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7歲看大”, 不要錯過孩子6歲前的黃金時期的教育。
孩子在6歲以前學到的東西及發展的能力, 幾乎都是在做打地基的工作。 而地基常是看不到的, 也沒辦法拿來展現, 但當你需要蓋大樓時, 或是碰到地基不堪建築物進行擴展或擴建時, 你才會體會到一個又深又廣的地基是多麼重要。
有一陣子, 我在台中開的幼稚園裡出現了許多“小大人”。
這些小大人才不過兩三歲, 但說起話來卻頭頭是道, 老氣橫秋。 這完全是拜當時“零歲教育”的風潮所賜, 很多父母在“愛的教育”感召下, 變得十分注重嬰幼兒的教育,
Advertisiment
其中有一個很聰明的兩歲半小女孩, 她的父母都是大專院校的老師, 典型的高級知識份子。 在第一次見面時, 可愛的小女孩就背著手, 說出“門可羅雀”的成語。 當場好幾個大人下子都還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 大家為之驚豔, “哇!這麼小就會講這麼難的成語!好厲害!”
美中不足的是, 雖然她這麼聰明, 但平衡感卻很差, 常常走走路就會摔跤。 而且, 已經兩歲半了, 她還不會下樓梯;碰到樓梯, 先坐下來, 用屁股一階一階往下挪。 南於她動不動就摔跤, 肢體平衡能力很弱, 狀況百出, 所以她不喜歡參加戶外的活動, 對玩也沒有很大的興趣;別的小朋友也不喜歡和她玩,
Advertisiment
她的父母很是苦惱, “我的小孩那麼聰明, 那麼乖, 為什麼其他小朋友不喜歡和她玩?”我心裡忍不住想, 事情往往是父母的無心之過啊!
他們小時候一定沒有讓她好好“爬”個夠, 她的肌肉協調和體能才會出問題。 現代社會中, 一般居住空間狹小, 很難讓幼兒暢快地爬, 如果父母愛乾淨怕髒亂, 小孩子爬行的機會就更少了。 但其實爬行比走路更難, 因為爬行前進要運動四肢, 肌肉與四肢的協調性很高,
Advertisiment
而我的孩子, 從小就讓他們爬個夠, 不急著讓他們學走路, 學步車或各種學步工具一律不用, 儘量讓他們爬。 因此, 女兒和兒子的體能和平衡感從小就非常好, 這造就了他們後來的溜冰專長。
我在前面提到, 一般人到了五六歲時, 腦子的重量及體積已經和成年人差不多了。 因此, 在6歲以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 在這段時問裡, 父母或教育者除了必須供給營養豐富的食物, 讓主宰智慧的神經元細胞長大, 以及讓它由樹狀突起、神經軸突和神經纖維等構成的網路活潑、強壯外,
Advertisiment
我喜歡用地基工程來形容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當我們在看一棟高樓時, 看不到地基的部分, 但我們能夠想像, 一棟穩固的大樓, 地基一定又深又穩。 蓋一棟大樓, 如果忽略地基的重要性, 只怕勉強蓋好了, 也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大樓外觀的設計都可以用金錢來堆積、粉飾和建構, 但不論如何豪華、氣派, 看不見的地基才是大樓最重要的根本。
地基的品質, 決定了日後大樓是否能高聳人雲。 然而, 6歲以前為學前打基礎的工作, 其工作與成效常常是隱而不見的, 很多父母或照顧小孩的人都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而不作為,
Advertisiment
在錯綜複雜的先天氣質下, 每個孩子都呈現各自的特點, 但每個案例都不同, 要如何才能使小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呢?當然, 最理想的模式就是由父母仔細觀察後, 損有餘而補不足, 儘量將各種特質朝向中間拉近距離, 或者發揮孩子的所長。
在兒童後天能力的培養上, 父母倒是可以仔細審視、注意孩子在下列五大項目中的表現與發展, 作為努力的方向, 視情況給予適度的文化刺激, 或者提供養分, 並且培養足以讓優秀的孩子成才的創造力、持續力、專心度與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