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活在媽媽的標準之下

我和丈夫來自不同的地方, 我不擅長做丈夫家鄉口味的飯菜。 我倆經常去一家納豆湯館, 因為那家飯館的飯菜非常合我丈夫的口味。 我發現那家飯館是由一對母女一起經營的, 我想也許女兒能學到母親的手藝。

手藝可以來自于媽媽, 這很正常, 但要是內心無法擺脫對媽媽的依賴, 這就是問題了。

來諮詢的一位女性對我說道, 她以前和母親一起生活的時候, 總是表現得很好, 一切都順心如意, 但是結婚之後, 卻產生了一些問題:生孩子後她與婆婆產生分歧, 又因丈夫工作調動夫妻分居, 結果某一天她發現自己患上了憂鬱症。

Advertisiment
諮詢中, 我請這位媽媽講述一下她兒童時期的經歷。

起初她認為自己成長的家庭環境並沒有問題, 為此她沉默了一段時間。 然而哪裡會有沒問題的家庭呢?我問她諸如父母關係如何、家裡有幾個孩子、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又如何等問題。 在問答的過程中, 她正是在以前認為沒有問題的地方, 找到了各種問題的根源。 她曾在最需要媽媽疼愛的時侯, 被迫離開家庭生活過一段時間, 回歸家庭之後她不知不覺地就會害怕自己在家裡遭到排斥。

當明白問題出在自己最愛戴和尊敬的母親身上後, 最初她特別怨恨母親。 然而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對母親表達不滿, 有的母親就會說“那你現在讓我怎麼辦”,

Advertisiment
有的母親則會道歉“以前不知道才這麼做的, 對不起”。

但是僅僅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還是無法治癒傷口, 需要當事人做出一定的努力。 首先要學會儘量正確地表現自己的疼痛。 當然, 要回憶起小時候所有的經歷是非常困難的, 尤其是孩子認為自己不能在沒有母親的保護和疼愛下生存, 所以都努力地把母親想成最好的人。 母親也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孩子, 雖然方式錯誤的愛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傷害。

這位媽媽的母親把所有心血都傾注于大女兒和兒子身上, 而且和很多家庭一樣, 她的父親沒有充分盡到父親的責任, 母親只得又當媽又當爸。 不久之後家裡又有了孩子, 第三個孩子就是這位媽媽。

Advertisiment
因為母親已經難以抽身照顧老三, 所以她是由奶奶撫養長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產生“我被父母拋棄了”的想法。 雖然她當時給母親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 但不管如何, 她最後還是會想到母親只把姐姐和哥哥留在身邊, 而拋棄了自己的“事實”。

很多經歷了這種情況的孩子, 都在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比如, 有些孩子寧願調皮搗蛋來引起母親的注意, 而這位媽媽看到調皮的姐姐很讓母親傷心, 所以決定要成為好好學習的模範生。 為了生存、為了得到母親的關注和認可, 在尚未有獨立意識的狀態下她就設定了人生方向。

母親經常稱讚她從小就可以獨立完成所有事情。 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她算是完成了短期目標。

Advertisiment
小時候的成功經驗讓她一直保持著這種人生態度:在學校努力學習, 對婚姻生活也非常努力, 認真地履行媽媽的職責, 和很多朋友保持著良好關係, 有著令人讚歎的職場生活……面對所有事情她都會努力地去做, 這難道不好嗎?

我的答案是“絕對不好”。 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努力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 如果一輩子都按照母親的標準去生活, 那麼人生會變得越來越痛苦。

一直以來按照母親的標準生活, 遲遲才明白過來什麼是自己的標準。 重新探索和創造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手段並非易事。

如果不懂得自己的內心, 那麼內心就會以疾病的方式來提醒你。 對此我們應該感到萬幸, 內心痛苦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Advertisiment
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過內心的疼痛, 這一生就會生活在母親的標準下。

而且重要的是, 當我們明白過來之後, 不但可以逐漸更正確、更現實地去理解他人, 還能和朋友結成更為友愛和成熟的關係。 同時, 如果以前還局限於

成熟的愛情, 那麼現在, 可以勇敢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真愛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