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迅疾, 轉眼我們的婚姻走過9個年頭, 女兒可哥也已經7歲了, 屬於她的短暫童年已經過半。 待某日, 長大後的可哥回望童年, 不知道是喜還是悲?是感恩還是遺憾?但無論如何,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快樂地成長, 希望有天她回首來路, 不會讓悲傷多於歡喜。
80年代, 除了溫飽之外, 社會環境安定祥和。 我們的童年, 是自由的、飛揚的, 沒有太多約束, 也沒有太多壓力, 每天上山下地玩得不亦樂乎。 在農村, 家家戶戶大門敞開, 就連吃飯都能端著飯碗走家串戶的邊聊邊吃, 晚上忙完農活吃飽喝足, 月色下圍聚在空地上談天說地,
Advertisiment
然而, 色彩斑斕的童年, 除了自由飛揚的亮色, 還有悲傷難過的灰色。
貧賤夫妻百事哀。 80年代, 普遍農村家庭的生活都不太好, 溫飽問題解決不了的還大有人在, 所以, 我們家也不例外, 父母可謂是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其實小時候, 父親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 每天也幾乎只有吃飯的時間才一家人圍在一起, 然而, 父親經常吃著吃著就開訓, 訓著訓著就開吵, 一頓飯沒吃完就不歡而散了。
那時候的父母, 並不瞭解在孩子面前爭吵會帶來怎樣的傷害, 不懂得在孩子面前維護彼此的形象, 更不用說在孩子面前幫助彼此樹立威嚴。
Advertisiment
直到我成家, 直到我為人母, 直到我意識到自己將參與可哥的整個童年, 直到我意識到身為母親的自己也可能決定可哥心中父親的形象, 直到我意識到我們的行為也將決定可哥未來的幸福能力, 對於孩子, 對於家庭, 對於我們, 我自己經歷的童年反而變成了一筆財富。 自己兒時的遺憾不想讓孩子再擁有,
Advertisiment
兒時, 自己未能在和諧的家庭氛圍裡成長, 如今, 我們努力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我一直相信爸爸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好好愛他們的媽媽, 反之亦然。 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才能充分感受到愛, 感受到被愛, 而後慢慢學會去愛。 為了給孩子營造愛的氛圍, 我們除了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之外, 還相互維護對方在孩子面前的形象, 樹立彼此的威信。
可哥2歲前, 除了照料她的生活起居之外, 我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培養她和可爸之間的父女關係。 那會我幫她挑選的繪本幾乎都跟父親有關, 記得有段時間讀《我爸爸》, 一天下來可可能讓我讀20多遍。 讀到後面, 2歲的她就已經能順利地背下來。
Advertisiment
記得前陣子可哥還問我:“媽媽, 為什麼你和爸爸都不會吵架?”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內心是幸福也是驕傲的, 因為孩子真實的感受到家庭的和諧, 雖然我們都清楚地知道, 我們並不是脾氣好到不吵架的夫妻, 但如此足矣, 不是麼?
