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健康>常見疾病>正文

中醫治療痛經法 -針藥并用,溫經散寒化瘀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之一, 臨床上常以止痛對癥處理為主, 存在治標不治本、經行復發的弊病, 嚴重影響婦女的工作和生活。 張曉華采用少腹逐瘀湯口服合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 療效滿意。
取穴:氣海、中極、足三里(雙)、三陰☆禁☆交(雙)、子宮穴。
操作:經前3天開始治療, 腧穴作常規消毒后, 用28~30號2寸毫針, 進針約1寸左右, 行平補平瀉手法, 出現針感后, 將艾絨捏成團, 裹于針柄上點燃, 灸35壯(約30min)后出針, 每天1次, 7天為1個療程, 連續針灸3個月經周期。
中藥:口服少腹逐瘀湯(當歸15g, 赤芍15g, 川芎6g, 沒藥9g, 延胡素9g, 五靈脂9g, 生蒲黃9g, 小茴香3g, 干姜6g, 官桂3g),
Advertisiment
加減:嘔吐劇加砂仁Sg(后下), 吳茱萸6g;乳☆禁☆房雙脅脹痛加川楝子9g, 香附12g;經水難下加益母草15g;腰痛甚加杜仲lOg, 續斷lOg, 去沒藥免攻逐過度傷正。 每天1劑, 經前3天開始服, 連服7天, 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
痛經與沖任、腎等經脈有關, 病機為氣血運行不暢, 放取氣海、中極調理沖任、補益精血的作用;三陰☆禁☆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 且為足三陰☆禁☆經交會穴, 具有補腎理氣、活血化瘀之效;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之經穴, 多氣多血, 具有補虛、補益氣血、調理經氣之功;子宮穴為痛經的病位穴。 針刺能疏通經脈, 行氣活血, 艾灸能溫散寒邪、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用溫針灸法, 有溫經通絡、活血祛瘀、調理沖任、補腎及防病保健胞宮的作用。
少腹逐瘀湯以當歸、赤芍、川芎為主藥,
Advertisiment
取其活血祛瘀、養血調經之功, 輔以五靈脂、生蒲黃(失笑散)、延胡索、沒藥, 其中五靈脂、生蒲黃通利血脈、祛瘀止痛, 可推陳致新;沒藥散結氣、通血滯、消腫定痛、祛腐生肌;延胡為氣中血藥, 行氣活血, 氣行則血行, 通則不痛, 為止痛良藥。 四藥相配, 共奏散結定痛、祛瘀生新之功, 方中妙用肉桂、干姜、小茴香, 辛熱善行、溫經散寒、振奮脾腎陽氣, 通達中下二焦, 鼓舞氣血運行。 少腹逐瘀湯合針灸治療痛經, 標本兼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