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將孩子誤當作天才培養

望子成龍, 天下父母皆如此。 家長往往因為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而對他們寄予厚望, 傾力培養。 殊不知, 專家對天才自有界定。 按照專家標準, 天才是極小的一個群體, 連愛因斯坦都很難入圍。 如果家長將孩子誤當作天才培養, 不僅無助孩子成材, 甚至可能釀造苦果。

■家喻戶曉人稱“天才”

八歲的阿比・尤洛在美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從三歲開始, 她多次出現在電視節目中, 展示對政治的熟悉和熱愛。 她可以在一分鐘內按順序說出歷任美國總統名字, 還會背誦甘迺迪總統的就職演說。

和所有三歲的孩子一樣,

Advertisiment
阿德里安喜歡蕩秋千、吃冰淇淋, 但他有個特殊本領是其他三歲孩子沒有的--他能說出美國五十個州的首府, 並知道一百多個國家的首都。

莉莉・加斯金斯剛滿兩歲, 話還說不清楚, 卻能在地圖上指出七十八個國家的位置。 莉莉的父親為此很驕傲, 稱女兒為“我們的小天才”。 但同時, 他和妻子也擔心自己無法為“天才”女兒提供最好的教育。

同樣的擔憂也困擾著阿德里安的母親:“我有時會有壓力, 不知道該如何讓他保持學習興趣。 人們警告我說, 他上學後如果很快就掌握所學內容, 便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

■記憶力好並非神童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爾・德威克長期研究兒童教育課題, 她認為, 以上這些孩子固然記憶力驚人,

Advertisiment
但與神童是兩回事。

“所謂神童, 是對數位、語言、音樂、運動等有深刻而超乎年齡的理解。 ”德威克說, “他們以嶄新而獨特的視角看待事物, 富有創造性。 ”

在她看來, 音樂家莫札特和高爾夫健將泰格・伍茲才是真正的神童。 莫札特四歲公開演出, 五歲作曲, 八歲創作交響樂。 泰格・伍茲一歲半打進了生平第一洞, 並且平了標準杆, 五歲在標準高爾夫球場上打出九十幾杆的好成績。

不過, 德威克認為, 即使孩子沒有特殊才能, 家長也不必煩惱。 “愛因斯坦也不是什麼天才, 他小時候很遲鈍, 但是最終通過努力成材。 ”

■小小年紀挑戰極限

墨西哥阿瓜斯卡達特斯的鬥牛場上, 一名鬥牛士昂首闊步, 擺出各種姿勢挑釁受傷的公牛,

Advertisiment
樣子很英勇。 然而當他走下鬥牛場, 觀眾才發現那是一張稚嫩的娃娃臉。 他叫拉斐塔・米拉瓦爾, 十一歲。

有人問拉斐塔害不害怕,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普通孩子也許會害怕, 但我不怕!”他說, 很享受勝利後被人們拋向空中的感覺, 那種喜悅“無與倫比”。

莉齊・史密斯剛滿十三歲, 卻已經在賽車場上征戰多年。 由於父親是賽車手, 她七歲就坐在了賽車駕駛員的位置上, 常常以一百一十公里的時速賓士在賽場上。

莉齊的父親斯蒂夫很欣賞女兒的勇敢:“一戴上頭盔, 莉齊就不再是一個孩子, 而是一名賽車手, 經驗比絕大多數成年賽車手都豐富。 ”

■家長應盡保護責任

不過, 鬥牛和賽車畢竟都是成人的遊戲, 對孩子來說危險重重。

Advertisiment
拉斐塔十歲時曾被公牛撞倒, 不省人事。 “我知道會有危險, 某一天, 公牛會把我刺死。 ”拉斐塔說, “但這不能阻止我做喜歡的事情。 ”

拉斐塔的父親拉菲爾常常緊張地觀看兒子鬥牛, 時刻擔心災難降臨:“我不知道該不該結束拉斐塔的鬥牛生涯, 為此整夜失眠。 ”但他同時覺得, 兒子喜歡鬥牛, 並從中學會了堅強, 一切痛苦和付出都值得。

莉齊也經歷過幾次危險事故, 斯蒂夫說, 他知道賽車有危險, 但並不希望女兒放棄夢想:“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 如果你想出類拔萃, 與眾不同, 就必須承擔風險。 ”

哥倫比亞大學兒童心理學專家伊莉莎白・加斯里博士對此很不以為然。 新近研究表明, 孩子要長到十幾歲, 大腦才能完全發育成熟,

Advertisiment
其中最後發育的部分是大腦額葉, 正是負責形成判斷的部位。 加斯里說:“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十年到十五年裡, 父母應當成為他們的‘額葉’, 承擔起保護的責任。 ”

■教孩子善用才華是關鍵

聰明的頭腦並非關鍵, 如何使用才華才最重要。 不管你的孩子會不會成為愛因斯坦, 專家建議, 應當注重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 比如, 教育孩子挫折和失敗是我們的朋友, 要學會克服困難, 從中受益;告訴孩子頭腦和肌肉一樣, 只有經常使用, 才能越來越強;對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表示讚賞, 不要只關注結果;單純的記憶遠遠不夠, 融會貫通才能催生出真正的智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