兒時, 父母常常在我們成長中缺席, 如今, 我想陪伴孩子整個童年。
在我們老家, 很多老人認為最好是孩子放在老家讓老人幫忙帶, 我們出來為生活努力打拼。 “父母謀生活, 孩子留守”在我們這一代就已經存在, 只是那時的條件更艱苦,
Advertisiment
小時候有一次姐姐高燒三天三夜, 我和哥哥去叫了奶奶, 奶奶也不管, 而那時候又沒有電話可以及時聯絡。 直到三天后爸爸媽媽回來, 我們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哭訴種種的委屈和悲哀, 姐姐也因此從鬼門關走了一回。 倘若姐姐那次沒有平安挺過來, 相信這一切會成為父母終身的遺憾。 而可爸更是從小就跟著外婆長大, 上學後又跟著舅舅生活, 所以一直到現在, 可爸跟他父母的關係都不是特別的親近, 很少溝通很少交流。 在我們看來, 再好的生活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於是, 可哥2歲前, 我全職陪伴。 在全職期間, 學了育嬰師等課程。 2歲後,帶著可哥一起去早教機構上班,她上課我上班,雖然收入微薄,但始終彼此相伴。她上幼稚園後,我兼職上半天班;她上一年級,我再次全職,專心接送,用心培養學習習慣。
當然,生活細節上走心陪伴更為關鍵,不僅僅是我,孩子成長的過程更少不了爸爸的陪伴。就比如親子閱讀,平時可爸也經常讀繪本給可哥聽,雖然一開始可哥很不喜歡,也經常抗議爸爸講故事不好聽,但只要堅持,慢慢都能適應,而且能很好地增進親子關係。我們也會安排家庭日,在家庭日的時候,我們推掉所有的邀約,只專心陪伴家人,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或者一起出遊。平時還經常安排一家三口的親子互動,一起拼圖、一起搭積木、一起運動等。
兒時,家庭暴力是我童年的最大的陰影,如今,我們努力尊重孩子和平共處。
“不打不成材”這是老一輩的教育觀念。那個年代,父母能做到跟孩子和平共處的極為少數,大多是用高壓手段來制服孩子。雖然,三兄妹中,最小的我是被打的最少的,那些暴力的場景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有一次,我跟小夥伴吵架,被母親罵並抽枝條準備打我,我嚇壞了就跑了,於是母親在後面追。7歲的孩子其實已經跑得賊快了,母親需要奮力才能追上我,幾乎跑遍整個村終於被逮住了,惱羞成怒的母親把我拖回家,插上所有門窗,扒光衣服,扔到石桌上,用那枝條抽到我跪地求饒為止。
當然現在記錄這些,不是為了聲討當年父母的做法有多不恰當,畢竟那會老師還經常體罰孩子呢,更不用說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
我承認,自己剛身為母親的時候,也有使用暴力解決問題,後來我就開始深刻反省自己,而且我堅信自己可以改變,於是翻閱了許多育兒書籍,還特意學習了育嬰師直到高級育嬰師的各門課程。雖然現在我不敢保證自己已經完全做到尊重孩子,但至少我們的家庭已經沒有暴力存在。
兒時,自己沒有享受過親子閱讀,沒有擁有過繪本,統統想讓孩子都擁有。
記得自己小時候,理解能力差到極致,每次語文要求背誦課文對我而言都是最要命的。經常是整篇課文讀下來不知所云,於是死讀硬背,一個字一個字的記,每天早晨起來背完課文後,我連飯都不敢吃連話都不敢說,一吃就忘,一說就亂。
為了提高可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從1歲多我們就開始親子閱讀,雖然最初開始親子閱讀只是因為可哥的語言發展比較緩慢,後來慢慢變成了習慣,我們就這麼堅持了6年。如今,可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還不錯,背誦更不像我那樣死讀硬背,學校裡要求背誦的內容,我在家幾乎不用另外叫她背誦,她自己在學校跟讀幾遍就能記下來。
兒時,自己像個井底之蛙,如今,希望能帶孩子去看世界。
記得大學第一堂課,老師的第一個問題:說說你們瞭解的品牌。我像個井底之蛙,聽著身邊的同學爭相回答。我所有的知識來自教科書,多麼匱乏、多麼可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始終停留在原地就容易固步自封。所以從可哥1歲後,我就經常帶她去親子遊,只希望能開拓孩子的眼界。世界很大,新奇事物很多,希望我的孩子能多看看。
屬於我童年的快樂,也希望孩子能親身體驗在我和可哥之間,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在農村長大,而可哥在城市生活。快節奏高科技的現代生活,依然讓我時時懷念兒時在農村裡的快樂。自製小玩具的樂趣,田裡摸爬滾打的肆意,海裡摸魚抓蟹的暢快……每一樣快樂都來自大自然,每一樣快樂都可以隨意去尋找,而且尋找便能尋見。所以,平時還是會帶孩子遠離數碼產品,自製兒時的小玩具跟可哥一起玩,每年的寒暑假,還是喜歡帶她回農村生活,感受最純粹的快樂。
童年,短暫而且迅疾。尊重孩子、傾聽孩子,讓孩子的童年存在更長久一點。讓花兒自己開,而我們只是用心陪伴,如此便好!
