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裡的兩大養胎實用方法

養胎育嬰都需調護神氣;婦女懷孕後, 一要注意根據妊娠的月份不同, 隨時更換食譜;二要隨著季節的變化, 在飲食上有所差異。

1.養胎育嬰都需調護神氣

中醫學歷來把形、神、臟腑視為合一的整體, 從而創立了精神致病理論。 《內經》中“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恐傷腎”的論述就是這一理論的高度概括。 中醫的病因學一直認為七情失調是重要的發病因素之一, 即使六淫為患也常有精神因素摻合在內。 針對這一發病環節, 中醫學相應地創立了調神理論, 成為中醫防病治病的特色之一, 千百年來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

Advertisiment

(1)養胎――孕婦須調神。 中醫的養胎之說始於《內經》。 至北齊, 徐之才已有專著《逐月養胎法》問世, 較系統地論述了中醫對胚胎生長發育過程的認識及孕期衛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問題。 其基本內容與現代醫學的“胚胎學”和“圍產醫學”頗有相似之處, 尤其是書中提出“外象而內感”的論點, 強調母體的精神心理變化能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和發育及生後小兒的性格特徵的形成。 這一觀點對後世的影響較大。 孫思邈等人將其發揮成“胎教”學說, 所論頗詳。 歷代醫家均把調治心神視作養胎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始至終貫穿於種子(受孕)、胎前(妊娠)、臨產、產後諸過程中。

◆胎前(妊娠)――兩精相搏, 合而成形。 由受精卵發育成胎兒是一個非常重要而複雜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古人已認識到在此過程中孕婦的精神因素對胎兒健康的影響。 如《產孕集》說:“孕藉母氣以生, 呼吸相通, 喜怒相應, 一有偏倚, 即致子疾。 ”又曰:“氣主於心, 心之神主內而應外, 外有所接則神動而氣隨之……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 ”認為孕婦和胎兒是一個整體, 氣血息息相通, 七情能影響孕婦氣血, 繼則可影響胎兒。 因此孕婦養胎必須調神, 這是在妊娠期, 中醫心身醫學的基本思想。 為此, 歷代醫著對孕婦調神養胎的內容論述較廣, 大致可概括為節欲、怡情、胎教三方面。 這三方面相互聯繫不可分割, 但各有側重。

◆節欲。 偏重于性的心理調節, 這對養胎極為重要。 《達生篇》雲:“受孕後最宜節欲, 不可妄動致擾子宮。

Advertisiment
……即幸不墜, 生子亦必愚魯而多疾患矣”, 嚴正指出了孕期交☆禁☆合的危害性。 《幼幼集成》也說:“婦人懷孕……以淫☆禁☆欲最所當禁;蓋胎在胞中全賴氣血育養, 靜則神藏, 若情☆禁☆欲一動, 火擾於中, 血氣沸騰, 三月以前犯之則易動胎小產。 ”臨床早孕流產病例中與受孕後不注意節欲有關者頗多。

◆怡情。 側重於穩定情感。 孕期“靜形體, 和心態”有利於胎兒健康成長。 古人主張孕婦應做到“無悲哀, 無思慮驚動”、“無大言, 無號哭”, 喜怒哀樂適可而止。 這是中醫臨床經驗的總結。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孕婦情緒過分緊張, 腎上腺皮質激素就會增高, 而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明顯的阻礙胚胎某些組織聯合的作用, 因而可引起胎兒畸形, 如唇裂、齶裂、先天性幽門狹窄等,

Advertisiment
也易導致早產和低體重兒。 有人發現當孕婦情緒激動時胎動就增加, 如果激動時間延長, 胎動也隨之延長, 有時甚至可達正常胎動的10倍。 往往會引起胎兒迴圈障礙, 影響胎兒發育甚至造成胎兒死亡。

◆胎教。 是中醫在養胎學範圍內所體現的心身醫學思想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著重強調孕婦的情志對胎兒儀容、智力、性格、品德的影響。 北齊徐之才認為“妊娠三月名始胎, 當此之時, 未有定儀, 見物而化”, “欲子美好, 數視璧玉;欲子賢良, 端坐清虛, 是謂外象而內感也”。 孫思邈也認為:“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 稟質未定”, 應該“彈琴瑟, 調心神, 和性情, 節嗜欲, 庶事清靜”。 經過胎教, 方能“生子皆良長壽”。 明確指出了“胎教”的主要內容是讓孕婦在妊子之後加強精神品德的修養和教育,

