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教你辯證論治幼兒發熱

從基本病因著手

“上感”最常見

從兒科門診的統計資料看, 引起寶寶發熱的疾病主要為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 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 發熱的寶寶明顯增多。

病毒引起的

急性上感的主要病原體是病毒, 約占90%以上。 發熱是機體對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 發熱時, 人體新陳代謝增強, 血液中免疫細胞增多, 肝臟解毒能力增強, 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因而媽媽不必過於忌諱、害怕發熱。

中醫看病因

按照中醫理論, 上感的主要原因是外邪病毒所致。 多見於氣候變化、冷熱失常的冬末春初,

Advertisiment
或秋末冬初。 寶寶臟腑嬌嫩, 表衛不固, 抗病能力較差, 對外界氣候變化不能很好適應, 故易受外邪侵襲而發病。 肺合皮毛, 開竅於鼻, 外邪自口鼻皮毛而入, 導致肺氣失宣, 出現惡寒、發熱、鼻塞、咳嗽等症。 寶寶神志怯弱, 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受邪之後, 容易出現熱擾神明、夜臥不寧、驚恐叫擾等症。

學會正確判斷發熱

體溫測定發熱程度

寶寶發熱, 當然要及時測定體溫。 正常腋下溫度是36~37℃, 如果超過37℃, 就是發熱了。 37.1~38℃為低熱;38.1~39℃為中等熱;39.1~41℃為高熱;超過41℃為 超高熱。

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

寶寶體溫雖高, 屬低熱或中等熱, 但精神尚好, 服退燒藥後仍能笑能玩, 如同平常, 說明病情不重。 如果寶寶為高熱, 甚至是超高熱, 精神萎靡、倦怠, 表情淡漠,

Advertisiment
則提示病情較重, 應該趕快去醫院求治。

不可忽略的伴隨症狀

媽媽要注意一些伴隨症狀, 如伴有腹痛, 拒絕按揉, 提示急腹症, 需要到醫院就診。

中醫治療上感

90%的上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所以除了合併細菌感染情況, 一般不宜用抗生素, 可以用中藥治療。

風寒型上感

風寒型上感表現為發熱、怕冷、無汗、鼻塞、流清涕、打噴嚏、咳嗽、頭痛、喉癢。

風寒型上感的治療原則是辛溫解表, 可以用荊防敗毒散(藥物有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川芎、枳殼、茯苓、甘草、桔梗)加減。 所謂加減就是在荊防敗毒散的基礎上, 根據寶寶的症狀不同而靈活加或減去幾味藥。 如咳嗽明顯加杏仁, 頭痛明顯加白芷, 若出汗怕風, 還可以選用桂枝湯或參蘇飲加減。

Advertisiment

風熱型上感

風熱型上感表現為高熱, 稍怕冷, 微汗出、頭痛、鼻塞、流膿涕、咽部紅腫疼痛, 也有咳嗽、打噴嚏。

風熱型上感的治療原則是辛涼解表, 用桑菊飲(藥物有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杏仁、桔梗、生甘草、鮮蘆根)或銀翹散(藥物有銀花、連翹、豆豉、牛蒡子、荊芥、薄荷、桔梗、生甘草、竹葉)加減。 咳嗽重的選用桑菊飲;發熱高的用銀翹散, 也可以用感冒退熱沖劑;發熱更高的, 加黃芩、梔子;頭痛重的加蔓荊子、菊花;喉嚨疼痛的加板藍根、射干等;食欲不振的加薏米。

家庭護理很重要

照顧好寶寶, 讓他充分休息。 飲食上安排流質或軟食、容易消化的食物, 多補充水分。 吃的量不要太多, 以免寶寶消化不良、嘔吐或腹瀉。 室內溫度要恒定, 不要太熱或太涼,

Advertisiment
並保持一定的濕度, 不過於乾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