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中耳炎, 俗稱“爛耳朵”, 是鼓室粘膜的炎症。 病菌進入鼓室, 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 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
近期, 醫院耳鼻喉科患急性中耳炎的患兒較平時有了顯著增加。 中耳炎是上呼吸道感染後比較常見的併發症, 但是有些年齡較小的嬰幼兒由於不會用語言表達, 而得不到及時治療, 致使炎症進一步發展導致耳膜化膿後穿孔。 據悉, 中耳炎如果反復發作, 對小兒的聽力會發生不良影響造成聽力減退。
Advertisiment
據專家介紹, 門診每日可接診10余例患兒, 以學齡前兒童居多, 多數為感冒後併發的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但部分小兒因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正確而轉化為化膿性中耳炎。 幾天前, 一名1歲3個月的男嬰突然出現高燒、煩躁、哭鬧等症狀, 家長認為是孩子感冒了, 便給服用了些退燒藥及抗感冒的藥物, 治療三天后症狀不但沒有減輕, 孩子反而出現了不思飲食, 睡眠不安的情況, 而且左耳內流出血水樣分泌物。 經檢查, 患兒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並且左耳鼓膜已經穿孔。
專家介紹, 小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 抵抗力低, 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 細菌很容易通過耳道與咽部相連的咽鼓管到達中耳, 引起中耳炎。 年長兒童能自訴耳朵疼痛難忍,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因此, 小兒自訴耳聾、耳內輕痛、有閉塞感和漲滿感時, 嬰幼兒不明原因的不斷搖頭, 用手抓耳應引起家長注意, 早期到耳鼻喉科檢查治療, 以免感染症狀進一步加重出現嚴重後果。 一旦得了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徹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