2歲後,帶著可哥一起去早教機構上班,她上課我上班,雖然收入微薄,但始終彼此相伴。她上幼稚園後,我兼職上半天班;她上一年級,我再次全職,專心接送,用心培養學習習慣。當然,生活細節上走心陪伴更為關鍵,不僅僅是我,孩子成長的過程更少不了爸爸的陪伴。就比如親子閱讀,平時可爸也經常讀繪本給可哥聽,雖然一開始可哥很不喜歡,也經常抗議爸爸講故事不好聽,但只要堅持,慢慢都能適應,而且能很好地增進親子關係。我們也會安排家庭日,在家庭日的時候,我們推掉所有的邀約,只專心陪伴家人,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或者一起出遊。平時還經常安排一家三口的親子互動,一起拼圖、一起搭積木、一起運動等。
兒時,家庭暴力是我童年的最大的陰影,如今,我們努力尊重孩子和平共處。
“不打不成材”這是老一輩的教育觀念。那個年代,父母能做到跟孩子和平共處的極為少數,大多是用高壓手段來制服孩子。雖然,三兄妹中,最小的我是被打的最少的,那些暴力的場景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有一次,我跟小夥伴吵架,被母親罵並抽枝條準備打我,我嚇壞了就跑了,於是母親在後面追。7歲的孩子其實已經跑得賊快了,母親需要奮力才能追上我,幾乎跑遍整個村終於被逮住了,惱羞成怒的母親把我拖回家,插上所有門窗,扒光衣服,扔到石桌上,用那枝條抽到我跪地求饒為止。
當然現在記錄這些,不是為了聲討當年父母的做法有多不恰當,畢竟那會老師還經常體罰孩子呢,更不用說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
我承認,自己剛身為母親的時候,也有使用暴力解決問題,後來我就開始深刻反省自己,而且我堅信自己可以改變,於是翻閱了許多育兒書籍,還特意學習了育嬰師直到高級育嬰師的各門課程。雖然現在我不敢保證自己已經完全做到尊重孩子,但至少我們的家庭已經沒有暴力存在。
兒時,自己沒有享受過親子閱讀,沒有擁有過繪本,統統想讓孩子都擁有。
記得自己小時候,理解能力差到極致,每次語文要求背誦課文對我而言都是最要命的。經常是整篇課文讀下來不知所云,於是死讀硬背,一個字一個字的記,每天早晨起來背完課文後,我連飯都不敢吃連話都不敢說,一吃就忘,一說就亂。
為了提高可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從1歲多我們就開始親子閱讀,雖然最初開始親子閱讀只是因為可哥的語言發展比較緩慢,後來慢慢變成了習慣,我們就這麼堅持了6年。如今,可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還不錯,背誦更不像我那樣死讀硬背,學校裡要求背誦的內容,我在家幾乎不用另外叫她背誦,她自己在學校跟讀幾遍就能記下來。
兒時,自己像個井底之蛙,如今,希望能帶孩子去看世界。
記得大學第一堂課,老師的第一個問題:說說你們瞭解的品牌。我像個井底之蛙,聽著身邊的同學爭相回答。我所有的知識來自教科書,多麼匱乏、多麼可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始終停留在原地就容易固步自封。所以從可哥1歲後,我就經常帶她去親子遊,只希望能開拓孩子的眼界。世界很大,新奇事物很多,希望我的孩子能多看看。
屬於我童年的快樂,也希望孩子能親身體驗在我和可哥之間,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在農村長大,而可哥在城市生活。快節奏高科技的現代生活,依然讓我時時懷念兒時在農村裡的快樂。自製小玩具的樂趣,田裡摸爬滾打的肆意,海裡摸魚抓蟹的暢快……每一樣快樂都來自大自然,每一樣快樂都可以隨意去尋找,而且尋找便能尋見。所以,平時還是會帶孩子遠離數碼產品,自製兒時的小玩具跟可哥一起玩,每年的寒暑假,還是喜歡帶她回農村生活,感受最純粹的快樂。
童年,短暫而且迅疾。尊重孩子、傾聽孩子,讓孩子的童年存在更長久一點。讓花兒自己開,而我們只是用心陪伴,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