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輕視孩子的智力“厭食症”

一位年輕的爸爸訴苦說:“我的孩子看到小朋友有什麼就吵著要什麼, 但東西買回來不過兩三天, 就被打入冷宮。 孩子的房間裡玩具多得可以開店, 圖書更是應有盡有。 我花了那麼大的代價, 可他就是沒有一點常性。 ”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情況?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的興趣還不穩定, 無常性, 也可能是因為家長只是為孩子創造了物質上的條件, 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引導。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智力發展環境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 凡事都有個度, 只有符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智力刺激, 才能為孩子所接受,
Advertisiment
才能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德國醫生內特爾認為, 在智力培養中過多的智力刺激, 使刺激處於飽和狀態, 也會使孩子出現求知活動中的“厭食症”, 即對求知缺乏興趣, 從而妨礙智力活動的發展。 因此, 家長在給孩子智力刺激時, 也要注意刺激的數量、程度。 既要讓孩子“吃飽”, 又要使孩子感到“還想吃”, 使他們在求知和學習中保持一定的“饑餓感”, 這才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興趣、求知欲和積極性。

謹防智力“厭食症”
需要是興趣、動機形成的前提, 不要在孩子尚未產生需要時就給予過多的刺激。 德國大文豪歌德的母親就很會培養孩子。 她給小歌德講故事時, 總是在最吸引人的地方停下來, 讓孩子自己去想像後續故事,
Advertisiment
第二天再給他接著講。
這樣, 一方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判斷力和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產生了一種迫切瞭解故事的心理需要。 有的家長則缺乏這種藝術, 不管孩子反應如何, 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 讓孩子煩膩。 還有的家長, 動輒來點刺激, 就連孩子吃東西之前也要出幾道算術題, 使孩子對計算失去興趣。
我們在給孩子智力刺激時, 一定要注意適度、適時, 要從培養孩子的需要入手, 講究方式方法, 以避免孩子出現智力“厭食症”。
(兼職編輯:湯秀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