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中西育兒的觀念大沖撞

由于工作的原因, 經常接觸形形色色的媽媽, 其中有混血兒的媽媽, 有外國媽媽, 也有在國外生產哺育孩子的中國媽媽, 當然更多的是在國內生活工作的媽媽。 常常發現, 經歷不同的媽媽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育兒經驗, 而最讓我感到不同的是來自中西方育兒觀念的大沖撞。 >>>改善幼兒家庭教育的建議


小巫:中國傳統育兒方法根本不行

小巫, 一位激情四溢的母親, 她有一個非常漂亮且擁有新西蘭血統的兒子Sam。 小巫雖然是地道的中國人, 但是她在美國生活工作了8年, 因此, 她沒有采用中國傳統的育兒方法,

Advertisiment
更多的是以國外的育兒書籍為指導。 小巫認為中國式的育兒方法根本不科學, 而且她從沒有以地域將育兒劃分得那么清晰, 她說她只采用科學的育兒方法, 無所謂東西方。 當然在她看來, 由于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在育兒領域中進行研究, 所以西方的育兒理念自然是科學的, 也是她首選的。

小巫對于中西方的文化及生活習慣都深有了解且深有體會。 她覺得東西方育兒觀念最大的區別是:中國人更多的是滿足于孩子吃穿無憂、別磕著碰著就可以了。 而對于孩子的心理卻不甚關注。 與小巫的交談中, 感受最深的就是她長期倡導的一個育兒觀念:“讓孩子的需要做主。 ”

“其實從孩子降生的第一天他就帶著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感受周圍,

Advertisiment
他絕對擁有自己的思想, 他在情感上有自己的發育要求, 他需要父母不斷和他交流。 而中國父母的教育誤區是總覺得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 他們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自認為美麗的圖案。 他們不尊重孩子的意志, 剝奪孩子的自主權, 這些都會致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每當小巫說到中國家長不讓孩子做主時, 她是激動的, 語調是高昂的。 注意!三歲前決定孩子一生

小巫是國際母乳協會的義工, 因此在她的育兒觀念中無法離開“母乳喂養”這四個字。 直到今天, Sam也沒有斷奶, 而在小巫看來, 母乳喂養的好處是可以通過長時間加以考驗的。 小巫從母乳喂養開始, 實行一種新的育兒方式, 讓孩子自己做主,

Advertisiment
孩子什么時候想吃就什么時候吃, 想要多少給多少。 小巫說:“每當Sam想吃奶的時候無論我在哪里, 無論我在做什么, 我都會第一時間滿足我的孩子, 這樣他就會明白, 他是被人愛的。 >>>不同血型寶寶的完善教育法

談到教育, 小巫遵循“授之以魚, 莫若授之以漁”。 就是說與其給他幾條魚, 不如把打魚的本領交給他。 因此小巫從不像中國家長那樣采用灌輸的手段, 很早就教會小孩子認字、背唐詩, 家長對孩子知識技巧方面要求過高, 對孩子的情感心理方面關愛不足, 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責任心。 孩子情商教育從現在開始

Sam現在2歲半, 僅僅能把1到10數完, 有時說些“12、14”之類的;曾經自己琢磨出來“1加1等于2”;因為經常看Elmo’sABC那本書,

Advertisiment
認得幾個字母……盡管在中國人眼里Sam屬于“不太有知識”的那種小孩, 但我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等他到了該知道的年齡他什么都會。 而Sam現在卻比同齡的中國小孩更大方, 他懂得與別人分享他最喜愛的, 無論是玩具還是食品。

Sam最突出的一點是有耐心、恒心, 有毅力, 且獨立。 這是許多中國小孩無法做到的, 甚至上學的孩子都無法達到。 因為中國人更多的是幫助孩子把一切都做好, 這樣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同時讓他喪失了信心, 以至于他一有困難就不敢前進, 而是等待家長的幫助。 但Sam生命中有極其珍貴的一種動力, 這種動力能夠驅使著他克服困難, 勇往直前, 持之以恒。 因此有時他堅持要做的事情, 只要條件允許, 我都讓他做,

Advertisiment
而不去挫敗他。 有時我甚至縱容他的固執, 因為我要保護他的這種動力, 在這個方面, 給他充分的自由和自信。

Serena:我的孩子不上幼兒園

Serena是一個美國人, 1999年圣誕節在中國生下了第三個孩子Margaret。 她還有一個九歲的兒子Thomas和五歲的女兒Catherine。 雖然老大和老二是在美國生的, 但是三個孩子都是在中國哺育的。

