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只為顏面

為什麼父母要強迫孩子分享?你是為了所謂的顏面嗎?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一起來看看一位網友的真是分享吧, 閱讀下面的文章能讓我們知道。

不要強迫
跟著媽媽出門去院子裡玩之前, 菡菡特地帶上媽媽新給自己買的禮物:一隻粉嘟嘟毛茸茸的玩具豬。
鄰居家一歲半的冬冬晃晃悠悠地跑過來, 看見菡菡手裡的小粉豬, 立刻伸手去拿。 菡菡眼疾手快把豬往身後一藏, 對著冬冬大吼一聲:“別動!”冬冬嚇了一大跳, 小臉兒皺皺地看著身後的奶奶似乎要哭, 菡菡媽媽過意不去, 趕緊對菡菡說:“給弟弟玩兒一下吧,
Advertisiment
別那麼小氣啊。 ”菡菡脖子一挺, 大聲宣告:“不行!是菡菡的!”
冬冬又繞到菡菡身後伸手去抓, 菡菡轉過身來劈頭給了冬冬一巴掌:“不給!別動!”冬冬放聲大哭起來, 奶奶心疼地抱起孫子:“別搶姐姐的, 待會兒奶奶給你買去!”菡菡媽媽也批評菡菡:“你怎麼變得這麼自私啊?弟弟看一下都不行嗎?不就一隻玩具嗎?幹嗎那麼捨不得?還打人?真不像話!”說著她拿過菡菡手裡的小豬, 意欲交給冬冬。
沒想到, 菡菡不依不饒地跟媽媽奮力爭奪, 還哇哇大哭起來:“嗚――是菡菡的, 就不給冬冬!”搶不過媽媽, 菡菡伸手又打了媽媽幾拳頭:“臭媽媽!”冬冬奶奶觀看著母女倆的爭奪戰, 眼神十分複雜。
菡菡媽媽感到無地自容, 同時心裡也很納悶:菡菡怎麼越大越小氣呢?想當初,
Advertisiment
菡菡未滿周歲開始直到快兩歲, 都那麼大方那麼好說話。 手裡不管有什麼玩具, 只要媽媽要求給其他小朋友玩一會兒, 她都毫無怨言地讓媽媽拿走。 拿著吃的, 只要別人逗她“給我吃一口”, 她都會把小胖手伸到你嘴邊。 在鄰里中, 菡菡得了一個“慷慨大方”的美名, 讓菡菡媽媽很是自豪。 可最近, 怎麼越來越讓媽媽下不來台呢?她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霸道呢?該怎麼辦才能讓她懂得分享呢?
事實上, 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學步兒來說, “自私”是一個正常現象, 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 首先, 學步兒正在建構自我意識, 正在邁向獨立。 在這個階段, 兒童正在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 在這麼大的孩子心目中,
Advertisiment
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 並沒有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 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 其次, 他們尚未掌握“借”與“還”這種概念, 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完璧歸趙, 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邊, 就意味著丟失。
作為人, 不及時確立“我的”這個概念, 我們就沒有自我。 不知道什麼屬於我們, 我們可以支配什麼、應該對什麼負責, 我們就無法發展責任心, 也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資源。 因此, 我們應當盡力保護兒童“所有權”的建立和發展, 讓他們確認自己的“財產”不會受到隨意侵佔。
孩子只有確認什麼是“我的”、什麼屬於自己之後, 才能逐漸意識到什麼是他人的, 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 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識, 建立我、你、他的關係, 知道什麼是“我的”, 什麼不是“我的”, 而後才能在反復的社交活動中, 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分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不要為了面子而強迫孩子分享, 讓孩子感到恐懼和痛苦。
讓孩子分享之前, 一定要徵求孩子的同意。 如果孩子不同意, 則尊重孩子的意願, 告訴另一方“很抱歉, 他不同意”。 切忌家長說了算, 為了顯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 把玩具交給他人, 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兒”。
在家裡, 讓孩子分清每個人的所有權, 未經許可, 不能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邊, 拿到他人玩具之前, 一定要征得對方同意。
幫助孩子學會遵守“輪流”“等待”等規則, 比如在遊樂場,
Advertisiment
大家輪流玩秋千, 誰先拿到誰先玩兒, 後來的小朋友要等待。
出去時, 多帶一些玩具, 包括一些孩子不那麼在意的玩具。 首先讓孩子學會“交換”, 有助於孩子學會分享。
不要批評孩子, 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霸道”的標籤。 理解、接納孩子此刻對於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難是正常的, 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長。
小編總結:不要為了自己的顏面而強迫孩子分享, 可以讓他們分享他們的東西, 作為父母, 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他們的感受, 要孩子明白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兼職編輯:梁雋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