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能控制情緒的父母,孩子往往最受傷!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一位年輕的媽媽情緒失控了。 在新聞中說, 那天她帶家人去自駕游, 車內有自己的老母親和自己1歲多的孩子。 旅途中, 她與母親吵了幾句嘴, 她一氣之下將車停在高速路加速匝道上, 反鎖車門揚長而去。

此時, 室外的溫度在30度左右, 車內的溫度更是很快升高。 母親和1歲多的孩子被悶得大汗淋漓、滿臉通紅。 母親撥打著這位元媽媽的電話, 她卻一直沒有接聽。

好在高速交警及時的趕到, 在聯繫這位媽媽失敗之後, 果斷的用錘子砸碎了車窗, 把困在車內2個多小時的老人和孩子救了出來。

Advertisiment

孩子“臉被悶得通紅, 頭髮完全濕了, 眼淚已經流幹了卻還在哭著。 ”

交警最後還是聯繫到了孩子的媽媽, 這位媽媽瞭解了整個救援過程, 她自責不已, 連聲對交警表示感謝。

像這位媽媽一樣一時賭氣任性, 情緒失控, 就做事不顧後果的父母絕不僅此一例。

就在前兩天, 還有新聞報導了一位元媽媽去接6歲的兒子放學, 因為小孩子貪玩, 想要去附近的店鋪看看, 由於勸說無效, 這位媽媽就嚇唬小孩, 再不聽話媽媽就先走了。

沒想到媽媽剛走開幾秒鐘, 再回頭孩子卻消失不見了。

媽媽急忙報警, 員警又是調去監控又是協調搜索, 折騰了3個多小時, 才把獨自走失的孩子找回來。

每次看到此類新聞, 都萬幸孩子沒事。

Advertisiment
多險啊, 就差一點點, 你們就失去這個孩子了。 作為一個成年人, 作為一個孩子的父母, 無論情況多麼糟糕, 都要努力的去嘗試著成為情緒的主人, 因為一旦做了情緒的奴隸, 對孩子不斷的威脅暴怒恐嚇, 甚至把與他人結怨產生的怒氣都牽連到孩子身上, 那將會極大的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也極為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

結果必然是, 父母認為已經為子女付出了一切, 而子女卻不領情, 總是覺得與父母之間難以親密, 難以溝通。 而所謂的“白眼狼”, 往往是父母受制于情緒的苦果。

前面提到兩位媽媽雖然任性且情緒化, 卻還可以說是幸運的, 由於警方的及時幫忙, 最終還是沒有釀成大禍。 日後也有無數的機會享受親子之樂,

Advertisiment
但並不是所有的暴怒都有被原諒的機會。

就在今年的5月4號, 有一位27歲的媽媽同樣情緒失控了。

4號晚上, 她為3歲的兒子做好了晚飯, 叫孩子過來吃。 可是兒子貪玩磨蹭, 叫了幾次都沒有理睬媽媽。

這讓這位年輕的媽媽十分惱怒, 她一氣之下把兒子叫到廁所, 採取打耳光、踹腹部的方式對兒子進行毆打教訓, 不料兒子隨即出現了鼻腔流血、手腳冰涼, 神志不清等症狀。

看到兒子這樣, 媽媽心痛後悔不已, 她採取了割腕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愧疚。

這位媽媽的表嫂回家後發現母子二人的情況, 把母子送到醫院。 孩子搶救無效, 母親住院治療, 並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這個可憐的孩子才只有3歲, 就因為一口飯的事兒,

Advertisiment
就因為媽媽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他的生命就此定格。

這個媽媽有錯該罰是肯定的, 但是一個母親把孩子撫養到3歲, 在孩子出事之後願意以命相抵, 說這個媽媽十惡不赦, 對孩子心腸歹毒, 我覺得似乎有失公平, 只能說衝動是魔鬼, 壞情緒是魔鬼, 你不控制它, 她便吞噬你。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永遠是溫暖的小天使, 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的時候, 生氣是人之常情, 甚至是人之本能。 但是身為父親母親, 卻一定要對這種壞情緒有所警惕。

一時生氣說出口的話, 一時憤怒打下去的巴掌, 最後都可能讓我們的孩子身心遍體鱗傷。 而這, 肯定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曾經有位爸爸說, 自己也知道最好的情緒, 應該留給家人。 但是大道理都懂,

