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對病毒性疾病沒有特效藥, 故水痘的治療主要是預防繼發感染和加強護理。 發熱期應臥床休息, 食易消化食物, 保證營養和水分的供給;體溫較高者可予退熱劑, 皮膚瘙癢甚者可口服抗組胺藥, 亦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 水皰破潰后涂2%龍膽紫等等, 均為對癥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為外感時邪, 傷及肺脾, 生濕化熱, 發于肌膚所致。 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祛濕為主, 根據病情的輕重可分以下兩種類型:
(1)風熱夾濕證 屬輕型, 證見發熱, 咳嗽, 流涕, 水痘紅潤, 分布稀疏, 內含水液清澈明亮, 伴有瘙癢, 納差,
Advertisiment
(2)濕熱熾盛證 屬重證, 多見于體質虛弱的患兒。 發熱重, 表現為壯熱煩渴, 唇紅面赤, 精神萎糜, 痘疹稠密色紫暗, 痘漿混濁不透亮, 甚至口腔亦見皰疹, 伴有口干欲飲, 大便干結, 小便短赤, 舌苔黃厚而干, 脈洪數或滑數。 此乃邪盛正篤, 濕熱毒邪內犯。 治療當加大清熱涼血解毒之力。 方選加味消毒飲加減。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可適當選擇西藥對癥治療, 如退燒、止癢等。 其余在護理、飲食、消毒、隔離等方面中西醫的要求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