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父親這樣哀歎道:“我費心費力、含苦茹辛地把孩子養大, 然後送到中學裡, 結果我深深地感覺到以前的努力白費的, 我的教育是完全失敗的。 ”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灰心?為什麼全盤否定自己?”
他說:“因為我碰壁了, 而且碰得頭破血流。 ”
我每天總要路過一所托兒所和一所中學。 幾乎千篇一律:托兒所門前, 清晨、傍晚總是站滿了接送的父母;而在中學門前卻見不到。
孩子大了無須接送自然是一個重要理由, 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有一大批父母也和文前提到的那位父母一樣在灰心、在失望、在抱怨。 但他們的認識也錯了:即把孩子看成了不變的事物。
Advertisiment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 成長的不僅是他們的身體, 並且還有他們的心理。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 最重要的一點是發現“自我”, 但又往往是一個並不成熟的自我。 他們常常把周圍的一切, 看作是自己的對立面, 沒有例外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 因此, 明顯地表現出和家庭的疏遠, 和父母的隔閡與對立, 而這恰恰是孩子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
面對孩子的變化, 父母不必驚慌, 更不要失望和灰心。 相反, 在必要時, 還是應該把孩子當作朋友那樣, 幫助他們點明進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