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健康>常見疾病>正文

中醫治療痛經法—辨證施針,補虛瀉實

原發性痛經常發生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后不久, 且多見于未婚或未孕女性。 常見腎氣不足, 外邪易侵, 沖任兩經失調, 陰陽有偏盛偏衰之勢, 氣血運行不暢, 而致痛經發作。 熊宏大辨證施治, 療效明顯。
1.氣滯血瘀型
主癥:經前數日或經期小腹脹痛, 拒按, 或伴有胸脅痛, 或經量少, 經色紫黯有塊, 經凈消失, 舌紫或有瘀點, 脈弦或弦滑。
取穴:太沖、氣海、三陰☆禁☆交、天樞、陽陵泉。
操作:針刺用瀉法, 得氣之后, 用電針斷續波通電30min, 強刺激, 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2.寒濕凝滯型
主癥:經前或行經期間小腹冷痛, 擔按, 得熱痛減, 經量少,
Advertisiment
經色黯黑有塊, 一或伴有畏冷身痛, 舌苔白膩, 脈沉緊。 取穴:地機、中極、氣海、三陰☆禁☆交、次髂、命門。
操作:針刺用平補平瀉手法, 得氣后用艾條截成一段長約34cm的艾炷, 點燃, 倒插于針柄之上用以溫經散寒, 每次30min。
3.氣血虛弱型
主癥:月經后1~2天或經期小腹隱痛或伴小腹有空墜之感, 得按痛減, 經量少, 色淡, 伴有面色少華, 神疲乏力, 舌質淡, 脈細弦。
取穴:足三里、三陰☆禁☆交、氣海、關元、血海;耳穴取子宮、脾、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