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維生素D 缺乏症(佝僂病)

本病是一種常見的嬰兒慢性營養不良疾病, 由於維生素D 缺乏而引起。 症狀是多汗, 夜驚、肌肉鬆馳, 枕後脫髮圈, 前囟晚閉, 出牙遲。 重症有骨骼發育障礙, 如顱骨軟化, 方顱、肋骨串珠, 脅隔溝(赫氏溝), 及手鐲, 腳鐲, 會坐以後脊柱後彎, 下肢呈“O”型或“X”型腿、雞胸。 多發生在3歲以內的嬰幼兒。
中醫認為, 本病是由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而致。 由於孕母脾胃虛弱, 嘔吐, 或營養失調, 在戶外活動少, 光照不足, 或只以乳類和澱類食品餵養, 均可致脾胃兩虛而出現上述症狀。
中醫辨證治療:
本病初期以脾腎兩虛為主, 治以健脾補腎為主,
Advertisiment
後期以腎氣虧損為主, 治以補腎益氣壯骨為基本治則, 多用黨參、白術、北蔑、當歸、女貞子、龍骨、牡蠣等藥。
(1)脾胃虛弱型(活動早期)。 主證:形體虛胖、肌肉鬆弛, 精神差, 面色蒼白, 多汗, 易驚, 睡眠不寧, 囪門遲閉, 發稀而黃, 枕禿,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緩無力, 指紋淡紅。
治法:益氣、健脾、補腎, 安神。
方藥:益氣健脾補腎湯。
黨參10 克, 白術6 克, 北蔑10 克, 當歸6 克, 珍珠母20 克, 女貞子10 克, 熟地10 克。
方解:黨參、白術, 蒼術健脾益氣;北蔑當歸益氣養血;北芪配五味子益氣斂汗;珍珠母配五味子養心安神, 鎮驚除煩;女貞子, 熟地滋補腎氣。
加減法:汗多加龍骨20 克, 牡蠣20 克, 白芍10 克養陰斂汗;夜驚者熟棗仁8 克, 蟬衣5 克, 安神鎮驚;便稀加淮山藥15 克, 神曲6 克助脾胃消化。
(2)腎氣虛虧型。
Advertisiment

主證:消瘦, 面色無光澤, 肌肉鬆弛。 精神疲倦, 易驚, 多汗夜啼, 骨骼畸形明顯, 可見頭顱方大, 雞胸, 脅骨串珠, 下肢變曲, 出牙、坐立、行走等發育均遲, 舌質淡, 少苔, 豚細弱。
治法:補肝腎, 益心脾。
方藥:補腎地黃丸加龍骨散。 熟地10 克, 獲菩10 克, 鹿茸0.5 克, 懷牛膝6 克, 黨參10 克, 黃蔑10 克, 龍骨30 克, 五味子5 克, 胎盤粉0.5 克(沖服), 炒雞旦殼粉0.5克(沖服)。
方解:熟地、黨參、黃芭養血補氣, 懷牛膝補肝腎, 散血瘀;鹿茸以益精填髓, 溫腎壯陽, 強筋壯骨;龍骨、牡蠣、五味子以斂汗潛陽。
加減法:睡眠欠安加棗仁6 克, 夜驚加鉤藤鎮驚安神。 骨軟無力加杜仲10 克、川斷8 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