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強迫寶寶分享
解讀:
寶寶在2歲左右獨立意識開始覺醒, 他表現出對獨立的渴望, 他們堅持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和說“不”的權利。 進入了第一個反叛期, 這是寶寶成長的標誌。 寶寶的“佔有”意識增強, 但是由於語言能力的欠缺, 使寶寶不能清楚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所以這個時候強迫寶寶去和別人“分享”多半會遭到大哭和抵抗。
秘笈:
父母要關注寶寶的感受, 承認寶寶的所有權。 在寶寶的“物權”觀念中, 只要是他喜歡的就是他的, 所以父母首先要承認寶寶的所有權, 如果寶寶願意和別人分享, 要表揚寶寶的慷慨舉動,
Advertisiment
在日常生活中, 要注意培養寶寶的分享行為, 讓寶寶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如平常多讓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 讓寶寶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誤區二:強迫大讓小
解讀:
家有兩寶, 讓大的讓著小的。 其實這是不公平的, 如果大寶寶是個敏感的寶寶, 他會懷疑父母對他的愛, 認為是小弟弟/妹妹的出生奪走了媽媽的愛, 他會覺得受到了傷害, 甚至會對小弟弟/妹妹心生恨意, 故意做出傷害小弟弟/妹妹的舉動。
同時, 小寶寶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甚至會形成唯我獨尊的優越感, 對寶寶個性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秘笈:
媽媽的態度很重要, 如果是兩個寶寶,
Advertisiment
同時, 對小寶寶, 媽媽也不能有求必應, 讓小寶寶和姐姐/哥哥交流, “這是姐姐的東西, 如果你想玩, 就要和姐姐商量, 如果姐姐給你, 你就可以玩了。 ”這樣既照顧了大寶寶的感受, 又可以從小培養寶寶的交往技能。
誤區三:分享讓寶寶養成軟弱個性
解讀:
有研究顯示, 12個月的嬰兒會與別人“分享”他感興趣的活動, 偶爾還會把玩具給同伴玩, 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 尚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 還沒有建立物權意識。 倘若過早向寶寶灌輸分給別人、讓給別人的觀念,
Advertisiment
秘笈:
父母要關注寶寶分享行為的心理發展過程, 以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0~1歲時, 寶寶子開始表現出自發性的分享行為, 如把玩具給別人、微笑等, 這時父母要多給寶寶創造機會感受分享的快樂。
兩三歲的寶寶已經能替別人著想, 如果成人經常要求寶寶想想別人的需要, 那麼寶寶就可能表現出分享和其他友善的行為。 這個階段, 父母既要鼓勵寶寶大方謙讓, 又要保證寶寶在分享的同時滿足自己的需要。
3~6歲的寶寶社會化程度更高, 分享成為一種交往手段,
Advertisiment
誤區四:強化不當讓寶寶變得功利
解讀:
寶寶分享, 父母給予獎勵進行強化沒有錯誤, 確實能夠起到培養寶寶分享行為的效果。 然而, 在強化過程中, 寶寶逐漸發現了“拿最小的, 得到最大”的規律, 於是分享成為寶寶的一種招數。 可以說, 是父母的強化不當讓寶寶變得功利, 損害了分享教育真正的意義。
秘笈:
通過獎勵對寶寶的分享行為進行強化, 可以讓寶寶體驗分享的快樂, 增強寶寶的分享行為。 但要注意的是, 如果寶寶只是把自己不喜歡的、不在意的東西給別人, 父母就不需要有特別的獎勵。 同時, 獎勵宜以精神性獎勵為主, 如對寶寶的分享行為豎大拇指表示讚賞和肯定,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學習分享的策略
分享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 可以讓孩子具有同情心, 和同伴友好相處;可以讓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獲得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的技能, 促進社會化……那麼, 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養成分享習慣呢, 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1培養寶寶的分享觀念“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以前, 一位母親吃魚時總是把好吃的魚身留給兒子, 自己吃魚頭, 有時兒子讓她吃魚身上的肉, 她總是說自己愛吃魚頭, 兒子信以為真,以後每次吃魚,兒子都乖巧地把魚頭夾給媽媽。這樣一直到兒子長大成人,參加工作。兒子帶女朋友回家吃飯,媽媽又是燒的魚,兒子夾起了魚頭,恭敬地放到媽媽碗裡,滿含感激地說:“媽媽,謝謝您養育兒子長大成人,從現在起,您什麼也不用幹了,我能養活您了,以後,我要讓您天天能吃到您喜歡吃的魚頭”。看著兒子滿含深情的目光,媽媽不能告訴兒子,其實她是不喜歡吃魚頭的。