Advertisiment
所見所聞皆系良好的感受, 做到目不視邪色, 耳不聽淫☆禁☆聲, 絕其嗜欲, 避免惡性刺激, 使之“外象而內感”, 藉以促進胎兒的儀容美好, 智力發育, 使下一代健美聰慧。 這些觀點正被現代醫學所接受, 如環境心理與健康和疾病關係的研究表明, 調和的色彩, 美麗的畫圖, 悅耳的音樂能夠調節人的情緒, 培養人的意志, 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精神文明水準, 不僅對人的精神和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及運動系統能產生有益的作用, 而且對胎兒發育和出生後的智力發展, 身心健康也極為有利。 而刺耳的雜訊, 繚眼的色彩, 會使人煩躁, 發怒和情緒不安, 促使人體內器官功能失調, 肌肉收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等,這對孕婦和胎兒極為不利。

(2)臨產――關係到母子安危的關鍵時刻。歷代中醫十分重視臨產時精神因素對分娩的影響。《產科心法》就指出,孕婦足月臨盆猶如瓜熟蒂落,是“天生造化……天然之理”,強調分娩是一種生理本能,教育孕婦臨產時“不必心慌驚怕”而應消除顧慮,讓孕婦作好產前精神準備,沉著臨盆。《達生篇》還為孕婦臨產歸納了一個“六字訣”:“睡、忍痛、慢臨盆”。這裡的睡,除了休息蓄積體力外,更深的含義是以放鬆緊張情緒。忍痛就是要求孕婦臨產時以堅強的意志克服緊張心理去戰勝疼痛。現代心理與疼痛關係的研究表明,痛覺受人的心理因素影響很大,同樣的痛覺刺激強度,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往往痛覺較小,痛反應輕。

2.逐月養胎

“因時擇食”是指婦女懷孕後,一要注意根據妊娠的月份不同,隨時更換食譜;二要隨著季節的變化,在飲食上有所差異。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與日月相參”,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時時影響著人體的生理、病理,孕婦更容易受影響。因此,隨著胎兒在孕婦體內的生長發育,其營養需求不同,故孕婦的飲食不應千篇一律,應根據胎兒和胎盤的成長,適應其生理性、代謝性需要,採取適宜的飲食。

《千金要方》裡曾載有關“逐月養胎”的飲食法,意思是,妊娠一月時,胚胎剛剛形成,此時飲食應稍細熟爛,在主食上可多吃點大麥粉,副食調味方面以酸味為主。因為孕婦多食喜酸,而中醫學認為,酸味入肝、能補肝以養胞胎。對於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響胎氣。

妊娠第二個月時,孕婦早孕反應較嚴重,為防止嘔吐,可以在起床前吃些幹食、如烤饅頭片、餅乾等,不要吃湯菜或稀粥,晚餐後一般嘔吐減輕,因此晚餐可吃得豐盛些。另外,少量多餐或吃清淡可口、少油膩的食物,也有益於防止孕吐。

妊娠三月時孕婦易喜易怒,因此,宜服雄雞湯,能調肝養胎。現代營養學認為,為了滿足胚胎組織的正常發育,必須保證蛋白質尤其是完全蛋白質的供給。這需要比平時稍多吃一點瘦肉、魚、蛋和大豆製品。

在懷孕四個月時,可多吃些粳米,倘若孕婦想嘔吐又不欲食者,應喝點菊花烏雞湯,可調和胎氣、清肝養胎。

懷孕五月左右,是胎兒發育生長最迅速的時期,對營養的需求最大,因此,本階段的飲食原則不僅數量要多,品質也要求較高。古人特別提出要吃點羊肉、牛肉等營養豐富的食物,一般說來,每天應吃1~2只雞蛋,50~100克瘦肉,100~150克大豆製品,500克左右蔬菜。如能常吃些動物肝臟、血、骨頭湯、魚類和新鮮水果更好。海帶、紫菜、海米、蝦皮等海產品,芝麻、花生、核桃等硬果類,對孕婦尤為有益。

妊娠六個月時宜少吃寒涼飲食,可多吃些粳米粥,也可食麥門冬湯,再選烏雌雞一隻加入麥門冬湯內燉湯,對孕婦有較好補益作用。這樣能使肌肉、皮膚緻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為妊娠後期,胎兒日趨成熟,飲食原則應因人而異。若胎兒發育較好,孕婦又較胖的,則應稍稍限制一些飲食,以防胎兒長得過大而給分娩造成困難;相反,若孕婦體質較差,胎兒發育又不大好,則應加強營養,吃得更好一些。 妊娠六個月時宜少吃寒涼飲食,可多吃些粳米粥,也可食麥門冬湯,再選烏雌雞一隻加入麥門冬湯內燉湯,對孕婦有較好補益作用。這樣能使肌肉、皮膚緻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為妊娠後期,胎兒日趨成熟,飲食原則應因人而異。若胎兒發育較好,孕婦又較胖的,則應稍稍限制一些飲食,以防胎兒長得過大而給分娩造成困難;相反,若孕婦體質較差,胎兒發育又不大好,則應加強營養,吃得更好一些。

