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把寶寶捂蓋得太嚴

小兒出生後必須靠自身的體溫調節來適應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 但是, 這段時期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還不完善,

Advertisiment
通過中樞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而使體溫不易穩定。 此外, 新生兒的皮下脂肪也較薄, 體表面積按體重計算相對也較大(約為成人的3倍), 容易導致散熱過多而發生體溫過低。 在寒冷的季節裡, 如不注意保暖, 體溫可不升, 全身冰冷, 可引起皮膚凍傷, 甚至可出現皮下脂肪變硬而發生硬腫症。

但另一方面, 由於新生兒的汗腺發育不全, 其排汗、散熱的功能較差, 腎臟對水和鹽的調節功能也較差, 如環境溫度過高、過分保暖或水分攝入過少, 體溫可上升很高, 甚至可達攝氏40度, 可因高體溫而引起抽風, 甚至可導致突然死亡。 因此, 新生兒出生後, 應注意保持周圍環境空氣溫度的基本穩定, 室溫最好控制在攝氏16~22度, 衣、被要適當, 高溫季節要注意水分的攝入(母乳餵養兒可多吃母乳、人工餵養兒則應適當多喝一些水),

Advertisiment
以維持新生兒體溫的穩定。

需要提醒的是, 一定不要給小兒打“蠟燭包”。 因為打“蠟燭包”束縛了小兒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 使小兒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產熱減少而很容易導致硬腫症等寒冷損傷;另一方面, 又可因“蠟燭包”過緊過厚, 在環境溫度偏高時, 又可因散熱不良而致體溫過高, 甚至導致小兒突然死亡。

專家建議

不要把嬰兒裹得太緊

有些年輕的父母, 在包裹嬰兒時喜歡緊緊包裹住孩子伸直的身體, 這種做法對孩子的發育是十分有害的。 因為過緊包裹嬰兒, 增加了胸腹部的壓力, 必妨礙嬰兒胸廓和4肌的呼吸運動。 因此, 包裹孩子時不宜太緊。

Advertisiment
另外, 當緊緊包裹嬰兒伸直位的下肢時, 久而久之還會誘發髖臼結構發育不良, 甚至引起髖關節脫位。 據臨床調查資料表明, 雙髖屈曲外展的自然體位與雙下肢伸直的傳統包裹嬰兒的方法相比, 前者可使髖關節脫位的發病率降低10倍之多。

正確的包裹方法是用寬厚的尿布放置會陰部, 讓嬰兒的雙腿處於屈曲外展位。 有的父母擔心這種方法會引起“羅圈腿”,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羅圈腿”大多是佝僂病的後遺症, 是因為體內缺少維生素D造成的, 與包裹方法無關。

嬰兒不宜捂蓋太嚴

有些家長唯恐孩子受涼, 天氣已經很暖和了, 卻還將嬰兒用小褥子包得嚴嚴的, 其實, 這樣並不好。 嬰兒的被褥與衣服應該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

Advertisiment
天氣冷了多穿點, 氣溫高了應及時脫掉。 冬天在戶外可以適當增加衣服, 在屋裡就不要棉衣、棉帽捂得很嚴。 不分季節、不分戶內戶外, 捂蓋得嚴嚴實實更容易感冒。

讓孩子經常到戶外見見陽光, 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大有好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