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盲目的愛會造成傷害。研究已經發現,幼兒的分享行為受分享觀念的影響,主動分享的幼兒,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謙讓”,“小朋友要相互幫助”等觀念下進行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而不是因為寶寶喜歡吃,就讓寶寶獨佔,不要再當“愛吃魚頭的媽媽”。
2表揚寶寶的分享行為當幼兒由於分享受到成人表揚和鼓勵後會逐漸發展起一種相應的內在的自我獎勵傾向,當再次與人分享時,自己會認為這樣做是好的,以後就會持久的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所以,成人要對寶寶的分享行為進行強化。如對寶寶的分享行為點頭、微笑、豎大拇指等表示讚賞和肯定,提高寶寶的分享概率。
可能的話,要讓寶寶認識到,分享能讓他得到快樂:你把小鏟子借給了小朋友,結果你們一起挖了一個隧道。漸漸地,寶寶會意識到,分享能讓遊戲更有趣。
3做好榜樣示範有研究發現,一些29到36個月大的幼兒,假如在自己沒有玩具時接受過同伴讓給的玩具,那麼,當他們自己有好幾個玩具而同伴一個也沒有時,他們就能以相同的友好行為將玩具分給同伴。但是,如果同伴以前曾拒絕過分享玩具,輪到這些兒童控制玩具時,他們也都拒絕同伴分享。可見,同伴的影響非常大。
所以,父母要鼓勵幼兒向樂於分享的同伴學習。同時,父母也要做出表率,因為父母對寶寶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父母處處表現得很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或與別人一同分享,寶寶也會模仿父母的樣子,樂於分享。
通過下面的話給寶寶樹立榜樣:我想和你一起分享這個蛋糕,或者,我們輪流拍打那個球,在我從1數到10,你來拍,然後我拍,我們一起數。
4培養寶寶的分享技能有時,孩子具有分享的意願,但是不知道怎麼做,就沒有表現出實際的分享行為。如只有一個玩具,而有多個同伴想玩時,寶寶由於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就會放棄分享行為。所以,成人在培養寶寶的分享行為時,要注意讓幼兒瞭解和掌握一些分享的技能。
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告訴寶寶:“這些玩具是你的,小朋友玩後還會還給你,別的小朋友也會將他們的玩具和你一起分享的,這樣你們就能玩更多的玩具了。”寶寶就學會了如何利用玩具與小朋友進行交往,也初步學習了人際交往的技巧。
5跟寶寶分享當寶寶將他的物品與家人分享時,你一定要接受,而不是“寶寶真大方,媽媽不吃,給寶寶留著吧”。如果一直這樣,寶寶會認為這只是個形式,你並不會真吃。如果某個時候你真吃了,寶寶就會接受不了而哭鬧或大發脾氣。所以,寶寶跟你分享的時候,你就大大方方地拿過來,並說“謝謝,很高興你和我分享。”
你也要跟寶寶分享你的東西,比如給寶寶吃你的餅乾,同時解釋給寶寶:“這是我的東西,但是我喜歡跟你分享。”
6尊重寶寶的不願分享在寶寶的“物權”觀念中,只要是他喜歡的就是他的,所以你首先要承認寶寶的所有權。如果寶寶願意和別人分享,要表揚寶寶的慷慨舉動,如果寶寶不願意分享,你也不要勉強,不要強迫寶寶分享。通常,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寶寶,更樂於分享。
你應該通過下面的話瞭解寶寶的感受,“我瞭解與人分享是件不容易的事,有時我自己也不願意這麼做。你也不必隨時隨地和人分享,我相信當你準備好了,一定願意分享自己的物品。”通常,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寶寶,更樂於分享。
避免讓寶寶蒙羞,也不要將寶寶定性為自私的,小氣的。這樣做並不能鼓勵寶寶分享。但是理解的話會讓寶寶克服對分享的猶豫,也可以讓寶寶理解別人的感受:“你不讓小朋友玩你的拼圖,他很難過。如果你想玩別人的小汽車,別人不給你玩,是不是也很難過呢?”
