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時天空下著雨, 孩子問:“媽媽, 為什麼會下雨?” 媽媽說:“因為天氣太熱!”
孩子又問:“為什麼天氣熱就會下雨呢?” 媽媽又說:“因為下雨就不會熱啦!”
孩子再問:“為什麼下雨就不會熱了呢?”
媽媽說:“因為——我不知道, 不要問啦!”
吃晚飯時, 孩子問:“爸爸, 為什麼我們要吃飯?”
爸爸說:“因為我們肚子餓啦!”
孩子又問:“為什麼我們肚子會餓呢?”
爸爸又說:“因為我們做事、走路、玩都要用力氣, 所以肚子就會餓!”
孩子再問:“為什麼做事、走路、玩要用力氣呢?”
爸爸說:“你走路不用力氣的嗎?好了, 吃飯不要講話!”
洗澡時, 孩子坐在澡盆裡問:“媽媽,
Advertisiment
媽媽終於受不了了, 說:“你再問我為什麼我就打人了!”
孩子驚恐地看著母親, 眼裡都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不能問?為什麼? 孩子一連串的“為什麼”, 的確會問得大人心浮氣燥, 答不出來的時候, 就惱羞成怒, 阻止孩子繼續問下去。
學問, 學問, 就是一邊學一邊問。 孩子對他所見所接觸的事物好奇, 產生懷疑, 然後發問, 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如果孩子問的次數愈多, 問的範圍愈廣, 父母應該愈高興才是, 因為這表示孩子的腦筋靈活, 對凡事都好奇, 是個會自動自發用腦思考的聰明小孩。
可惜有很多父母, 常常因為忙碌, 或是怕孩子問個沒完沒了, 自己答不出來, 乾脆不讓他問, 省得麻煩,
Advertisiment
三四歲的孩子問的問題有時只是希望父母有反應而已, 是不是完整的標準答案, 他不會太在意, 不過父母也不能因而敷衍他, 給他一個胡說八道的答案, 有時孩子會記得一清二楚, 將來要糾正就累了。 五六歲的孩子的問題就比較有“有學問”一點了, 父母更是需要花心思, 如果答不出來, 可
以帶著他一起去找答案。 學齡後的孩子, 他的問題就更多了, 父母除了陪他找答案外, 也可以讓他自己找答案,
Advertisiment
總之, 不要拒絕孩子的問題, 也不要怕自己答不出來有損尊嚴, 主要是別讓孩子覺得他不該問問題, 他問問題是“不乖”的行為。 不管是回答他, 滿足他的好奇心, 還是陪他一起找答案或讓他自己找答案, 都能讓孩子有探索未知的精神, 這是求學問的根本, 父母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