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認為應該時時表揚孩子,
這樣孩子會不斷進步。
但是事實上表揚得不恰當,
有時同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天,
媽媽下班回來,
她看到12歲的兒子把自己換下來的衣服、床單、襪子,
都放到洗衣機裡洗好、烘乾,
這會兒正在疊衣服。
“你真是個好孩子。
”媽媽高興地抱住他親吻著,
“媽媽並沒讓你幹這些,
你卻主動做了,
你真是好孩子,
媽媽愛你。
”
媽媽這樣說對不對呢?當孩子做了好事,
應不應當讚揚他呢?我們的孩子是要聽我們說愛他、誇他是好孩子的,
Advertisiment
但媽媽並沒有選擇恰當的機會。
當我們用表揚來刺激孩子去做好事,
並將愛他與他做好事聯繫起來時,
我們要考慮一下這樣做給孩子留下的印象。
我們應當注意的是孩子的努力,
給他們以鼓勵,
但不應將孩子是否做了一件事聯繫到是否愛他。
孩子會想媽媽愛我只是因為我洗了衣服——如果我不洗衣服,
她還會愛我嗎?而媽媽不愛我,
我就不是好孩子。
孩子很容易產生這樣一個印象,
他們的好壞取決於他們是不是按媽媽所希望的來做。
他們洗了衣服,
媽媽喜歡,
因此是好孩子;不洗,
媽媽就不喜歡,
就不是好孩子。
他們隨媽媽的心願就是好孩子,
相反就不是好孩子。
孩子長大後,
他會按照別人的意見來調整自己。
別人告訴他做得好,
Advertisiment
他自己的感覺就好;別人批評了他,
或是忽視了他的成績,
他自己的感覺就不好,
覺得不公平,
太可憐了,
沒有人會欣賞他,
對自己本身的價值就產生懷疑。
他們的情緒會很不穩定,
總是被他人的態度與評價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