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強迫孩子為了大方而交出心愛的東西

很多家長為了使孩子顯得足夠慷慨大方, 就強迫孩子把最心愛的東西交出來, 殊不知, 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珍愛的東西, 比如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人, 對人非常慷慨大方, 但是他酷愛古玩字畫, 他可以不要錢財, 但是這種古玩字畫不能送給他人。 對於孩子來說同樣如此, 他有自己最珍愛的東西, 當做自己的“心頭肉”一樣, 如果家長強迫他把這個“心頭肉”送給別人, 那他肯定是不情願的。 哪怕是讓他與別人分享, 借給別的孩子玩, 他也是不願意的。 孩子可能會和小朋友分享很多東西,

Advertisiment
但他最心愛的物品常常捨不得與人分享, 但這並不阻礙孩子分享意識的建立和完善。 因此,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時, 不要動孩子的“心頭肉”。 家長可以等孩子懂事了, 再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或物品與他人分享, 並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把你這個小汽車借小弟弟玩一會兒, 好嗎?”如果孩子點頭同意, 家長再借給其他孩子玩。 如果孩子立刻搖頭表示不願意, 並像守護寶貝一樣把小汽車保護起來, 家長就不應再強迫孩子了。 如果孩子面無表情, 看上去不太情願, 家長可以給他做一些思想工作:“你看, 小弟弟也喜歡玩小汽車, 看看你們倆誰玩得好, 好嗎?”如果孩子把每一件玩具、每一件物品都當做“心頭肉”, 這時家長就要小心了,
Advertisiment
這個孩子確實是個“小摳門”, 家長更應注意對其分享意識的培養。

另外, 我們成年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擁有一件好東西時, 可能願意跟談得來的朋友一起分享, 而不願跟自己不喜歡的人分享。 對於孩子來說, 也是如此。 同一件物品, 他可能願意跟這個小夥伴分享, 卻不願跟那個小夥伴分享。 孩子會根據自己對某個人的喜好來決定自己是否與他人分享。 因此, 家長不要因為此事對孩子又打又罵, 只要慢慢引導孩子即可。

在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時, 家長不要刻意追求分享行為本身, 而忽略分享行為帶給孩子的快樂。 只有讓孩子在分享中得到快樂, 他才願意與他人分享, 也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動自覺的分享意識。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