最讓Serena引以自豪的是他的三個孩子都是母乳喂養, 孩子們吃媽媽的奶幾乎都吃到兩歲。 Serena說, 在美國并不是所有的媽媽都堅持母乳喂養, 據她了解, 美國只有60%的孩子是母乳喂養的, 而讓孩子吃奶到兩歲的媽媽更是少之甚少。 這和中國的媽媽差不多。 Serena真的是很難理解那些不母乳喂養的媽媽們。

Serena還有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觀點。 她九歲的兒子沒有上過幼兒園,現在也沒有去小學了,這是因為Serena認為孩子在童年時更多的應該和媽媽在一起,而不是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們需要的是母愛,而不是更多的與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目前Serena自己在家里教九歲的Thomas,而且另外兩個孩子她也打算這么做。

問起Serena對中國的育兒觀念有何看法時,她說,她只覺得中國在坐月子這個問題上很奇怪,但是她不認為在育兒方式方面東方和西方有什么好壞之分。

Serena一家吃中國飯,他們一家子都會說中文。雖然Serena1990年就來到中國,三個孩子也在中國成長,但是她依舊是用傳統的美國方式帶大培育孩子們,而且絲毫沒有被中國的育兒方式所影響。比如飲食,雖然孩子們中午都吃阿姨做的中餐,但是他們更多的時候還是吃牛排、喝牛奶。 >>>毀掉孩子的11種教育方法

呂彬:日本孩子更親近自然

在日本生活了8年,且在那里生下可愛兒子的媽媽呂彬對于外國與中國育兒方面的差異也深有體會。

在醫院剛把兒子生下來的時候,護士小姐就為兒子洗了澡。沒過多久就讓呂彬也洗澡。但是依舊有傳統育兒觀念的呂彬是在第三天才洗的澡。護士小姐無法理解中國人傳統的“月子觀念”。

在孩子半歲多的時候,由于工作的原因,呂彬一家又回到了北京,但是在孩子嬰兒期時她仍然沿用日本的哺育方法。最讓呂彬感觸頗深的地方也是關于育兒理念的不同。她說:“日本人更強調孩子的意志,他們通過生活的細節鍛煉孩子的意志,從小培養他們具有堅強的韌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體能。日本人在小孩子兩三歲時,就讓孩子穿著短褲、短裙在戶外玩耍,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這是中國人無法理解的,我們天氣稍冷就會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生怕他們凍著,甚至擔心他們老了會得關節炎。日本的學生每天都有體育課,學生們還有自己的活動俱樂部,因此他們從小就擁有好的體能。日本社會鼓勵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他們的孩子認識許多動植物,這是中國孩子所不及的。”

無論是呂彬還是小巫,他們都感到外國的孩子由于在自由的空間長大,他們都有很強的獨立性,擁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十分地活躍。而剛剛做了媽媽的媛媛卻不十分認同上面三個海外派媽媽的觀點。

朱紅媛:西方自由式教育不適合中國孩子

媛媛的兒子是今年4月底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完孩子的三四天,媛媛也想洗澡,但是她的母親不讓她洗澡,堅持要她做完小月(如果生男孩,生產12天為小月)再洗澡,于是媛媛是在第12天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而孩子在滿月之前每天都是擦洗并沒有如同上面三位媽媽的孩子那樣放在澡盆里給孩子洗澡。

媛媛算得上是年輕媽媽,雖然她沒有按照中國最傳統的習俗坐月子,但是她也沒有采取純西化的方法。對于孩子的教育,媛媛則有自己的觀念。她不認為應該一切都應讓孩子的需要做主。媛媛說:“小孩子就像一棵幼苗,不能一味地任由他自由生長。家長要不時地給他剪枝修葉,這樣他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媛媛不認同西方的自由式教育,她覺得西方自由式的教育使孩子們更散漫,雖然他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但是他們可能沒有一些最基本的常識。從教的媛媛經常接觸很多外國小孩,有一次她讓一個加拿大的華裔小孩畫一朵花,可他說不會畫。當老師告訴他先畫一個花芯,再畫幾個花瓣后,小孩仍然置之不理。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就顯得謙虛多了。媛媛也并不認為西方的育兒理念就是科學的,而她覺得科學與否是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界定,而她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

采訪后記:

今天的討論并不是要分辨出東西方育兒觀念到底哪個更科學,我們也不是要中國媽媽一味地去模仿西方的育兒方法,更不是希望外國的媽媽一定要認同中國的傳統育兒方法。我們今天只是向大家介紹四位很特別的媽媽,讓她們的育兒方法與大家一起分享。無論中國的媽媽選擇哪個方法,或者同意哪個媽媽的觀念并不是我們今天的目的,我們只希望媽媽們在選擇育兒方法時,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那些科學的理念,摒棄那些根本不適應我們生活的育兒。 >>>寶寶教育的泡菜效應

