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10點或下午2~3點服藥
專家解析:研究發現, 一天24小時內人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分別在上午的8~10點鐘和下午的2~3點鐘, 這個階段正是機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 藥物的苦味不容易對機體產生明顯的刺激反應。 而飯後半小時以上服藥不僅可以防止噁心、反胃, 還能減輕藥物味苦的感覺, 如果沒有特殊的要求, 可以嘗試讓寶寶在這兩個時間段服藥。
方法2 冷熱服用區別大放涼後再喝, 最好控制在15℃ ~36℃
專家解析:人體口腔內的溫度為36.2℃ ~37.2℃, 味覺神經纖維大多分佈於舌面, 當湯藥溫度與舌頭的溫度相近時,
Advertisiment
加快服藥速度, 減少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
專家解析:研究表明, 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 以舌尖最為突出。 因此, 藥液入口後, 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 自然咽下, 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掌握服藥速度, 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 感覺味道越苦。 因此, 建議媽媽鼓勵寶寶一口氣喝下湯藥, 或者親自用湯匙喂寶寶, 這是減少藥液苦味的好辦法, 也可採用吸管服用。
方法4 喝點開水去苦味喝些溫開水, 可以減少藥液在口腔內的殘留
Advertisiment
專家解析:寶寶服用中藥湯劑後, 如果能立即喝些溫開水, 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的吸收, 還可以減少藥液在口腔內的殘留, 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藥液的苦味。
方法5 加點蜂蜜也不錯煎好後調些蜂蜜, 幫助腸胃易吸收
專家解析:一般中醫在開中藥時大多都會加入甘草作為調味。 但對於部分寶寶來說, 僅憑甘草的甜味, 根本沒辦法讓他們接受中藥那種嗆鼻和苦澀的味道。 最好煎好後調些蜂蜜, 最好是兒童專用蜂蜜, 這樣中藥的味道能順口些。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 容易被寶寶的腸胃吸收, 且營養豐富, 具有潤肺、潤腸等藥用價值。 但也要注意的是, 蜂蜜中的多種微量元素有可能改變藥效,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感受風寒, 出現打噴嚏、流清涕等症, 溫度高一些可以説明寶寶發汗解表。
對於遇涼容易腹瀉的寶寶, 中藥的溫度最好在40℃左右。
服用中藥注意事項糖不可以隨意加
大多數人習慣在中藥湯劑裡放點糖, 使得服用時口感好一些。 其實, 去苦味隨意加糖不可取。 從中醫觀點來看, 糖也是一味藥。 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鹹五味。 不同口感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 白糖性偏熱, 因此有些中藥湯劑加了白糖, 會改變藥性而影響療效。 紅糖味甘易生濕, 舌苔厚膩的濕熱患兒不能加。 患有寒症疾病的患兒藥物中可加適量紅糖。
Advertisiment
生薑可止吐
如果劑量不大, 加糖等方法還不能讓寶寶喝下中藥的話, 生薑可來幫忙。 媽媽們可在寶寶喝藥前5分鐘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薑擦塗患兒內關穴, 因為生薑具有止嘔的作用。 另外, 喂藥應在兩餐之間, 這樣既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藥。 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一點, 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拒絕吃藥就捏著鼻子灌, 這樣很容易嗆到寶寶。
忌口沒那麼麻煩
很多媽媽覺得喝中藥還有一件很頭疼的事:在服藥期間有N多忌口, 不能吃辣、不能吃綠豆、不能喝茶、不能吃海鮮等等, 讓寶寶生病時吃飯也不香。 其實, 沒那麼緊張。
喝中藥前後一小時忌口
綠豆、濃茶等食物或許有解藥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服藥時吃平和食物
中藥的忌口都是一些生冷寒涼或燥熱的食物, 無論是否忌口, 這些食物本來就不應該多吃。 所以, 為了服藥安全, 也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 建議讓寶寶多吃一些中性平和的食物, 例如紅薯、扁豆、牛奶、銀耳、雞肉、蘑菇等。
碗底藥渣喝還是倒?藥汁喝完了, 碗底還有藥渣, 我擔心浪費, 但是藥渣太苦, 實在喝不下。
專家:其實, 碗底藥渣最好倒掉。 這是因為, 一般情況下, 中藥是不用洗乾淨才煲的。 碗底藥渣裡可能夾雜一些垃圾、泥末等, 所以最好不要喝下去。
寶寶吃中藥要注意事項一宜用藥性平和的品種 由於嬰幼臟器嬌嫩,對大苦、大辛、大寒、大熱等藥性猛烈的藥物要慎用。
二不宜濫用滋補之品 小兒生機旺盛,宜飲食調理,不宜濫用滋補之品,否則會使機體陰陽失衡,傷及臟腑氣機。即便是存在虛症,也必須慎用補劑。
三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兒脾氣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應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山藥、山楂、陳皮、六神曲、麥芽、雞內金、白術等。
四宜佐涼肝定驚之品 小兒體屬“純陽”,熱病偏多,且陽常有余,易出現肝熱抽搐、驚風之症。救治小兒疾病特別是外感病邪,出現壯熱、煩躁、驚惕等症,則應在清熱透解之時,佐以平肝熄風之蟬蛻、鉤藤、僵蠶、地龍等。
五宜選安全無毒的品種 一般中草藥中含有鞣質、生物鹼等複雜化學成分,而肝功能發育尚未完全的嬰幼兒服用後,很有可能加重肝臟負擔,損害肝功能。嬰幼兒宜選用低毒或藥食兩用如萊菔子、陳皮、砂仁、烏梅等中藥。
另外專家表示,有一些家長常常聽街坊鄰居說某藥材對某症狀有效,或從某處得到來路不明的藥方,就到藥店抓藥給寶寶吃,這樣服用中藥的方式實在不妥當。雖然中藥藥性溫和,但仍需依照體質和病情下藥,家長如果隨便給寶寶服用中藥,小則浪費錢,大則會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寶寶吃中藥要注意事項一宜用藥性平和的品種 由於嬰幼臟器嬌嫩,對大苦、大辛、大寒、大熱等藥性猛烈的藥物要慎用。
二不宜濫用滋補之品 小兒生機旺盛,宜飲食調理,不宜濫用滋補之品,否則會使機體陰陽失衡,傷及臟腑氣機。即便是存在虛症,也必須慎用補劑。
三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兒脾氣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應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山藥、山楂、陳皮、六神曲、麥芽、雞內金、白術等。
四宜佐涼肝定驚之品 小兒體屬“純陽”,熱病偏多,且陽常有余,易出現肝熱抽搐、驚風之症。救治小兒疾病特別是外感病邪,出現壯熱、煩躁、驚惕等症,則應在清熱透解之時,佐以平肝熄風之蟬蛻、鉤藤、僵蠶、地龍等。
五宜選安全無毒的品種 一般中草藥中含有鞣質、生物鹼等複雜化學成分,而肝功能發育尚未完全的嬰幼兒服用後,很有可能加重肝臟負擔,損害肝功能。嬰幼兒宜選用低毒或藥食兩用如萊菔子、陳皮、砂仁、烏梅等中藥。
另外專家表示,有一些家長常常聽街坊鄰居說某藥材對某症狀有效,或從某處得到來路不明的藥方,就到藥店抓藥給寶寶吃,這樣服用中藥的方式實在不妥當。雖然中藥藥性溫和,但仍需依照體質和病情下藥,家長如果隨便給寶寶服用中藥,小則浪費錢,大則會傷害寶寶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