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健康>常見疾病>正文

中醫治療痛經法-次髎埋針,辨證配穴

徐立在臨床中應用針灸皮內針療法, 以次髂穴為主, 根據辨證進行相應配穴, 對原發性痛經患者進行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取穴:主穴:雙側次髎穴為主穴。 配穴:氣滯血瘀型配太沖、血海均雙側;寒濕凝滯型配中極、地機(雙);肝郁濕熱型配太沖、三陰☆禁☆交均雙側;氣血虧虛型配足三里(雙)、氣海。
操作:次髂穴局部常規消毒后, 取規格為33號, 0.5寸的圖釘型皮內針, 用鑷子夾住環型針柄, 刺人穴內, 使環狀針柄平整地留在皮膚上, 用2mm2mm小塊膠布固定、留針。 氣滯血瘀型:配穴施以毫針刺瀉法;寒濕凝滯型:配穴施以毫針刺瀉法,
Advertisiment
加灸;肝郁濕熱型:配穴施以毫針刺瀉法;氣血虧虛型:配穴施以毫針刺補法, 加灸。 于月經來潮1周前開始治療。 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一般留針3天, 天氣炎熱一般留針l~2天。 留針期間, 患者每天可自行按壓埋針處l~2次, 每次按壓Imin。 起針休息1天后重復治療12次, 月經期不作治療。 皮膚過敏者不宜使用此法。
次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 為八髂穴之一。 膀胱經抵腰中, 入循膂, 絡腎, 屬膀胱(《靈樞經脈》)。 督脈分支別繞臀至少陰, 與巨陽(足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后廉, 貫脊屬腎(《素問骨空論》)。 次髂穴位于腰骶部, 與腎、督脈關系密切。 督脈與任脈、沖脈同起于胞中, 一源三岐;腎主藏精。 故次髎穴可強腰壯腎, 調補沖任, 調經理氣, 行血散瘀, 是治療婦科疾病的效穴。
Advertisiment
用皮內針療泫, 對次髂穴較持久的刺激, 根據中辨證, 有針對性地配伍相應穴位, 治療痛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于某, 24歲, 未婚, 職員。 經行腹痛1年。 患者平素性格內向, 抑郁寡歡, 每次月經來潮前及經期腹痛, 月經量少, 色黯, 有血塊, 伴有乳☆禁☆房脹痛, 曾服中藥治療, 有好轉, 但經期仍有腹痛, 故患者選針灸治療。 查:舌紅邊有瘀點, 苔薄, 脈弦。 診為痛經(氣滯血瘀型)。 經針刺治療3個療程后, 經期腹痛及乳☆禁☆房脹痛消失, 追訪3個月未復發。
郭某, 18歲, 未婚, 學生。 自初潮至今6年, 月經期間持續性腹痛, 伴有陣發性劇痛, 腹痛遇寒則劇、得熱則減, 伴有輕微腹瀉, 月經色黯紅量少, 有血塊。 曾服用中藥治療, 因不能堅持治療, 未見顯效。 查:舌質紫黯,
Advertisiment
苔白膩, 脈沉。 診為痛經(寒濕凝滯型)。 經針刺治療1次后, 疼痛明顯減輕。 3個療程后, 經期腹痛及兼癥消失, 追訪3個月未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