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讓自卑成為孩子難以逾越的障礙

人生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 人生最大的破產是絕望。

自卑是指一個人嚴重缺乏自信, 常常認為自己各個方面不如別人, 常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 具體體現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辦起事來愛前思後想, 總怕把事情辦錯被人譏笑。 說得直接一點, 也就是自我評價過低, 自己瞧不起自己。

孩子自卑心理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及集體活動中說話, 甚至平時也輕聲細語, 不敢大聲說話;在公開場合做事顯得拘束和謹小慎微:許多事情不敢自己做決定, 回答問題思前想後,

Advertisiment
優柔寡斷, 不願與別人交往, 喜歡一個人獨處, 從不主動地提出問題, 心理比較敏感, 總想著自己沒別的孩子優秀, 幹什麼事都沒自信, 覺得不管自己怎麼做, 最後肯定會失敗。 自卑的孩子還會表現為自暴自棄, 不求上進, 認為反正自己不行, 努力也是白搭。 更有甚者, 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 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 深夜獨自外出, 生病拒絕求醫服藥等, 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 從主觀上說, 自卑心理是在後天由於自我評價不當而逐漸形成的。 從客觀上來講, 自卑心理是因為個人的某些缺陷或屢遭失敗造成的。 具體來說, 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認為自己不聰明、笨:自己壞習慣太多,

Advertisiment
馬虎、粗心, 懶惰、自製力差等: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自己的物質條件太差, 自己長相不好看:矮、胖, 黑等, 孤單寂寞, 沒人理解自己, 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 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 覺得自己是被社會拋棄的孩子, 由於家長不能以理服人, 常常對子女採取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 經常會聽他們對“不爭氣”的子女出言訓斥與嘲諷, 這就是所謂的“心罰”, 這會對孩子稚嫩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

有一個孩子考試成績經常不理想, 媽媽就板著臉說:“你呀, 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 要不你該上哪兒去就上哪兒去, 我看見別人的孩子都比看見你高興。 。 爸爸則說:“現在把你扔了犯法, 早知如此, 還不如當你在你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把你打掉。

Advertisiment
幸好我只用把你養到18歲, 就可以和你說拜拜了!”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 正渴望從父母那得到幫助的時候, 得到的卻是大人的批評、諷刺,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此外, 還有英國心理學家總結出了會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幾種說話類型:

嘮叨型:某個道理, 已經跟孩子講過了, 生怕孩子不明白, 還要跟他講上好幾次, 反而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遷移型:把別人身上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壞事, 不分青紅皂白地遷移到孩子身上, 造成孩子對自我的評價過低。

諷刺型:“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 你還能做什麼?”“你能考全校第一, 那就見了鬼了。 ”類似的諷刺語言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強烈刺激,

Advertisiment
覺得自己總不如別人。

提審型:剛發現一些不好的苗頭, 也沒經過一番調查, 便以為孩子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把可能性說成現實性, 這種主觀臆斷的行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威脅型:“你要再不聽話, 非打斷你的腿不行!”這些語言把孩子過於看“厭”了, 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和反感, 久而久之, 會在心靈上烙下抵觸的印痕。

自卑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克服它, 也應有一個過程.家長應有耐心、信心和恒心, 堅持不懈地努力, 孩子自卑心理一定能克服.世界上有許多名人, 如達·芬奇, 拿破崙等, 他們幼年時均有自卑傾向, 但他們均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 取得輝煌的成就。 其中尤為典型的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 幼年是一位口吃患者,

Advertisiment
通過自己的努力, 日後竟成為世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演說家。 所以, 當父母瞭解到孩子在某方面自卑或膽怯時, 就應該及時採取措施, 説明孩子掃除自卑的陰影, 樹立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