肌肉收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等,這對孕婦和胎兒極為不利。

(2)臨產――關係到母子安危的關鍵時刻。歷代中醫十分重視臨產時精神因素對分娩的影響。《產科心法》就指出,孕婦足月臨盆猶如瓜熟蒂落,是“天生造化……天然之理”,強調分娩是一種生理本能,教育孕婦臨產時“不必心慌驚怕”而應消除顧慮,讓孕婦作好產前精神準備,沉著臨盆。《達生篇》還為孕婦臨產歸納了一個“六字訣”:“睡、忍痛、慢臨盆”。這裡的睡,除了休息蓄積體力外,更深的含義是以放鬆緊張情緒。忍痛就是要求孕婦臨產時以堅強的意志克服緊張心理去戰勝疼痛。現代心理與疼痛關係的研究表明,痛覺受人的心理因素影響很大,同樣的痛覺刺激強度,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往往痛覺較小,痛反應輕。

2.逐月養胎

“因時擇食”是指婦女懷孕後,一要注意根據妊娠的月份不同,隨時更換食譜;二要隨著季節的變化,在飲食上有所差異。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與日月相參”,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時時影響著人體的生理、病理,孕婦更容易受影響。因此,隨著胎兒在孕婦體內的生長發育,其營養需求不同,故孕婦的飲食不應千篇一律,應根據胎兒和胎盤的成長,適應其生理性、代謝性需要,採取適宜的飲食。

《千金要方》裡曾載有關“逐月養胎”的飲食法,意思是,妊娠一月時,胚胎剛剛形成,此時飲食應稍細熟爛,在主食上可多吃點大麥粉,副食調味方面以酸味為主。因為孕婦多食喜酸,而中醫學認為,酸味入肝、能補肝以養胞胎。對於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響胎氣。

妊娠第二個月時,孕婦早孕反應較嚴重,為防止嘔吐,可以在起床前吃些幹食、如烤饅頭片、餅乾等,不要吃湯菜或稀粥,晚餐後一般嘔吐減輕,因此晚餐可吃得豐盛些。另外,少量多餐或吃清淡可口、少油膩的食物,也有益於防止孕吐。

妊娠三月時孕婦易喜易怒,因此,宜服雄雞湯,能調肝養胎。現代營養學認為,為了滿足胚胎組織的正常發育,必須保證蛋白質尤其是完全蛋白質的供給。這需要比平時稍多吃一點瘦肉、魚、蛋和大豆製品。

在懷孕四個月時,可多吃些粳米,倘若孕婦想嘔吐又不欲食者,應喝點菊花烏雞湯,可調和胎氣、清肝養胎。

懷孕五月左右,是胎兒發育生長最迅速的時期,對營養的需求最大,因此,本階段的飲食原則不僅數量要多,品質也要求較高。古人特別提出要吃點羊肉、牛肉等營養豐富的食物,一般說來,每天應吃1~2只雞蛋,50~100克瘦肉,100~150克大豆製品,500克左右蔬菜。如能常吃些動物肝臟、血、骨頭湯、魚類和新鮮水果更好。海帶、紫菜、海米、蝦皮等海產品,芝麻、花生、核桃等硬果類,對孕婦尤為有益。

妊娠六個月時宜少吃寒涼飲食,可多吃些粳米粥,也可食麥門冬湯,再選烏雌雞一隻加入麥門冬湯內燉湯,對孕婦有較好補益作用。這樣能使肌肉、皮膚緻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為妊娠後期,胎兒日趨成熟,飲食原則應因人而異。若胎兒發育較好,孕婦又較胖的,則應稍稍限制一些飲食,以防胎兒長得過大而給分娩造成困難;相反,若孕婦體質較差,胎兒發育又不大好,則應加強營養,吃得更好一些。 妊娠六個月時宜少吃寒涼飲食,可多吃些粳米粥,也可食麥門冬湯,再選烏雌雞一隻加入麥門冬湯內燉湯,對孕婦有較好補益作用。這樣能使肌肉、皮膚緻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為妊娠後期,胎兒日趨成熟,飲食原則應因人而異。若胎兒發育較好,孕婦又較胖的,則應稍稍限制一些飲食,以防胎兒長得過大而給分娩造成困難;相反,若孕婦體質較差,胎兒發育又不大好,則應加強營養,吃得更好一些。

相關用戶問答