當需要寶寶分享時,要提前跟寶寶討論一下,比如家裡要來小客人,要跟寶寶討論,哪些玩具不想跟別人分享要收起來,沒有收起來的就代表他是同意分享的。
7跟寶寶聊聊借與還的概念向寶寶解釋,借來的東西要還回去。比如借用寶寶的玩具熊,幾分鐘後還給寶寶,並向他說謝謝。把你的太陽鏡借給寶寶,過幾分鐘再要回來。
兒子信以為真,以後每次吃魚,兒子都乖巧地把魚頭夾給媽媽。這樣一直到兒子長大成人,參加工作。兒子帶女朋友回家吃飯,媽媽又是燒的魚,兒子夾起了魚頭,恭敬地放到媽媽碗裡,滿含感激地說:“媽媽,謝謝您養育兒子長大成人,從現在起,您什麼也不用幹了,我能養活您了,以後,我要讓您天天能吃到您喜歡吃的魚頭”。看著兒子滿含深情的目光,媽媽不能告訴兒子,其實她是不喜歡吃魚頭的。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盲目的愛會造成傷害。研究已經發現,幼兒的分享行為受分享觀念的影響,主動分享的幼兒,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謙讓”,“小朋友要相互幫助”等觀念下進行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而不是因為寶寶喜歡吃,就讓寶寶獨佔,不要再當“愛吃魚頭的媽媽”。
2表揚寶寶的分享行為當幼兒由於分享受到成人表揚和鼓勵後會逐漸發展起一種相應的內在的自我獎勵傾向,當再次與人分享時,自己會認為這樣做是好的,以後就會持久的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所以,成人要對寶寶的分享行為進行強化。如對寶寶的分享行為點頭、微笑、豎大拇指等表示讚賞和肯定,提高寶寶的分享概率。
可能的話,要讓寶寶認識到,分享能讓他得到快樂:你把小鏟子借給了小朋友,結果你們一起挖了一個隧道。漸漸地,寶寶會意識到,分享能讓遊戲更有趣。
3做好榜樣示範有研究發現,一些29到36個月大的幼兒,假如在自己沒有玩具時接受過同伴讓給的玩具,那麼,當他們自己有好幾個玩具而同伴一個也沒有時,他們就能以相同的友好行為將玩具分給同伴。但是,如果同伴以前曾拒絕過分享玩具,輪到這些兒童控制玩具時,他們也都拒絕同伴分享。可見,同伴的影響非常大。
所以,父母要鼓勵幼兒向樂於分享的同伴學習。同時,父母也要做出表率,因為父母對寶寶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父母處處表現得很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或與別人一同分享,寶寶也會模仿父母的樣子,樂於分享。
通過下面的話給寶寶樹立榜樣:我想和你一起分享這個蛋糕,或者,我們輪流拍打那個球,在我從1數到10,你來拍,然後我拍,我們一起數。
4培養寶寶的分享技能有時,孩子具有分享的意願,但是不知道怎麼做,就沒有表現出實際的分享行為。如只有一個玩具,而有多個同伴想玩時,寶寶由於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就會放棄分享行為。所以,成人在培養寶寶的分享行為時,要注意讓幼兒瞭解和掌握一些分享的技能。
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告訴寶寶:“這些玩具是你的,小朋友玩後還會還給你,別的小朋友也會將他們的玩具和你一起分享的,這樣你們就能玩更多的玩具了。”寶寶就學會了如何利用玩具與小朋友進行交往,也初步學習了人際交往的技巧。
5跟寶寶分享當寶寶將他的物品與家人分享時,你一定要接受,而不是“寶寶真大方,媽媽不吃,給寶寶留著吧”。如果一直這樣,寶寶會認為這只是個形式,你並不會真吃。如果某個時候你真吃了,寶寶就會接受不了而哭鬧或大發脾氣。所以,寶寶跟你分享的時候,你就大大方方地拿過來,並說“謝謝,很高興你和我分享。”
你也要跟寶寶分享你的東西,比如給寶寶吃你的餅乾,同時解釋給寶寶:“這是我的東西,但是我喜歡跟你分享。”
6尊重寶寶的不願分享在寶寶的“物權”觀念中,只要是他喜歡的就是他的,所以你首先要承認寶寶的所有權。如果寶寶願意和別人分享,要表揚寶寶的慷慨舉動,如果寶寶不願意分享,你也不要勉強,不要強迫寶寶分享。通常,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寶寶,更樂於分享。
你應該通過下面的話瞭解寶寶的感受,“我瞭解與人分享是件不容易的事,有時我自己也不願意這麼做。你也不必隨時隨地和人分享,我相信當你準備好了,一定願意分享自己的物品。”通常,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寶寶,更樂於分享。
避免讓寶寶蒙羞,也不要將寶寶定性為自私的,小氣的。這樣做並不能鼓勵寶寶分享。但是理解的話會讓寶寶克服對分享的猶豫,也可以讓寶寶理解別人的感受:“你不讓小朋友玩你的拼圖,他很難過。如果你想玩別人的小汽車,別人不給你玩,是不是也很難過呢?”
當需要寶寶分享時,要提前跟寶寶討論一下,比如家裡要來小客人,要跟寶寶討論,哪些玩具不想跟別人分享要收起來,沒有收起來的就代表他是同意分享的。
7跟寶寶聊聊借與還的概念向寶寶解釋,借來的東西要還回去。比如借用寶寶的玩具熊,幾分鐘後還給寶寶,並向他說謝謝。把你的太陽鏡借給寶寶,過幾分鐘再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