Advertisiment
就是當脾氣一上來, 就控制不住自己。

甚至有時候, 非要把犯錯的孩子扯過來, 打屁股兩巴掌才好受。 事後想想, 又覺得沒必要, 是自己做的不對。 很難過。

其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 我想關鍵就是看父母如何疏導和排解。

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提早觀察

見過一位媽媽逼著孩子穿絨衣, 孩子說想穿襯衫, 雙方就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媽媽從孩子哪次少穿衣服感冒開始嘮叨, 一直說到孩子學習不用心, 幹什麼都不行, 還死強, 孩子則頂撞媽媽說媽媽什麼都不懂, 希望媽媽什麼都別管。

雙方各不退讓, 最後媽媽對孩子大吼, 愛穿不穿, 不穿滾出去。

我們常常把壞情緒叫做“怒火”。 多數時候, 大火不是一下子就爆發起來的。 而是先有零星的火星,隨後發展成火苗,經過風吹助燃,最後才越燒越旺,成為一場災難的。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火,父母對孩子的怒火也是同理。如果媽媽可以早一點察覺到怒火的火星,就可以提前把這場大火撲滅。

冷不冷,是孩子的事情,擔心孩子可以幫孩子帶一件衣服,或者讓孩子凍一次,讓他為自己的任性負責任,都遠比翻舊賬,撂狠話這樣火上澆油,激化矛盾強得多。

當父母願意及早觀察、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很多爭吵,都會隨之消失。

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網上有個段子,說在覺得被孩子氣的快要崩潰時,一定要控制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氣沉丹田修煉內功,穩固親情的小船穩步向前:

做到一哄二親三擁抱

心中默念這娃是我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這基因是我遺傳的,是我遺傳的,是我遺傳的!!!

如果發現其實是遺傳了她爹的,想要火冒三丈的時候,

也請心中默念娃她爹是我選的,我選的,我選的!!!

我活該,我活該,我活該!!!

段子是為了博人一笑,但卻不是毫無道理。當覺得情緒馬上就要爆發出來的時候,心中默默從1數到10,或者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很生氣,現在要去平靜一下情緒,再找個安靜的地方冷靜冷靜,都是非常好的辦法。

發怒,大吼,解決不了本質上的問題。真的好的教育,一定要求父母有足夠的耐心不可。只有自己冷靜下來了,才不至於失手釀成大錯。

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減少矛盾產生

同樣是孩子磨蹭不吃飯,被情緒控制的父母會經常責駡孩子,甚至粗暴的打罵孩子,但是理智的父母,會讓孩子明白,吃飯,不是父母要去求著他完成的事情,而是他自己要主動需求的事情。

這些時候,就顯示出規矩和計畫的重要性。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回應父母的呼喊是基本的禮貌,叫了幾次,聽到了卻不回應是不對的。相應懲罰可以是不准看電視或者不准玩某種玩具。吃飯需要按時。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商量。確定自己不吃飯,那麼要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父母在家為孩子立下相應的規矩,孩子就會懂得應該如何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要面臨各種問題。不愛寫作業、喜歡玩遊戲、不愛吃飯等等等等,都可以通過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通過合理的共同和協商來解決。一個讓孩子認同的方案,也一定比反復的嘮叨、打罵更容易讓孩子信服。

如果已經過火,及時跟孩子溝通補救

有位朋友說他的爸爸同樣也是脾氣暴躁。他說自己兒時有一次求母親買到了一把水槍,自己一時興奮就拿著水槍到處噴水,不小心噴到了父親身上。

父親當場發火,踢了他一腳之後,還把水槍奪過來踩碎。

朋友嚇得傻了,晚上睡覺還一直不敢跟父親說話。結果第二天,父親買了一把很大的新水槍給他,跟他說下次別亂噴水了。

朋友說,這件事他一直都記得,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很暖。爸爸雖然脾氣大,愛發火,可是對他的愛是一點不少的。

朋友的爸爸在這件事上,雖然有些過火,但並沒有給孩子造成心裡的創傷和父子間的隔閡。就是因為父親及時的做了補救,他讓孩子瞭解到了他心中的所想所願。願意跟孩子溝通的父母,永遠不會真正把孩子的心弄丟。

記得在某個育兒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什麼是真正的強大媽媽?什麼不是生娃後依舊美貌,也不是邊帶娃邊寫得一手好貼,更不是一手抱孩子一手抗大米袋子的女漢子。而是在哺乳被咬、耳環被抓、換尿布被連環踢肚子、給娃洗完澡後一轉身頭髮臉床被上都是黃金便、一夜一夜一月一月無法連續睡覺後,依舊溫柔的語氣”。

