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讓家庭對孩子失去引力

初三女孩離家出走只為酒鬼父親

曉敏今年已經上了初三, 馬上就要進行中考了, 學習的壓力很大。 然而, 真正讓曉敏不開心的事情, 並不是自己的學習成績, 而是她又一個愛喝酒的爸爸。

隔不上三五天, 曉敏的爸爸就會爛醉如泥地被別人架回家。 父親超級愛喝酒, 媽媽為了這件事情都已經和爸爸吵過了好幾次了。 以前, 爸爸喝酒之後一般都是倒頭便睡, 然而隨著爭吵的增多, 爸爸再喝醉酒之後, 不僅摔東西, 有時還打人, 不僅打媽媽, 有時候還把怨氣撒到曉敏的頭上。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 曉敏的學習成績很一般,

Advertisiment
人也很內向和自卑。 一次爸爸又喝醉酒了, 曉敏本來想上去攙扶他, 結果被爸爸打了一耳光, 說她:“你爸爸沒出息, 你也沒出息, 考不上高中, 我看你怎麼辦!”中考已經臨近, 本來自己的壓力就大, 爸爸又這樣對待自己, 曉敏原本脆弱的心崩潰了……

第二天, 媽媽起床叫曉敏去上學的時候, 才發現曉敏的房間空空如也。 桌子上放著一封信, 曉敏已經不見了蹤影。

信是這樣寫的:

爸爸, 我走了。 你和媽媽都不要去找我, 我不會告訴你們我去哪裡了。 你們天天為喝酒的事情爭吵, 我已經受夠了!我已經長大了, 即便媽媽能夠容忍你喝醉之後的行為, 我卻無法承受。 我不再是你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的小孩子了, 你一天不戒掉酒癮,

Advertisiment
我就一天不回這個家。

媽媽把這封信拿給了爸爸看, 爸爸也馬上被自己女兒的舉動給驚醒了。 幾個月過去了, 曉敏還沒有回家。 儘管爸爸一直滴酒未沾, 但他和媽媽仍然找不到曉敏的蹤影。 爸爸媽媽每天晚上都不鎖門, 他們都在熱切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一天回家。

案例剖析

造成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往往是我們身為父母所注意不到的小細節。 以曉敏的案例來看, 好似她離家出走是因為爸爸的醉酒和自身的成績差, 然而揭開表面我們可以看到爸爸媽媽對曉敏成長的疏忽。 尤其是爸爸, 缺少對自身的控制, 擺脫不了對酒精的依賴, 或者說自身還沒有成長好, 將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孩子不被尊重和瞭解,

Advertisiment
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 孩子無法體會到自己所需求的溫暖, 因此就很容易產生離家出走的衝動。

1.孩子處於叛逆的青春期, 行為和言語有些偏差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為家長, 不應該單純地以負面語言來刺激孩子。

很多控制型的家長,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我是你的父母, 你的生命都是我給你的, 你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聽我的!這樣的家長很容易將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屬品, 而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對孩子的叛逆, 隨口就可以說出:“你離我遠點!別讓我看到你!”甚至有的父母還會說出:“你愛死哪就死哪!”這樣的負面語言, 其實表達的是一種潛意識的歧視心理。 如果孩子本身產生了被歧視的感覺,

Advertisiment
他們就會用一些不良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如果再引不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就有可能會產生逃離的衝動, 甚至是受到“暗示”去自殺——你不是讓我愛死哪就死哪嗎?那我就死給你看!這樣衝動導致悲劇的例子已經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了, 這不能不給父母們以警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不是你的寵物, 也不是你的附屬品, 更不是你隨便發洩情緒的垃圾桶。

2.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會感覺自己沒有價值感, 如果回家又受到父母批評打擊, 無疑是火上澆油。

孩子在學校找不到自我, 回到家還要面對父母的埋怨, 雙重壓力下他們才會選擇離家出走的方式, 這只是一種逃避的表現。 身為父母, 我們應該看到隱藏在深處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孩子需要的是成就感, 所以, 不論孩子遇到挫折還是失敗, 父母都要給他們適當的支持和鼓勵。 來自家長的鼓舞, 往往可以產生力量強大的驅動力。 孩子出走並不一定是厭煩了這樣的家庭環境, 他們只是想要找到一個可以發洩自己的方式。 不要只以學習成績來評判一個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依舊是學校中評價一個孩子的主流參考指標, 但是父母應該知道, 一個人的人格、道德、情商、財商等因素比單純的學習成績更重要, 況且,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 難道父母就沒有責任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