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並非所有哭鬧就是發脾氣

嬰幼兒“哭鬧”大致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哭鬧是一種本能性反應, 病理性哭鬧是指凡能引起小兒身體不適或疼痛的任何疾病都可能出現哭鬧不安。

筆者曾接診過一名4個月的男嬰, 平時醫院檢查評級優, 食欲好、睡眠好。 一天, 有朋友帶一個6個月大嬰兒到患兒家中做客, 兩小兒玩的非常高興。 下午客人走後不久, 患兒開始不停哭鬧且煩躁不安, 並出現嘔吐, 嘔吐物為腸內容物, 嘔吐後仍哭鬧不止且出現面色蒼白。 家長一開始沒當回事, 後來經電話諮詢筆者後才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Advertisiment
被確診為“大網膜疝引起的絞窄性腸梗阻”, 實施了小腸切除術。 術中醫生發現該患兒大網膜發育不良(大網膜上有一個小洞), 由於患兒過度嬉戲, 導致小腸進入該洞後發生絞窄引發絞窄性腸梗阻。

疝多發於腹部, 以腹外疝多見。 而腹內疝則是由臟器或組織進入腹腔內的間隙中囊內而形成的, 如網膜縫疝。 嬰幼兒大網膜發育不全屬先天性疾病, 在產前或出生後的各項體檢中不易被查出。 因此, 家長平時應密切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 尤其是嬰幼兒的“哭鬧”。 一般嬰幼兒哭鬧應考慮三方面疾病: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顱內出血, 常有音調高, 發聲急的腦性尖叫, 這種尖叫通常提示患兒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Advertisiment
應做進一步檢查。

2.消化系統及營養缺乏症。 各種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時, 可由腸痙攣、腹痛而引起哭鬧。 如伴有脫水則哭聲無力或嘶啞, 急腹症如腸套疊可引起陣發性突然嚎叫不安, 伴臉色蒼白、出汗等症狀。 佝僂病及手足抽搐症患兒常煩躁不安、易驚、好哭。 營養不良小兒常好哭且煩躁, 哭聲無力。

3.還有一些其他常見病。 因嬰兒哭鬧一般不易引起家長注意, 望家長們要善於學習識別一些嬰幼兒常見急症的相關知識, 保障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