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管狼爸還是羊爸教育切忌標籤化!

日前有教育部官員對“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進行駁斥, 認為這些方式“應該休矣”。 我一直以為, 無論是“狼爸”、“虎媽”還是後來趕趟兒出現的“貓爸”、“羊爸”, 更多的只是炒作的噱頭。 如果有家長一定要在這些選項中分出勝負、對錯, 那可真是糊塗蟲。 而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官員, 如果一定要把這些用動物命名的個案標籤化、模式化, 並煞有介事地分析、激辯, 那也是浪費表情。

在資訊爆炸的互聯網時代, 要想吸引眾人眼光並引發爭論, 和緩的敘事和周全的邏輯推理是很難行得通的。 於是, 簡單、誇張、傾向鮮明甚至片面、極端的表述,

Advertisiment
成為吸引大眾注意力的手段之一。 這種手法用在娛樂新聞上或可博人一笑, 但施于本應嚴肅應對, 對個人和社會影響甚巨的教育命題上, 卻是很悲哀的事情。

其實如果大家願意略為思考, 對於所謂“狼爸”、“羊爸”等教育模式的紛爭早可輕蔑一笑。 “因材施教”, 是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的。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世界上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可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 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

遺憾的是, 在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 單一的評價模式, 簡單化、絕對化的判斷模式大行其道。 人們不願意靜下心來, 憑藉注釋和字典精讀《論語》,

Advertisiment
卻滿足于閒暇時聽聽於丹, 就覺得醍醐灌頂了。 而當這種“速食文化”入侵教育領域, 其危害可想而知。

同樣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教育學應當成為所有的人都懂得的一門科學無論教師或家長都應當懂得它。 作為一名家長, 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精力甚至智力去學習教育學, 那也請你多花時間接觸自己的孩子。 瞭解子女的優缺點, 並且有計劃、有步驟地使他們健康、全面成長。 如果實在想不出所以然, 請教身邊熟悉又有經驗的人士, 這比一字不差地遵照“狼爸”、“虎媽”的金科玉律要實惠得多。 一句話, 他人的成功經驗並非不可取, 前提是要“對症下藥”, 而這建基於家長對子女的深入瞭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