編輯:孫方

她九歲的兒子沒有上過幼兒園,現在也沒有去小學了,這是因為Serena認為孩子在童年時更多的應該和媽媽在一起,而不是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們需要的是母愛,而不是更多的與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目前Serena自己在家里教九歲的Thomas,而且另外兩個孩子她也打算這么做。

問起Serena對中國的育兒觀念有何看法時,她說,她只覺得中國在坐月子這個問題上很奇怪,但是她不認為在育兒方式方面東方和西方有什么好壞之分。

Serena一家吃中國飯,他們一家子都會說中文。雖然Serena1990年就來到中國,三個孩子也在中國成長,但是她依舊是用傳統的美國方式帶大培育孩子們,而且絲毫沒有被中國的育兒方式所影響。比如飲食,雖然孩子們中午都吃阿姨做的中餐,但是他們更多的時候還是吃牛排、喝牛奶。 >>>毀掉孩子的11種教育方法

呂彬:日本孩子更親近自然

在日本生活了8年,且在那里生下可愛兒子的媽媽呂彬對于外國與中國育兒方面的差異也深有體會。

在醫院剛把兒子生下來的時候,護士小姐就為兒子洗了澡。沒過多久就讓呂彬也洗澡。但是依舊有傳統育兒觀念的呂彬是在第三天才洗的澡。護士小姐無法理解中國人傳統的“月子觀念”。

在孩子半歲多的時候,由于工作的原因,呂彬一家又回到了北京,但是在孩子嬰兒期時她仍然沿用日本的哺育方法。最讓呂彬感觸頗深的地方也是關于育兒理念的不同。她說:“日本人更強調孩子的意志,他們通過生活的細節鍛煉孩子的意志,從小培養他們具有堅強的韌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體能。日本人在小孩子兩三歲時,就讓孩子穿著短褲、短裙在戶外玩耍,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這是中國人無法理解的,我們天氣稍冷就會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生怕他們凍著,甚至擔心他們老了會得關節炎。日本的學生每天都有體育課,學生們還有自己的活動俱樂部,因此他們從小就擁有好的體能。日本社會鼓勵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他們的孩子認識許多動植物,這是中國孩子所不及的。”

無論是呂彬還是小巫,他們都感到外國的孩子由于在自由的空間長大,他們都有很強的獨立性,擁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十分地活躍。而剛剛做了媽媽的媛媛卻不十分認同上面三個海外派媽媽的觀點。

朱紅媛:西方自由式教育不適合中國孩子

媛媛的兒子是今年4月底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完孩子的三四天,媛媛也想洗澡,但是她的母親不讓她洗澡,堅持要她做完小月(如果生男孩,生產12天為小月)再洗澡,于是媛媛是在第12天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而孩子在滿月之前每天都是擦洗并沒有如同上面三位媽媽的孩子那樣放在澡盆里給孩子洗澡。

媛媛算得上是年輕媽媽,雖然她沒有按照中國最傳統的習俗坐月子,但是她也沒有采取純西化的方法。對于孩子的教育,媛媛則有自己的觀念。她不認為應該一切都應讓孩子的需要做主。媛媛說:“小孩子就像一棵幼苗,不能一味地任由他自由生長。家長要不時地給他剪枝修葉,這樣他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媛媛不認同西方的自由式教育,她覺得西方自由式的教育使孩子們更散漫,雖然他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但是他們可能沒有一些最基本的常識。從教的媛媛經常接觸很多外國小孩,有一次她讓一個加拿大的華裔小孩畫一朵花,可他說不會畫。當老師告訴他先畫一個花芯,再畫幾個花瓣后,小孩仍然置之不理。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就顯得謙虛多了。媛媛也并不認為西方的育兒理念就是科學的,而她覺得科學與否是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界定,而她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

采訪后記:

今天的討論并不是要分辨出東西方育兒觀念到底哪個更科學,我們也不是要中國媽媽一味地去模仿西方的育兒方法,更不是希望外國的媽媽一定要認同中國的傳統育兒方法。我們今天只是向大家介紹四位很特別的媽媽,讓她們的育兒方法與大家一起分享。無論中國的媽媽選擇哪個方法,或者同意哪個媽媽的觀念并不是我們今天的目的,我們只希望媽媽們在選擇育兒方法時,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那些科學的理念,摒棄那些根本不適應我們生活的育兒。 >>>寶寶教育的泡菜效應

編輯:孫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