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被退熱藥的藥名弄糊塗

退熱藥不是以商品名區分的, 而應該注意其成分。 退熱應該選擇成分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藥物。

“對乙醯氨基酚”也稱“撲熱息痛”, 它和“布洛芬”都是藥物成分名;而“泰諾林”和“百服寧”是“對乙醯氨基酚”的商品名, “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交替使用, 控制高熱。 但家長注意不要被商品名弄糊塗。

“對乙醯氨基酚”, 比如泰諾林的有效退熱時間為3~4小時;“布洛芬”, 比如美林的有效退熱時間為6~8小時。 當孩子高熱時, 可使用兩種退熱藥物交替, 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服泰諾林後3~4小時, 若體溫再度超過38.5℃,

Advertisiment
可服美林;若6~8小時後再度升高可服泰諾林, 如此交替服用。

含有這兩種成分的退熱藥物有各種劑型, 覆蓋從新生兒至成人。 家長選擇藥物時, 一定要注意劑型。 就兒童來說, 就有幼兒型和兒童型之分。 每種劑型藥物濃度不同, 使用劑量也不同。 孩子發熱時, 最好交替使用兩種不同成分的藥物, 以避免同一藥物使用過多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要注意使用足夠的藥物劑量, 切忌給12歲以下兒童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熱劑。

日常生活中, 最常給孩子選擇的退熱藥是含“對乙醯氨基酚”的泰諾林。 兒童使用的泰諾林有兩種劑型——幼兒使用的相對濃縮(100毫克/毫升)的滴劑和兒童使用的相對稀釋(32毫克/毫升)的糖漿。 家長在給孩子使用前,

Advertisiment
先要注意藥物濃度, 再考慮劑量。 注意:給小嬰兒使用的是濃縮的;給大孩子使用的是稀釋的。

最常給嬰幼兒使用的退熱栓劑為“對乙醯氨基酚”栓劑, 劑量是150毫克。 每公斤體重每次用量為10~15毫克。 家長可根據嬰兒體重選用半粒、1粒、1.5粒或2粒, 可4小時重複一次。 使用前可在栓劑外表塗少許潤滑劑, 比如橄欖油等。

因為西藥的名詞多是音譯+意譯, 所以名詞非常拗口。 但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想盡辦法要記住!如果藥名記不住、劑量記不住, 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治療, 一旦用錯藥或劑量就後悔莫及了。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退熱藥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退燒是皮膚增加散熱和大腦內控制體溫的調定點下移的過程。皮膚增加散熱,才能達到退熱效果。退熱藥物,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只能下調體溫調定點,啟動退熱過程。而皮膚散熱必然伴發經皮膚蒸發水分。發熱時,... [詳細答案]

  • 1回答

    退熱藥的作用機制是怎樣的?

    退熱過程是大腦內控制體溫的調定點下移和增加皮膚散熱的過程。退熱藥物,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只能下調體溫調定點,啟動退熱過程。皮膚增加散熱,才能達到退熱效果。皮膚散熱必然伴發經皮膚蒸發水分。發熱時... [詳細答案]

  • 1回答

    寶寶退熱藥的用量,是按照什麼標準劃分的?

    兒童退燒藥物都會有關於年齡和公斤體重的用藥量的說明。寶寶一般是按照年齡階段的不同區分用藥量;但是如果寶寶體重比同齡人明顯偏重或者偏輕的,就需要按照體重斟酌用藥量。因此家長們要注意結合寶寶年齡和實際體... [詳細答案]

  • 1回答

    布洛芬退熱藥的特點是什麼

    布洛芬用於解熱鎮痛,在兒科退熱方面比較安全高效,但布洛芬的退熱時間較長一般需要8小時,如果是布洛芬緩釋劑型退熱時間長達10到12小時。而布洛芬的退熱凝膠是通過塗抹皮膚讓藥物滲入達到退燒的效果,是寶寶... [詳細答案]

  • 1回答

    退熱藥的原理機制是如何的呢?

    退熱過程是大腦內控制體溫的調定點下移和加速皮膚散熱的過程。退熱藥物,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只可下調體溫調定點,啟動退熱過程。皮膚增加散熱,才能達到退熱效果。皮膚散熱必然伴發經皮膚蒸發水分。發熱時...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