不光是媽媽,爸爸也是一樣。做了父母之後最大的挑戰,有時候真不是給孩子餵奶哄睡,做飯穿衣,而是在孩子冥頑不靈、油鹽不進的時候,還能保持耐心和理性。

可是再艱難,依然要嘗試。再生氣,依然要控制。當我們被情緒支配著,我們傷害的人,正是我們自己和是我們至親的孩子。當我們反過來成為情緒的主人,我們拯救的,也是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

而是先有零星的火星,隨後發展成火苗,經過風吹助燃,最後才越燒越旺,成為一場災難的。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火,父母對孩子的怒火也是同理。如果媽媽可以早一點察覺到怒火的火星,就可以提前把這場大火撲滅。

冷不冷,是孩子的事情,擔心孩子可以幫孩子帶一件衣服,或者讓孩子凍一次,讓他為自己的任性負責任,都遠比翻舊賬,撂狠話這樣火上澆油,激化矛盾強得多。

當父母願意及早觀察、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很多爭吵,都會隨之消失。

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網上有個段子,說在覺得被孩子氣的快要崩潰時,一定要控制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氣沉丹田修煉內功,穩固親情的小船穩步向前:

做到一哄二親三擁抱

心中默念這娃是我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這基因是我遺傳的,是我遺傳的,是我遺傳的!!!

如果發現其實是遺傳了她爹的,想要火冒三丈的時候,

也請心中默念娃她爹是我選的,我選的,我選的!!!

我活該,我活該,我活該!!!

段子是為了博人一笑,但卻不是毫無道理。當覺得情緒馬上就要爆發出來的時候,心中默默從1數到10,或者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很生氣,現在要去平靜一下情緒,再找個安靜的地方冷靜冷靜,都是非常好的辦法。

發怒,大吼,解決不了本質上的問題。真的好的教育,一定要求父母有足夠的耐心不可。只有自己冷靜下來了,才不至於失手釀成大錯。

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減少矛盾產生

同樣是孩子磨蹭不吃飯,被情緒控制的父母會經常責駡孩子,甚至粗暴的打罵孩子,但是理智的父母,會讓孩子明白,吃飯,不是父母要去求著他完成的事情,而是他自己要主動需求的事情。

這些時候,就顯示出規矩和計畫的重要性。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回應父母的呼喊是基本的禮貌,叫了幾次,聽到了卻不回應是不對的。相應懲罰可以是不准看電視或者不准玩某種玩具。吃飯需要按時。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商量。確定自己不吃飯,那麼要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父母在家為孩子立下相應的規矩,孩子就會懂得應該如何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要面臨各種問題。不愛寫作業、喜歡玩遊戲、不愛吃飯等等等等,都可以通過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通過合理的共同和協商來解決。一個讓孩子認同的方案,也一定比反復的嘮叨、打罵更容易讓孩子信服。

如果已經過火,及時跟孩子溝通補救

有位朋友說他的爸爸同樣也是脾氣暴躁。他說自己兒時有一次求母親買到了一把水槍,自己一時興奮就拿著水槍到處噴水,不小心噴到了父親身上。

父親當場發火,踢了他一腳之後,還把水槍奪過來踩碎。

朋友嚇得傻了,晚上睡覺還一直不敢跟父親說話。結果第二天,父親買了一把很大的新水槍給他,跟他說下次別亂噴水了。

朋友說,這件事他一直都記得,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很暖。爸爸雖然脾氣大,愛發火,可是對他的愛是一點不少的。

朋友的爸爸在這件事上,雖然有些過火,但並沒有給孩子造成心裡的創傷和父子間的隔閡。就是因為父親及時的做了補救,他讓孩子瞭解到了他心中的所想所願。願意跟孩子溝通的父母,永遠不會真正把孩子的心弄丟。

記得在某個育兒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什麼是真正的強大媽媽?什麼不是生娃後依舊美貌,也不是邊帶娃邊寫得一手好貼,更不是一手抱孩子一手抗大米袋子的女漢子。而是在哺乳被咬、耳環被抓、換尿布被連環踢肚子、給娃洗完澡後一轉身頭髮臉床被上都是黃金便、一夜一夜一月一月無法連續睡覺後,依舊溫柔的語氣”。

不光是媽媽,爸爸也是一樣。做了父母之後最大的挑戰,有時候真不是給孩子餵奶哄睡,做飯穿衣,而是在孩子冥頑不靈、油鹽不進的時候,還能保持耐心和理性。

可是再艱難,依然要嘗試。再生氣,依然要控制。當我們被情緒支配著,我們傷害的人,正是我們自己和是我們至親的孩子。當我們反過來成為情緒的主人,我們拯救的,也是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