配合生活情境、還能夠提供孩子發展需要的故事書,其實並不難。就花點時間,培養與孩子一起說故事的默契與樂趣吧,你們之間的獨特感受和美麗的語言故事,是一家人才享有的愛的經驗呢。
4.介紹概念的圖畫書
除了認識具體的事物之外,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歲左右的幼兒也開始學習抽象的概念,例如分類、顏色、形狀、空間、數位、相反詞等。父母在選擇概念類的圖畫書時,需要注意這些概念是否以貼近幼兒的方式呈現,例如幼兒是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與歸納來學習,因此在介紹大、小、遠、近之類的概念時,需以日常可實際接觸到的事物、場所來作說明。
不只是說故事!
曾經很多次在書店裡見到類似的景象:媽媽抱著孩子念故事書,但是孩子似乎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幾次想要動手去翻閱其他的畫面,又被媽媽翻回來。再更激烈一點的媽媽甚至會輕輕打孩子的手心:「你給我專心一點!”或許這些媽媽認為訓練孩子能專心聽一篇故事是最重要的,但事實上,只是單方面的念完一本故事書,對孩子來說有多少的好處,實在是未知數。只是接收訊息而沒有互動、不能隨著孩子的需要而調整,那麼雖然是花了時間陪孩子說故事,卻和放錄音帶給孩子聽的效果相差不多。
故事該怎麼說?
對爸媽來說是「說故事”,對孩子來說,他們可是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感官在學習呢!他會看故事書的文字和圖片,觀看插畫中各種角色的表情,會聽爸媽講話的語氣,腦子裡還一面思量著故事的情節。因此說故事的方式愈活潑愈好,常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故事,說的、唱的、演戲的,甚至有時候孩子思考問題太入神,故事沒說完也沒關係。
與孩子討論故事
爸媽可以回應孩子的問題,鼓勵他說說自己的看法,舉例來說,講到小紅帽遇見大野狼的時候,問「外婆你怎麼眼睛變得那麼大?”孩子很可能哈哈大笑說,「小紅帽怎麼分不出來大野狼跟祖母長的不一樣呢!?”爸媽就可以反問孩子說,「對啊,我們來想想看野狼和人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恰到好處的問題能激發孩子去觀察、整理自己的記憶,並且訓練有系統地表達。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就能將腦中零碎的概念,逐漸架構成完整的認知系統了。甚至比較大一點的孩子,已經具備較高的社會情緒能力,也可以針對故事中的情節分享他們的想法:「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作呢?”也可以與孩子生活當中類似的情境相結合,給予孩子適當的機會教育和品德教育。
說故事最忌一板一眼 最後要提醒爸媽,在愉快氣氛中跟孩子說故事,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的。尤其學齡前期的孩子比較不容易隱藏他們的思考過程,當他有什麼疑問或見解,一定是很快就發表出來!如果爸媽沒有多點耐心聽他講完自己的看法,板起臉孔來指責他不該打斷爸媽說話,就相當掃興囉!不僅傷害親子關係,幾次經驗下來,孩子很可能就不敢再多說什麼,更扼殺了他發揮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機會唷!
如何延伸說故事的趣味性
通常,您是說完一本故事書,就把書合起來呢,還是繼續和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感動或經歷當中?許多爸媽,都會想要讓一本故事書或說故事時間,能夠產生「最大的效益”,那麼,如何才能將故事說得「很有意義”呢?
話故事,畫故事
即使是看著圖畫書,聽故事的時候,小朋友都會在他的心裡,勾勒出另一個不同顏色世界。故事裡的人長什麼樣、住什麼屋、如何哭如何笑…,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詮釋。那就畫出來吧。塗鴉,是學齡前孩子表達心思想法的重要方式,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心裡另一個場景,畫出來,邊畫邊說,邊說邊畫。
記得,爸媽千萬不要在一旁「出主意”唷,「你這樣畫不對啦”、「這怎麼會是這樣”;就慢慢地等孩子畫完、說完吧。故事的精采,早已在孩子的心中有著屬於他的炫麗,他自己知道故事該怎麼進行下去。
一起表演 帶領孩子熟悉情節、體會角色,表演,是很容易引導他進入故事的途徑。說完故事之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不同角色的扮演,彼此輪流分配,將故事中不同人物活生生地演出來。若想增加表演趣味,你可以根據情節需要製作簡單的道具、利用玩偶一起扮演;甚至在流程中,「故意”說錯臺詞、表錯情,孩子會很正直地指導你,「故事書不是這樣說的啦”;如此,你還可以知道究竟孩子理解這個故事有多少呢。 和孩子延伸討論想像
「你喜不喜歡這個故事啊?”「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嗎?”「為什麼故事最後會…?”問這類關於故事情節的問題,可能是許多爸爸媽媽經常在說完故事後,會和孩子一起討論的。這確實是延伸故事的趣味和情意的一種好方式。當小朋友完完全全進入故事的境界當中時,這樣的延伸、體會書中的情感對話,其實並不困難。現在也有許多故事,留下開放結局的空間,供大小讀者們進一步揣想、發揮。
只是提醒爸媽,此時,教訓道理心得,並非小小孩聽故事聽得入迷的主要誘因。問問題時,別給孩子預設任何的正確答案,尤其當你問的是一些與孩子自身情緒、經驗或角色相關的問題,例如:「你最喜歡故事裡的哪一個人?”或是「你覺得自己最像哪一個主角?”「你想不想和王子一樣…”…誰說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一定是邪惡的?誰說沒有小朋友會喜歡白雪公主中的巫婆皇后?這些屬於孩子本身的好惡和感覺,需要爸媽細細的聆聽,需要爸媽真誠的肯定同理,即使是小小孩,也會給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觀察和理由的。 和孩子的生活連結
就算是神話、幻想故事,也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發生作用-這就要看爸媽說故事之後,能否將故事導入孩子生活的功力了。許多故事,其實傳達的是一種心情、一種困境的解決、一種轉換想法的方式。爸媽可以用不同的故事,為孩子說明-什麼是分享、什麼是同情、憤怒、什麼是忌妒和羡慕的感覺;也可以用故事引導孩子聯想自己身邊人事物的點點滴滴,聯想生活中曾經遇見的困難或衝突。
「這和…像不像”、「對了,上次你不是就像故事裡的…”、「如果你有這些困難,你會…”、「媽媽有一次就是這樣啊…”,這樣的發想和連結,會讓孩子有更多的發現,發現故事的精神、也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像故事一樣! 故事,可以說、可以問、可以玩、可以演、可以畫,可以增添許許多多親子之間的話題和瞭解。這樣,就是「最大的效益”、「很有意義”了吧。你覺得呢?[/color]
(媽咪愛嬰網——您的育兒指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